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三體》選角,“任性”帶來驚喜|對話以雅傳媒李萌

采訪|肉松 Cloud

編輯|Cloud

“看劇之前覺得大史選角有問題,看完劇版我覺得大史的外型和于和偉不像是劉慈欣的問題。”

——這是很多《三體》書粉在看完真人劇集之後的真情實感,劉慈欣作為“主”的權威松動了。

在《三體》劇集面世前,書粉對史強的想象是健壯粗犷甚至滿臉橫肉的,但沒留絡腮胡也并不壯碩的于和偉,讓可能是世界上最苛刻的原著粉們相信,一位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一個能讓汪淼和羅輯都信賴和依靠的朋友,應該充滿松弛感,甚至有幾分可愛。

書粉們還貼心地為劇集中的大史補充了人物小傳:

一個生活并不富足的基層幹警,因為缺乏足夠的蛋白質攝入和系統性鍛煉的精力,難以做到長期五大三粗。

同樣地,常偉思與“破壁人”林永健的連結,王子文從曲筱绡到葉文潔的跨越,都令人信服。

對于這個中國最知名的科幻IP而言,人物形象的貼合度是紅線,但以雅傳媒在《三體》劇集選角上的“任性”,産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2023年初春的一個上午,我們見到了以雅傳媒創始人李萌——一位“半路出家”的選角導演,一個喜歡用武俠小說打比方的前記者,和她聊了聊史強、丁儀、葉文潔,也談了談一個女性成員居多的選角團隊,如何從轟動一時的《陳情令》做到行業矚目的《三體》,她說:

“一步一步往前走,沒有什麼是難的。”

以下為對話實錄:

談《三體》選角:“比較任性”

娛樂資本論:和《三體》的合作是怎麼開始的?

李萌:我們接到制作方的項目資訊大概是在2019年的初秋。

我們公司年輕女生比較多,以往服務的作品也相對以女性視角為主,這裡面包含了市場對我們的判斷。同時我們對本身的工作能力、以及對内容的了解能力都有一定的自信,是以我們希望有一個契機可以讓更多的人看到我們團隊選角類型的多樣性,以期未來我們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是以《三體》項目來的時候,我們真的挺開心的。但原著實在太有名了,“大IP”雖然業内經常讨論,但真正能夠達到全民向——說出這個作品你就知道的,其實并不多,科幻品類閱聽人相對垂直,是以我們也很謹慎。

娛樂資本論:這個項目有三體宇宙(版權方)、騰訊視訊(平台)、靈河文化(制作方)參與,在選角這件事上如何分工,以雅做了什麼?

李萌:平台、導演、版權方、制作方的工作在最前端,而我們團隊的工作特點,也是在非常早期就介入,共同探讨包括核心角色在内的遴選工作。(這在我們參與的所有項目裡都是如此)。無論是版權方、平台、導演、制作方,大家都給了我們非常大的空間,讓我們自由地想象,并且堅定地支援我們去實作一些“比較任性”的選擇,這很難,是以我們非常感謝他們。

我們的工作習慣是拿到項目之後一定要細緻地看劇本,因為人物的很多細節在大綱和小傳裡很難全部展現,而是從台詞的字裡行間和慣性的動作中産生,基于這些我們再做出人物畫像,這個重要的過程,決定了選角是60分還是90分。

以往的一些項目,在前期工作完成的基礎上,通常我們和主創讨論一到兩次就可以在方向上基本達成一緻。但《三體》很特殊,天馬行空的自由讨論可能有六七次。科幻劇在國内是很新的品類,是以我們的思路很寬甚至有點兒野,除了點對點的選角,也要考慮和其他人能否協同,六到七輪的讨論之後,大家的意見基本達成一緻,在工作中也形成了默契。

這個磨合過程很珍貴。

娛樂資本論:就科幻這個新類型而言,在選角上遇到了哪些困難?

