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開口晚是“貴人語遲”嗎?
家長們注意了!
仙遊縣總醫院兒科醫生提醒
可能存在語言發育遲緩的問題
千萬别錯過最佳幹預時期
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才是重中之重
有些孩子遲遲不開口說話,對此許多家長抱着民間流傳的“貴人語遲”這一說法,認為孩子隻是晚開竅,甚至認為是聰明的兆頭,過于樂觀。然而,果真如此嗎?本期我們的《名醫話健康》欄目有請縣總醫院兒科副主任吳春斌為我們普及這方面的知識。

吳春斌,仙遊縣總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畢業于福建醫科大學。2005年至2006在上海兒童醫院進修,2015在福建省婦幼保健院進修,2020在廈門兒童醫院及福建省兒童醫院進修。現為福建省兒童消化肝病營養學組委員,莆田市醫學會兒科分會常委。
吳春斌主任說, 孩子從出生到掌握語言,一般需要3﹣4年的時間,而語言發育的關鍵期是2-4歲。作為家長,我們平時一定要注意與孩子多對話,讓孩子與人多交流,促進語言的發育。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細心觀察自己孩子的語言能力。
仙遊縣總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吳春斌
父母一定要注意一些預警,比如說你寶寶
三個月的時候對大的聲音沒有反應,
六個月的時候發音很少,不會笑出聲,
八個月的時候聽聲音沒有反應,
然後十二個月時候不會揮手再見,對呼名沒有反應,
十八個月的時候不會有意識叫爸爸媽媽,
二十四個月的時候也沒有任何有意義的語言。
假如,發現自己的孩子語言能力存在遲緩的現象,父母們一定不要聽信民間偏方以及寄托“貴人語遲”美好願景,而是要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以避免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仙遊縣總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吳春斌
“我們在臨床中經常有看到有的孩子到上學的時候老師發現他語言不行才過來,那這個已經錯過最佳的幹預時機了。”
吳春斌主任說,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舌頭過短晚講”這麼一種說法,這也是不可取的。
仙遊縣總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吳春斌
“按我們醫學術語就是叫舌系帶過短,他認為說我就把舌頭下面剪一剪,我就可以說話,這其實是一個錯誤的認識,舌系帶過短的話對語言發音遲緩是不會造成很大影響,它隻會對語言比如說卷舌音有影響。”
那麼,專業醫生對于孩子語言遲緩情況是如何進行科學評定的呢?
仙遊縣總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吳春斌
“我們可以進行智力測試,看看他這個人智力發育如何,然後看看他的發育器官有沒有異常,還有可以進行聽力篩查,這些正常檢查來判斷,然後看看他有沒有精神心理問題,最常見的是自閉。”
對于查找出的問題,醫院會對症下藥、科學治療。通過醫院評定後需要進行特殊康複訓練的,政府也會給予一定的财政補助。
仙遊縣總院兒科副主任醫師 吳春斌
“總之一句話,如果各位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與同齡人相比,語言發育有落後的話,一定要盡早來醫院進行系統評估,然後盡早及時幹預,這樣就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一定不能再拖,比如說我等等看,或者說我等長大後再看,因為你的幹預寶貴時間錯過了,以後再去幹預取得效果非常差,這個是最重要一點。”
仙遊廣播電視台新媒體出品
記者:陳慶模
編輯:林曉媛
值班主任:朱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