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無法預知未來
人類無法全知全能
然而
至少我們還可以想象
甚至設計那些我們未知的領域
《中國想象力》預告片
是想象力
讓我們保留了塑造世界的能動性
帶我們去任何想去的地方

一群好奇的人,在不停地探索
他們沖破天花闆
随身攜帶會飛的想象力
在各自的領域熱烈生長
1
想象力人物:王珮瑜
播出時間:4月30日19:55
2
想象力人物:劉慈欣
播出時間:5月1日 19:55
“當科幻一步步成為現實,沒人曾經能預想到,科幻會離我們的生活如此之近。想象力是人類所具有的最神奇的、最了不起的一項能力。”
劉慈欣:科幻作家
代表作:《三體》《流浪地球》
他幾乎是公認的“中國科幻第一人”,單槍匹馬用一部《三體》打開了中國科幻小說的大門,把中國科幻文學提升到了世界級的水準,甚至在30多年前就構想了“元宇宙”。
面對浩瀚的宇宙,人類是如此的渺小,但是如此渺小的人類,竟會有無限大的想象。
劉慈欣的文學創作源于什麼?關于宇宙的奧秘,他會有怎樣的回答?
3
想象力人物:王潮歌
播出時間:5月2日 19:55
“我們認為大不是大,有小才是大,我們認為遠不是遠,你心裡想到哪是哪,那才叫遠。”
王潮歌:導演
代表作:“隻有”、“印象”、
“又見”系列實景演出
她的靈感不是“挖掘”一個地方的水土,而是從心裡自然地“生長”出來。
“我用一個小房子,一切兩半,一半是項羽,一半是劉邦”,王潮歌在節目中這樣介紹《又見國樂》中的片段,“隻是這個房子的開合,意象成戰争”。
她用中國想象力解構中國文化,以獨特的視角影響着中國的戲劇。
4
想象力人物:李治中
播出時間:5月3日 19:55
“我覺得守護孩子就是在守護我們世界的未來,用專業點燃希望,用想象力解決真實世界的挑戰。”
李治中:癌症科普作家、公益人
代表作:《癌症·真相:醫生也在讀》
“一個清華大學大學背景、美國杜克大學博士背景的癌症生物學家,進入公益領域有何意義?”
這是鳳梨在做癌症科普和公益時最常被問到的問題。
然而他用行動向我們展示了,一個科研工作者在公益領域所輸出的資訊與觀點、創造的價值、發揮的想象力,是如此難能可貴。
5
想象力人物:徐穎
播出時間:5月4日 19:55
“一個有想象力的東西,從提出到走到大衆面前,這個過程可能很長,你會需要很多新的方法、新的思維甚至新的知識來解決它。”
徐穎:北鬥導航系統科學家
作為年輕的科研工作者,她懷揣着對于“北鬥”的想象,背負着責任與使命,與一衆科研工作者一起,闡釋出科學的重量。
“我希望有一天我們老死的時候,能夠死在太空當中,而不是地球上。”這是徐穎關于太空的浪漫向往。
6
想象力人物:馬岩松
播出時間:5月5日 19:55
“建築是居住的機器,機器是功能化的,它唯獨缺的就是跟人情感對話的能力。”
馬岩松:建築師
代表作:盧卡斯叙事藝術博物館、
夢露大廈、鄂爾多斯博物館
馬岩松是中國當代建築繞不開的一個名字,業内流傳着一句“名言”:建築師在30歲之前不可能出名,除非你是馬岩松。
馬岩松一直試圖探索東方美學在全球未來城市中的另一種可能性。讓大廈有生命,讓樓宇有心情,馬岩松的思考與創作彰顯了他的人生态度。
7
想象力人物:邬建安
播出時間:5月6日 19:55
“所有叫做想象的東西,可能都是對某種記憶的喚醒。”這是邬建安的感歎,是對中國古老的曆史和文明的感歎。
邬建安:當代藝術家
代表作:九重天、萬物、五百筆
他把紙張、皮革、玻璃、絲線等媒材和多種樣态的技法融彙成其獨特的創作“語言”。随着他詭谲怪誕的想象力,我們看到了藝術的包容性與自洽性。
他從古老文明中汲取智慧,又用自己的智慧創作出了新的藝術。
8
想象力人物:尹超
播出時間:5月7日 19:55
“有時候我更像一個夢想家,隻是通過攝影這個方式去表達。”
尹超:攝影師
代表作:《五行》《茶之旅》
《一場穿越時空的邂逅》
“中國有太多的大好河山,太多的文化等着我們去感受。”
尹超,一名時尚攝影師,在按下快門間定格了無數大美山河的模樣。關于攝影,關于藝術,關于中國文化、中國面孔,他也有很多自己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