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崔颢:少時浮豔,晚年凜然

崔颢:少時浮豔,晚年凜然

作者:珮安歌,來源:唐詩宋詞古詩詞(ID:tsgsc8)

提起崔颢,我們最先想到的是那首流芳千古的《黃鶴樓》,其中的“晴川曆曆漢陽樹,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更是展現了他遠超于時代的格局和氣度,将對人生的感悟與鄉愁巧妙結合,整首詩雖寫愁緒,但是看得出他的豁達與明智。

這首經典之作讓李白都不由發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題詩在上頭”的感歎。然而,除了這首《黃鶴樓》外,我們對崔颢其他作品熟識程度并不高,甚至很多孩童都可以咿咿呀呀地背出《黃鶴樓》,但卻對作者不甚了解,從一定程度上講,這首詩的名氣大于了作者。

《唐才子傳》中曾這樣形容崔颢:“颢少年為詩,意浮豔,多陷輕薄,晚節忽變常體,風骨凜然。”

這句話展現了多數人對崔颢作品的印象,即是早年作品大多辭藻華麗,但是立意膚淺,到了晚年後卻與年輕時候大不相同,作品趨于大氣磅礴,慷慨豪邁。細看崔颢的人生曆程,文風的轉變與生活經曆的改變不無關系。

1

崔颢出身唐朝時著名的崔氏大族,高貴富裕。從《唐才子傳》中就可見,崔颢是個少時就展現極高文學天賦和才華的人,年輕時就已中進士,本該是鮮衣怒馬的狀态,但是當時很多人不齒他的作品都在講閨情和婦女的愁緒,這也是為何有人評價他“意浮豔,多陷輕薄”,然而,細品他的這些作品,雖然講述的是女子在情感中生活,但并不是單純堆砌豔麗辭藻形容吃喝玩樂,而往往别有一番立意。

十五嫁王昌,盈盈入畫堂。

自矜年最少,複倚婿為郎。

舞愛前谿綠,歌憐子夜長。

閑來鬥百草,度日不成妝。

——唐·崔颢《王家少婦》

這首《王家少婦》是崔颢早年作品的典型代表之一,全詩通過描述嫁給王氏的婦女從對婚姻的美好期許逐漸走入失去希望的狀态。一個十五歲便嫁入家門的少女,也曾是邁着對婚姻美好生活的步伐走進内堂,雖然兩人也有過一起歌舞,一起采花的美好時光,但這些終究是暫時的,少女對夫婿的喜新厭舊感到無能為力,最終活成了一個滿日不整妝容,閑來無事的郁郁婦人。

崔颢這首詩代表了他對很多嫁入官門的女子生活的認知,也許這些女子在婚後也過着錦衣玉食、不愁吃穿的富貴生活,但是在崔颢的筆下,卻真實地表達了她們的内心訴求。

雖說她們不需面對生活辛苦與物質貧乏,但自古女子都是為悅己者而容,這些女子們每日有足夠多的時間,卻日日不曾化妝,分明已是明白無人再欣賞她們的樣子,早已沒有了“盈盈入畫堂”的嬌羞和美好回憶模樣。

其實,她們又何嘗不希望自己得到夫君真正的憐愛呢,誰又想如這般,熱情過後就被抛諸腦後,不得不面對“隻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的孤獨現實。

不僅是普通的達官貴人,崔颢關于閨門愁怨的描寫中,甚至寫到了嫁入皇家後的女子的悲慘遭遇:

君王寵初歇,棄妾長門宮。

紫殿青苔滿,高樓明月空。

夜愁生枕席,春意罷簾栊。

泣盡無人問,容華落鏡中。

——唐·崔颢《長門怨》

長門宮是漢武帝的陳皇後被廢時遷居之處,文人不乏以“長門”來描寫被君王厭棄後的宮廷女子的凄苦生活。

崔颢的《長門怨》中沒有什麼華麗的詞語,字字句句都在講述着深宮女子被抛棄後的遭遇,從每一點環境描寫側面表達着愁緒。長滿苔藓的前殿,可見此處荒涼,很久無人踏足,住在這裡的人夜不能寐,滿心都是愁思。然而,長門宮外的生活卻一如既往地春意盎然,隻是這些繁華與輝煌,仿佛如這春天一般,到長門門口便戛然而止。