李萌:平台、導演和制片人反複強調:“這個項目做的是口碑”,這也是整個團隊的共識,是以每一位演員,無論年輕還是資深,都得是真的有演技的實力派。

像一些成熟的劇集類型,大家對選角方向都有一定的明确概念,再落實到演員身上,但觀衆對科幻劇的印象,實際上還沒有形成定論。《三體》是磅礴和發人深省的,但具體到嚴謹的科學家汪淼、粗中有細的警察大史,原著對他們的外形描寫着墨不多,而且文字的力量更多的是給予讀者想象空間,是以當需要把這些特質具象化為影視形象,是一個難點。

娛樂資本論:于和偉出演史強,貢獻了令人驚喜的表現,這個決策是怎麼完成的?

李萌:這就涉及到“神似還是形似”的取舍。我在選角最初,和團隊探讨的結論就是:《三體》我希望是“神似在前,帶動形似”的一個過程。

于和偉老師是包括平台制片人黃星老師、汪悍賢老師,楊磊導演,制作方白一骢老師、制片人蔡佳女士,版權方嘉琦總,各位上司等共同選擇并認可的“大史”。那我個人了解的演員本人和這個形象的适配度,不在于他有沒有胡子,或者粗犷的身材,在汪淼和史強這一組搭檔裡,汪淼一直在很大的壓力中推進劇情,史強不僅是和他一起解決問題,也需要提供張弛有度的平衡,這就是我們了解的神似。

優秀的演員有很多,每一位演員老師身上都有别人不能夠取代的特點,于和偉老師在表演中那種渾然天成的松弛感非常難得,讓我們相信大史就應該是他的樣子。

娛樂資本論:在丁儀(王傳君)和常偉思(林永健)的選擇上,對後續的輿論反響有預期嗎?

李萌:王傳君老師非常有個性,是以如果我們希望丁儀這個角色能夠獨特一點,他是不二之選。

當時導演提到,覺得王傳君老師身上有一種可以稱之為執着或者叫韌勁兒的感覺,而且他有一種鑽到某一個領域的時候渾然忘我的狀态。我非常贊同導演的觀點,用我自己的話說有的時候可稱為“癡”,當然這是一個非常褒義的評價,人們常說文癡、武癡,他是戲癡,他所扮演的丁儀,是“實體學癡”(笑)。

對于常偉思這個角色,可能很多人第一印象是經常演繹軍人形象的一些演員老師們。但我希望這個角色他可以有一點不一樣。

我做演員策劃之前是一名記者,對林永健老師做過采訪,是以對熒屏之外的他有一定了解,在現實生活當中,他有很缜密、很嚴肅、很沉穩的那一面,是以我相信這個角色能夠讓他把這一面展現出來。當時我在讨論會上謹慎地提出來,導演和合作方的幾位上司都覺得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想法,并且很有實作它的價值,基本上是一錘定音。再次感謝他們包容并支援我的“任性”(笑)。

娛樂資本論:剛才聊的都是男性角色,但《三體》裡,兩代葉文潔非常重要,陳瑾和王子文是如何确定出演的?

李萌:結合劇本,也結合原著,觀衆對于女性角色的第一反應其實就是長得像不像,這是市場對男演員和女演員在認知上的天然差別。

我讀過劇本後,對葉文潔的感覺是:在單薄纖弱的身軀和平靜的外表下,包裹着無限的爆發力。

有了方向,在選角的時候就能有的放矢,直線找到我們想要的人,老年葉文潔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找到了陳瑾老師。

外形确定後,爆發力和表演息息相關,楊磊導演和王子文老師其他項目上有過合作,對她有所了解,一經提出,就得到了大家一緻認可的,王子文老師就成了“青年葉文潔”。此外,在造型和定妝過程中,兩位演員在形象、身材上都是很像的,你非常可以相信這是一個人在不同時空的“前世”和“今生”。

娛樂資本論:《三體》劇集裡也有慕星和徐冬冬這樣的新人物,跳出原著如何進行選擇?

