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好讀書讓很多家長頭疼,苦口婆心地勸說甚至打罵,孩子就是不用功。
有的家長就會想到讓孩子做一些辛苦的體力勞動,體驗現實生活的苦。但想歸想,出于怕孩子受累或出危險,很少有父母真的這樣做。
然而,湖北鹹甯的一位父親,真的用這招來教育了自己的女兒,效果怎麼樣呢?
01
不吃讀書的苦,
就嘗嘗生活的苦吧!
近日,湖北鹹甯一位爸爸教育女兒的視訊,引發不少網友共鳴。
女兒11歲,正在讀國小,老師告訴爸爸,孩子不想讀書,還跟老師頂嘴。
爸爸是一位農産品經營者,平時靠賣藕帶(嫩芽狀态的蓮藕)、蝦為生,工作非常辛苦。他帶着女兒來到藕田,指令她脫去鞋子下水挖藕。
女兒看着全是稀泥巴的藕田,哭着哀求,但爸爸鐵了心要讓她知道到底什麼叫苦,把赤着腳的女兒趕下藕田。
泥水一直沒到女兒的腰際,瘦小的她崩潰地大哭大喊:有東西咬我腳!爸爸快救我!爸爸!

(圖檔來源:xw.qq.com)
看到孩子這麼可憐,一般家長都忍受不了,會趕緊把孩子拉上來。可是這位爸爸絲毫不為所動,他讓女兒頂着烈日,在藕田裡一直幹了四個小時,臉和手都曬脫皮了。這還不夠,爸爸還說讓她半夜兩點鐘起床,跟自己一起到市場上賣蝦。
經過這一番“曆練”,女兒哭着說:讀書不苦,再也不敢了……
爸爸說,這樣對待女兒自己也很心疼,但必須忍住,因為他要讓女兒知道:不吃讀書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讀書的苦可能隻是苦一陣子,而生活的苦卻要苦一輩子……
這不禁令小康君想到網絡上曾經做過的一項調查:人生十大遺憾之事排行榜,位列第一的是“未能珍惜年少考入好大學以緻此生碌碌無為”。
(圖檔來源:baijiahao)
在目前的就業形勢下,高學曆仍然是用人機關非常看重的,甚至是某些大公司的敲門磚,而進入一個大公司,不僅薪資高,接觸的圈子層次也較高,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人生了。
(圖檔來源:baijiahao)
是以,許多網友對這位父親的做法持贊賞态度,小時候不逼孩子,也許孩子長大了真的會埋怨自己。
(圖檔來源:截圖)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讓孩子嘗嘗生活的苦,兩相對比,他就能珍惜在學校讀書的機會了嗎?
02
當孩子不努力時,
最重要的不是逼迫…
讓孩子體驗生活的苦,與讀書的苦比較,其實是讓孩子“兩害相權取其輕”。
孩子的内心沒有釋懷,隻靠外界的壓力,不能很好地激發内心的驅動力,也可能支撐不了他對于漫長學習時光的堅持努力。
在此過程中,父母扮演的是冷眼旁觀的角色,沒有給孩子有力的支援和幫助。
(圖檔來源:愛兒康原創)
如果孩子是因為一時懶散或叛逆不想上學,父母用這種方法确實可以起到警示作用。
但孩子厭學的原因,不止有這一點,比如以下幾種:
●和同學或老師發生沖突
我們和同僚處不好關系時,有時就會不想去上班,孩子也是如此,如果在學校和同學或老師發生沖突,甚至遭遇校園欺淩,那麼孩子就不想面對學校環境,産生厭學心理。
(圖檔來源:愛兒康原創)
●在學習上遇到困難
每個孩子基礎不同、資質不同,而學校授課不是個性化的,孩子有時會感到力不從心,自信心受到打擊,對學習産生畏懼心理而厭學。
●父母過分看重成績
考100分回家,父母笑臉相迎,成績不理想,就給孩子一張冷臉。成績直接影響到親子關系,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在學習上過度被父母評判,讓孩子感受不到自我價值的實作,進而厭學。
(圖檔來源:愛兒康原創)
厭學的原因包括學校、家庭和孩子自身三個方面,可惜的是很多家長隻想到是孩子的問題。
如果孩子是因為以上等原因厭學,家長卻一味讓他品嘗“生活的苦”,那豈不是将孩子逼向死角?
03
父母做這幾件事,
才能真正幫到孩子!
如果孩子厭學,家長更重要的是在這幾個方面啟發孩子:
多關注孩子的内心變化
随着孩子長大,他們的内心會越來越豐富,也會受到各種問題的困擾,例如同學關系處不好、因為太胖或其他身體方面的問題而自卑等,這時父母需适時引導孩子走出困局。
(圖檔來源:愛兒康原創)
不要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
有的父母本身很優秀,希望孩子能在此基礎上更有出息;有的父母自身發展有限,想讓孩子逆襲。願望本是好的,但如果強加在孩子身上,會給孩子造成過重的負擔。
不以分數的高低評判孩子
好成績是每個家長都想看到的,但卻不能“唯分數論”,不管成績好壞,孩子的努力值得被看見,要把他們當真正的小孩,而不是學習的機器。
和孩子一起學習
建構“學習型”家庭,在家中創造學習的氣氛,非常有利于孩子的學習。試想,下班之後如果你一直在刷手機,怎麼能指望孩子可以踏踏實實地學習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和孩子一起學習,不僅能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還能提升家長自身的專業水準,促進親子關系~
小康君嘚吧嘚
不是每個孩子都能成才,這裡面關系到諸多因素:家庭、性格、個人資質、機遇。不管孩子能不能成才,我們都得給他們優良的教育。
不要讓孩子既沒能成才,原有的閃光點也被抹殺。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這兒,大家别忘記幫小康君點「分享」「在看」和「贊」,給小康君加個雞腿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