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幼稚園裡的“隐性霸淩”:老師不打不罵,孩子卻有苦難言

本文由萱爸育兒經原創,版權所有,侵權必究

校園霸淩是一個非常可怕的詞,在很多家長看來,校園霸淩頻發于國小和國中,是以這個階段也是家對孩子進行反霸淩教育的重要時期。

但你知道嗎?如今校園霸淩的情況已經越來越低齡化,甚至許多孩子在幼稚園階段就遭受到了各種不公平對待。

更令人心痛的是,一些看似無害的“隐性霸淩”讓孩子有苦難言,也讓家長束手無策。

幼稚園裡的“隐性霸淩”:老師不打不罵,孩子卻有苦難言

老師不打不罵,孩子卻有苦難言,家長别忽視這些“隐性霸淩”

前幾天和同僚一起聊天,同僚家的兒子在幼稚園上中班,談到孩子在學校裡的表現時,同僚坦言這所幼稚園很讓人失望,她正在考慮給孩子換學校。

原來同僚的兒子在班級裡算是比較調皮的一類,很多時候睡覺和吃飯都需要老師付出更多的耐心,久而久之,孩子就成了班裡最讓人頭疼的一個。

該班老師雖然對孩子不打不罵,但經常出言嘲諷,對待同僚兒子的态度與對待其他小朋友明顯不同,時間久了,班裡的不少同學也模仿了老師的态度,一提到某個同學,大家全是糟糕的印象。

幼稚園裡的“隐性霸淩”:老師不打不罵,孩子卻有苦難言

同僚坦言雖然兒子調皮是真,但老師和同學對兒子的态度讓自己很不舒服,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自信心和自尊心必然會受到打擊和傷害。

同僚的經曆在現實生活中并不少見,這也是在很多幼稚園上演的“隐性霸淩”。

以下幾種隐性霸淩經常在幼稚園上演,家長要重視起來:

1. 老師的放棄讓孩子成為“隐形人”

在幼稚園裡,通常兩三個老師要照顧三四十個孩子,這些孩子中如果有一些需求較高,性格頑劣,就會讓老師感覺非常疲憊且無奈。

而作為老師,既不能體罰孩子,也不能責罵孩子,那麼為了照顧到大集體,很多老師都會選擇直接放棄這類孩子,隻要他們做事不出格,老師也就得過且過。

但這種方式往往也導緻了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老師的冷漠和放棄會讓他們成為班級裡的“隐形人”,随着孩子心智的發展,他們也會表現得非常抗拒老師和幼稚園。

幼稚園裡的“隐性霸淩”:老師不打不罵,孩子卻有苦難言

2. 老師無心的“語言暴力”

語言暴力不僅僅是指責罵,有時候還包括了不合時宜的玩笑和漫不經心的嘲諷。

當班上調皮的孩子忽然表現突出時,老師可能會随口一句:連某某同學都能做到這樣,别的小朋友還不行嗎?

當看到班上體型肥胖的孩子勞動時,老師可能會開句玩笑:小胖子今天可真勤快呀!

這些話雖然沒有惡意,但會給孩子打上标簽,且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班級學生,孩子們會很快記住這些外号并無限放大。

幼稚園裡的“隐性霸淩”:老師不打不罵,孩子卻有苦難言

3. 習慣性被同學支配

在小孩子們的相處中,我們會發現有些性格比較強勢的孩子會習慣性地支配、指使他人,而被支配的孩子即使不願意,也會由于性格原因而妥協。

事實上,這種不顧其他人意願的支配也是一種隐性的校園霸淩,久而久之,被支配的孩子就喪失了自信心,性格也會變得唯唯諾諾,不敢表達。

幼稚園裡的“隐性霸淩”:老師不打不罵,孩子卻有苦難言

孩子遇到校園霸淩,家長應如何解決?

首先,家長要教會孩子向校園霸淩行為勇敢說不,而讓孩子拒絕的前提是讓他們認識哪些行為屬于校園霸淩。

家長可以通過一些繪本故事來告訴孩子霸淩的範圍,以及通過和孩子溝通在校情況來幫孩子辨識隐形霸淩。

其次,當孩子遭遇校園霸淩,除了教會他們反擊,家長也不能坐以待斃,而是要及時找老師溝通,必要時約見家長,用實際行動來亮明自己的立場,也讓孩子明白自己是他們堅強的後盾。

最後,家長不要忽視校園霸淩帶給孩子心理上的傷害,無論問題暫且是否被解決,家長都應重視孩子的心理變化,積極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

幼稚園裡的“隐性霸淩”:老師不打不罵,孩子卻有苦難言

本期話題

你家孩子在幼稚園裡遭遇過“隐性霸淩”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是小萱爸爸,積極學習帶娃的“女兒奴”一枚,每天分享育兒過程中的所思所感,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轉發、評論,你的喜歡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

(文中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謝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