李萌:首先原創人物是在劇本創作階段産生的,是以非常符合影視生産的标準,我們也能拿到更具體的角色描述,是以選角工作會相對容易些。

劇本人物和小說人物,所服務的文藝作品形式不一樣。文學作品的想象空間更大更抽象,比如小說裡描述“刀鋒般的氣質”讀者怎麼了解都可以,但劇本為具象的影像服務,它會用人物的言談舉止和各種細節告訴觀衆,這個人站在這裡像一把刀,可能會具體到是像青龍偃月刀還是倚天劍屠龍刀(笑)。

娛樂資本論:最近兩年,國産劇集裡出現了一些葉文潔、高啟強這樣的“反英雄”角色,怎麼處理這部分選角工作?

李萌:以下觀點僅代表我個人。

我們常說“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所謂“反英雄”可能指的是這個人物不一定是高大全的形象,但要為角色定性,我認為主要看在故事結尾Ta如何選擇。葉文潔一生經曆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任何一個人有這樣的經曆,都會對未來的性格或者行為舉止産生一定的影響,如果她最後的選擇符合大衆的正常認知,那我認為就是正向的。

無論觀衆以前喜歡看毫無瑕疵的高大全形象,還是今天願意看帶有一些真實的人性弱點的角色,我認為其實都沒有脫離主流的觀劇審美。作為選角團隊,我們不會對角色進行批判,是以這也不構成對工作本身的影響。

娛樂資本論:這部劇拍攝周期很長,工程量也很大,有哪些趣事和經驗可以分享嗎?

李萌:我們的團隊,每一組負責人都是從前期籌備到殺青,一直跟組不軋戲的,我希望團隊可以一直走做優、做精、不貪多的路線。

做《三體》,我們幾乎橫跨了半張中國地圖。劇組在甯波開機,又陸續到橫店、張家口等地,最後在黑龍江殺青,東北的冬天太冷了,甚至達到零下40多度,我們的同僚有一次把鞋底都凍掉了,無論對這個小組,還是對我們整個公司來講,都是值得回憶的經曆。

另一個亮點是關于動作捕捉。我們之前做過一個體量比較大的電競題材項目,我自己也在該劇中擔任制片人工作。因為那部劇涉及遊戲裡的人物,使用了當時很先進的一些動捕技術。是以我完整的走過一遍動捕流程,是以我們團隊在國内也算比較早地系統接觸了動作捕捉技術的選角團隊,也比較了解整個流程。是以在做《三體》的時候,溝通和配合就相對順暢和高效。

談群像劇:

觀衆能記住多少人,是決定性因素

娛樂資本論:《三體》出場角色衆多,如何了解群像劇,選角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李萌:我個人其實不太會這樣嚴格區分。

如果單獨看戲量和場次,确實有比較明确的比例,《三體》裡汪淼、史強、葉文潔的戲份很重,至于為什麼大家會把它看作群像劇,我覺得有三個原因:

首先,作品中沒有“廢人”,每一個角色都是大世界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都有價值,用我們的話說,叫“刻畫着了”,做好了角色的功能性;

第二點,基于導演的功力,每一個角色在有限的出場裡面都能被發掘出亮點或特色,讓人能夠記住;

第三,我覺得和我們選角團隊有一定關系,對每個角色認真對待,才能做到選出來的人物“一個是一個”,如果每一個人出來演的都很好,紮實做好每一個戲點,觀衆就會記得Ta。

是以,劇集能不能呈現為“群像”,關鍵在于觀衆記住了多少人。

娛樂資本論:能否讓人記住,演員知名度也是一個影響因素,怎麼在最大限度内做到合适?