其實,無論多少風景,無論什麼四季,都不會放過這世間的任何角落,這長門宮内覺得與外面的春色不符,也正是因為居住在裡面的人的心中,早已對這一切無動于衷。畢竟,詩中最後所寫,她流幹了眼淚,也無人問津,自己每日能看到的,隻有鏡中不斷衰老的容顔。

崔颢的全詩着重寫長門内外的事物和景色,讓人在這悲慘的生活狀态中不斷浮想聯翩,通過這些栩栩如生的描寫,聯想出一個花樣年華的女子是如何變得這般凄慘,仿佛看到了那個不受寵愛的棄婦,正哭紅着眼睛,唱着悲傷曲調,訴說着苦悶心事。

關于皇家女子的生活,除了描寫深宮悲慘,崔颢更有大膽之作,他在《相逢行》中有一句驚人之語:“女弟新承寵,諸兄近拜侯”,這便是暗諷當時楊貴妃及其楊家兄弟玩弄權力、隻手遮天的情況,在唐玄宗年間,由于楊貴妃的格外得寵,楊家勢力如日中天,多數人臣雖有不滿,卻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如崔颢這般,大膽地将情緒作于詩中。

可見,崔颢早年作品雖描寫女子生活,但大多數情況下并不是寫奢靡生活,用“意浮豔,多陷輕薄”形容他的作品難免有失偏頗,他也會表達他對時局的看法,對朝堂之事的不滿,他的内心,也心系着國家發展和自己的政治抱負。

雖然崔颢出身大族,早期關于女性的作品也大多集中在王權貴族,但也有描寫平民婦女生活之作。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

——唐·崔颢《長幹曲四首》

崔颢的《長幹曲》系列均是言語樸實,通過描寫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情景,表達着自己的情感。船女偶遇某男性,天真地問對方是否與自己是同鄉,如此簡單的生活細節,成了崔颢筆下完整的一首詩。他沒有過多描寫女性的年齡或生活狀态,隻是字裡行間透漏出女子對家鄉的淡淡憂愁,不知她是出于何種目的以為可能偶遇同鄉,但是特意停船詢問,便可知心情略有急切,想必也是許久未回家鄉、未見故人的原因吧,全詩也從側面展現了女子一人在外鄉生活時的孤獨與思念。

崔颢:少時浮豔,晚年凜然

2

崔颢雖早早中了進士,但是一直不曾做過顯著官位,他後來離開京城,遍遊四方,從江南流水小鎮,到大漠黃沙的邊疆。在這個過程中,崔颢開闊了眼界,對人生有了更多的認識和思考,文風也随之轉變,主要寫軍旅和壯闊山河風景,表達的都是大氣磅礴、樂觀豁達的心态,前文提到的著名《黃鶴樓》也是此種狀态下的崔颢所作。

少年負膽氣,好勇複知機。

仗劍出門去,孤城逢合圍。

殺人遼水上,走馬漁陽歸。

錯落金鎖甲,蒙茸貂鼠衣。

還家行且獵,弓矢速如飛。

地迥鷹犬疾,草深狐兔肥。

腰間懸兩绶,轉眄生光輝。

顧謂今日戰,何如随建威。

——唐·崔颢《古遊俠呈軍中諸将》

這首《古遊俠呈軍中諸将》中崔颢塑造了一位忠肝義膽、上馬殺敵的少年遊俠形象,描寫了他離開家、遇到激烈戰争後英勇作戰、功成名就榮歸故裡的全過程。少年自小英勇,仗劍天涯時遇到自己的國土被敵人圍剿,他毫不猶豫地上陣殺敵,沖鋒限制,直至帶着勝利回到家鄉。

