天天看點

孩子“偷竊行為”的原因是什麼

很多家長偶爾會發現,在幫孩子整理物品時,出現了一些不屬于自己家孩子的物品。

而當自己向孩子詢問物品來源時,孩子要麼支支吾吾答不出來,要麼編造一些被一眼識破的小謊言(例如“撿到的”“xxx送給我的”“某個長輩給我買的”“老師獎勵給我的”……)。

這時候家長内心往往警鐘大震,因為一個念頭在腦海中油然而生——這個東西,可能是孩子“偷”來的。

為什麼孩子從小就“偷東西”?

孩子“偷竊行為”的原因是什麼

其實給孩子貼上“從小就會偷東西”這個标簽是不對的。

在教育心理學中,在學齡期之前的孩子是沒有“偷東西”這個概念的。(PS:幼兒期:指1-3歲的孩子;學齡前期指3-6歲;學齡期:一般是6-12歲)

而學齡期之前(即處在幼兒期和學齡前期)的孩子,正處于自我中心時期,他們對物品所有權的意識較為模糊。是以會出現看到新奇或喜歡的東西,就順便收起來歸自己所有。

因為他們不知道這是不對的,并構成了“偷竊”的行為,是以并不是主觀意義上的偷竊,是以家長不要覺得孩子從小就會偷東西,更不要給孩子貼上這樣的标簽。

孩子“偷竊行為”的原因是什麼

那麼孩子為什麼會有“偷竊”的行為?

一、是非觀念沒有成型

學齡期前的孩子正處于“他律道德階段”,是非觀和規則這些概念在他們的意識中還沒有完全成型。是以孩子往往看到喜歡的東西就會把它收起來。這屬于無意識的侵占,并不是孩子主觀意識的偷竊行為。

孩子“偷竊行為”的原因是什麼

二、幻想型“贈與”

學齡期前的孩子因為年齡較小,不能很好地區分想象和現實(這一點在前幾天有關孩子說謊的文章中舉例說明過),是以有時候會幻想這個東西是“好朋友”送給自己的。

可能比較難了解,我們再舉個簡單的例子:西西在公園和小朋友玩的時候,另一個小女孩頭上的蝴蝶結掉了,但是沒有注意到。遊戲結束後,大家都回家了。西西在草坪上撿到了這枚好看的蝴蝶結,并戴在了自己的頭上。媽媽看到了不屬于西西的蝴蝶結,問西西是哪裡來的。西西回答媽媽:“這是白雪公主的蝴蝶結哦!是白雪公主送給我的。”媽媽大概聽明白了,讓西西把蝴蝶結還給那個小女孩,但是西西拒絕,并堅持一定是白雪公主送給她的。

西西的蝴蝶結算偷竊的麼?我們隻能說這個行為确實是不正确的。但是西西在意識中就是認定蝴蝶結是白雪公主送給她的。是以也不算主觀意義上的撒謊和偷竊。

孩子“偷竊行為”的原因是什麼

三、模仿從衆

因為孩子年齡較小,是以不能像成年人一樣對資訊有高度的甄别能力。再加上現在的碎片式資訊轟炸,很容易讓孩子接收到不正确的資訊。加上孩子正處于模仿階段,是以很容易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

并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又有了很強的從衆心理,偶爾會有無意識的攀比(例如誰的衣服更好看,或者大家都聽說過的“我哥敢吃屎”這個笑話)行為,是以有時候會做出一些“順手牽羊”的行為滿足自己小小的虛榮心。

孩子“偷竊行為”的原因是什麼

四、人際關系的缺失

或許家長也會發現,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好像孩子和自己不如以往親密,并有了自己的小秘密。

其實這是孩子人際親密關系的轉移,他們有了自己的小夥伴,朋友關系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彌補親子關系。

但總有些孩子的這個過程銜接不是很緊密,那麼這種情感可能就會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如物品/寵物/遊戲)。

孩子“偷竊行為”的原因是什麼

對于孩子出現這種情況,家長一定不要過早地給孩子下定義,更不能通過暴力的手段去懲罰和鎮壓,避免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同時應該使用合理的引導和教育方式,來幫助孩子改正這個不好的習慣。

教育是場長跑,與君共勉。

關注糖果屋裡的小老虎,讓我們共同學習,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