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高智商孩子都有的4個“小怪癖”,父母别把“天才”扼殺在搖籃裡

作為一名育兒部落客,我經常會收到一些寶媽發來的“吐槽”:孩子整天上蹿下跳、搞破壞、犯錯誤後撒謊等等。

确實,教育孩子不是一件容易事,尤其當娃一身“臭毛病”,滿是“小怪癖”的時候,更是讓人煩不勝煩,分分鐘壓抑不住怒火。

然而孩子有類似行為,真就是“問題兒童”嗎?

我覺得并非如此,有時候,孩子有些“小怪癖”,其實恰恰是一種智商高的表現,家長管不好、說不動、教不聽,更可能是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如果我們能正确引導,完全不必過于擔心,随意地“糾正”,反而會把“天才”扼殺在搖籃裡。

高智商孩子都有的4個“小怪癖”,父母别把“天才”扼殺在搖籃裡

孩子喜歡“搞破壞”,應該引導而非制止

上周去朋友家做客,她家4歲的兒子把家裡弄得“雞飛狗跳”。

朋友吐槽說:“不知道小祖宗怎麼有這麼大的精力,整天搞破壞,稍不注意,家都快被他拆掉了。”

聽朋友說完,我不禁回憶起當初我家娃還小的時候,背後也有一把“辛酸淚”,每天無數次想動手,好在最後都忍住了。

其實,孩子“搞破壞”,同樣是一種認知探索世界的過程,可以說是發育的必然結果,對其動手能力,智力發育都有一定好處。

記得有媒體報道過這樣一個新聞,廣西玉林有名男孩,5歲開始就跟着爸爸修電動車,10歲的時候已經能到叔叔店裡幫忙了,很多顧客都誇他技術好,學習成績更是排在班級前5名。

是以,孩子“搞破壞”不重要,關鍵是父母要學會引導,隻要教育得當,“熊孩子”也能成為全面發展的“小天才”。

高智商孩子都有的4個“小怪癖”,父母别把“天才”扼殺在搖籃裡

孩子愛頂嘴,長大後優勢很明顯

在一項名為“你最讨厭孩子哪種行為”的調查中,75%的家長都選擇了“頂嘴”。

面對孩子的“歪理邪說”,很少有父母能夠選擇接納,絕大部分人的第一反應都是打壓。

事實上,孩子愛頂嘴,恰恰代表其有主見、能獨立思考、表達能力清晰,長大後也會更獨立,具備批判性思維。

當孩子頂嘴時,我們不妨先收起焦躁的情緒,搞清楚孩子頂嘴背後的原因,以及他自己的思維模式。

如果孩子的話确實有道理、有見解,我們不必端着父母的“架子”,向孩子及時道歉即可。

如果孩子确實觸犯了必須遵守的規則,隻是在“胡攪蠻纏”,我們也要将道理給孩子講清楚,立即對其進行制止。

高智商孩子都有的4個“小怪癖”,父母别把“天才”扼殺在搖籃裡

總而言之,孩子愛頂嘴我們别急着打壓,具體情況要具體分析,很多時候頂嘴也是其“高智商”的一種外在表現。

孩子會說謊,不見得是“壞事”

當發現孩子第一次說謊時,很多父母都會“大發雷霆”:這麼小的孩子就會說謊,将來長大還得了?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說謊隻是一種逃避“危險”的本能,而且這代表着他已經具備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試着回想一下,一般孩子說謊會發生在哪種情況下?是不是往往發生在他們犯錯後,又不希望被父母責備的時候?

孩子在說謊時,需要開動腦筋、發散思維,千方百計把謊言說得更圓滿,最好讓思維成熟、邏輯清晰的父母也無法發現一絲破綻,這本身就是智力的一種展現。

高智商孩子都有的4個“小怪癖”,父母别把“天才”扼殺在搖籃裡

兒童心理學家李康教授曾說過:“撒謊的孩子與不撒謊的同齡人相比,有更加優越的認知表現,因為撒謊往往需要讀心能力和控制能力。”

在孩子撒謊時,我們千萬不要急着生氣,找出孩子撒謊的深層次原因,與娃進行良好溝通,才能正确引導,避免孩子撒謊成性。

孩子是個“小話痨”,往往更聰明

面對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很多家長會嫌棄他們麻煩,恨不得拿膠帶将孩子的嘴封住。

其實孩子說話多,背後反映的是一種綜合能力表現,代表孩子表達能力強、邏輯思維出色、具有好奇心等等。

高智商孩子都有的4個“小怪癖”,父母别把“天才”扼殺在搖籃裡

孩子将問題條理清晰地表達出來,往往自身已經進行過深度思考,這樣的孩子,智力表現自然不會太差。

是以如果孩子是個“小話痨”,我們千萬不要覺得他們麻煩,尤其當娃處在語言發育的敏感期時,更要做好正确引導。

比如孩子正在滔滔不絕地表達,我們應該多做一些建設性地提問,引導孩子将話題繼續下去,啟發孩子更具深度、廣度的思考,這對孩子智力發育,思維方式培養,都有一定的好處。

高智商孩子都有的4個“小怪癖”,父母别把“天才”扼殺在搖籃裡

結語:

每個孩子身上都難免有些“壞習慣”,家長不必太擔心。

如果大家發現孩子有以上這些“小怪癖”,切忌急着打壓,隻要做到教育和引導,“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