返鄉後的生活也并不枯燥,他沉迷于外出狩獵,也會與身邊人提起那些曾經随軍打仗的日子。無論是否在疆場,遊俠始終是一個英勇威武、意氣風發的形象。

崔颢:少時浮豔,晚年凜然

崔颢這首詩叫《古遊俠呈軍中諸将》,可見此詩寫成時是交給了軍中的諸位将領,詩中塑造的這個勇敢遊俠的形象,無疑是對将領和戰士們的一種激勵,同時表達崔颢對他們的敬仰之情。由此可見,此時崔颢的作品,詩歌風格更加大氣,情感中更多的是對家國山河的保衛,對功名偉業的贊揚。

燕郊芳歲晚,殘雪凍邊城。

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

胡人正牧馬,漢将日征兵。

露重寶刀濕,沙虛金鼓鳴。

寒衣著已盡,春服與誰成。

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

——唐·崔颢《遼西作》

這首《遼西作》是崔颢後期著名作品之一,描寫了春日裡邊疆塞外戰士們訓練、戍守的情形。正是陽春四月的季節,關内早已過了百花盛開的時令,而在寒冷的邊疆,春風剛剛到達,積雪才開始融化,甚至還存有殘餘白雪。天氣仍未轉暖之時,戰士們的寶刀被露水沾染,漫天的松散黃沙與軍中戰鼓共同作響。在這個時候,無論是牧馬的胡人,還是每日都在征兵的漢軍,都暗示着不久之後将會有大戰觸發。

崔颢行至于此,看到的不僅是空氣中大概都凝聚着的緊張軍旅氣氛,同時還着眼于邊疆戰士的辛苦和不易。他在詩中寫道,戰士們的冬裝已破爛不堪,卻不知誰能為他們送去春服。最後,他希望“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他希望洛陽可以知曉這些戰士的不易。

全詩中崔颢雖然描寫邊疆軍旅生活,但是一方面表達了他對将士們的格外辛苦表達了同情,另一方面又何嘗不是對都城竟然不體恤沖鋒之人的苦楚,連基本物資都無法配備的憤怒與失望。

崔颢:少時浮豔,晚年凜然

從崔颢作品中可以得知,彼時與胡人的戰争是國家一直面臨的問題。但值得一提的是,崔颢卻并不單一地将漢人與胡人進行對立,尤其是對于雙方的百姓,他堅信百姓們都是熱愛和平的。

他在《雁門胡人歌》中描寫過胡人将士的生活狀态,其中一句“聞道遼西無鬥戰,時時醉向酒家眠”頗為經典,當胡人百姓聽說本以為要發生的戰争是虛驚一場,一切安定并無戰事時,便又恢複起買酒作樂的安心狀态。崔颢堅信,胡人與漢人一樣,厭惡戰争與流血,都希望過着平靜的生活。通過此詩可以看出,崔颢對很多事情的看法不局限于單一角度,而有更全面的考慮,這主要得益于他遊曆四方中的所看所學。

崔颢此時的作品,已充滿着對國家興亡、天下安危的思考,也不乏對他自己人生的認知轉變。他走過了祖國的大好河川,體會了自然天地的力量,見識了戎馬生活的辛苦和豪放,他的作品大多轉向這些相關經曆,不再隻以描寫女性生活表達自己情感,那個出身豪門的富家少年,那個被很多人恥笑隻會關注閨門生活的子弟,如今是個見過世面、更加成熟的粗粝男人。

崔颢前半生經曆過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但他在任何一種生活狀态下,對功名的渴望一直未有停歇。遺憾的是,他遊曆過後重返長安,最終隻得微末官職,至死未能實作理想抱負。

細數他這一生,可謂是傳奇頗多,出身顯赫,少年成名,看似有着最光明的前程,然而終不得志。他了解過一戶人家中女人的愁怨,也體會過面對天地蒼茫人類渺小的感歎,他寫過風花雪月的故事,也道過大氣磅礴的過往,他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黃鶴樓》,也在曆史上加入了一名從”浮淺“變為”凜然“的詩人。

-作者-

珮安歌,一名熱愛文字和火鍋的正經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