李萌:要讓群像整體出彩,配角很關鍵,但是演員的整體成本是有界限的,工作和報酬的比對,最終還是由市場決定,是以問題就變成了:我們如何在合理的預算之内,盡可能找到最合适的那些人。

有一些演員老師沒有成為全民性的明星,并不是因為Ta不夠好,而是Ta的形象或表演,會比較專攻某一個方向的角色,而這些角色可能并不在傳統和正常影視劇的主線上,是以才會有“黃金配角”這樣的說法。

除了市場的選擇,演員也會有對自身的定位,而合适和知名度其實還在兩個次元上。比如在我們國家,很多人喜歡的是為國為民、俠之大者的這樣的形象,他們自然會成為主角,但是有的演員可能就是擅長演歐陽鋒(笑)。

這類老謀深算、性格複雜、亦正亦邪的角色,在我們主流的作品塑造裡面,有時候很難成為主角,但這樣的角色作為配角又不可或缺,是以擅長這一類角色表演的演員老師們,就是我們所說的未必是明星但絕對“合适”的人。

娛樂資本論:那在群像劇項目上,是單點确認還是優先考慮組合?

李萌:先按角色走,再做群像組合。

我習慣第一步點對點看角色,相當于海選,初期我希望大家把思路打開,當然這建立在通讀劇本,做好人物畫像的基礎上,在閱讀過程中,要及時圈選出不夠了解或者存疑的地方和片方溝通。

舉例來說,某個角色初期是一個14歲的少年,16歲又成為了君主,但他的故事是一脈相承的,這就出現了是否要分成兩個演員來演的問題。實際上,14歲孩子和16歲的少年有極大的差別,他發育和成長了,形象上會更趨近于成人,但如果換人演,觀衆是否又會有觀劇方面的不适感?畢竟角色年齡跨度并不大,是以還要考慮大家觀劇的習慣和延續性。是以我們都會在通讀劇本的早期,就将這些問題提出,提前與主創讨論。

每個角色都是棋盤上不可或缺的,後續這樣的資訊差很容易放大成一系列問題,是以我們一定會前置溝通好所有細節。至于海量收集資料這些标準流程,已經相對成熟了,群像的難度系數會更大一點,因為人選和要協調的人更多,但我們這些年的項目基本都是群像劇,很少有單線跑的情況。

娛樂資本論:2019年,選角行業有一次“洗牌”,去年也是影視行業整體都在收縮,入行8年,創立以雅傳媒也6年了,你有哪些感受?

李萌:我2014年秋天入行,從記者轉型成演員策劃,那時候可以算是國内的網劇元年,我自己擔任演員策劃的第一個項目,是至今依然被看做國内網劇精品化的代表性作品《無心法師》,這樣高舉高打的職業開啟,讓我時常感覺自己非常幸運,非常感謝當時給我機會,讓我在入行第三天就能夠以演員策劃的身份帶一個項目的老闆。8年時間,不長不短,這一路走過來我想感謝很多人,因為每一位制片人、導演、平台的項目負責人都很包容,他們會呵護我的創作,這也讓我的團隊在服務每部戲時都能嘗試一些新的東西。

在選角這個行業,創作跟服務是不沖突的,選角工作既要腦力也要體力,真正需要平衡的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實際的落地執行。抛開商業和市場,談創作,談文學,談文藝,是一種談法,但如果放在市場架構裡面,又是另一種談法,如何讓各方都感到滿意,需要下功夫,動腦筋。

我們作為“行業的神經末梢,對于市場變化肯定有非常明顯的感覺,當下行業的各種情況已經相對透明,大家對待變化的态度,我看都挺坦然的。任何行業都有波動,這很正常。行業蓬勃時首先要努力做事情,其次要居安思危,這樣在行業相對平緩的階段才能泰然處之。

可能今天行業内整體項目的數量在收緊,那麼我隻能要求員工努力提高業務素質,時不時給大家上上課,而不是天天問“這樣咋辦?何時回暖?”,一步一步往前走,沒有什麼是難的。

這個行業裡,那麼多人都在樂觀地扛着壓力往前走,你作為其中一員為什麼不樂觀?

目前我們手裡儲備的項目還是非常多元化的,有仙俠、武俠、青春熱血、現實主義,也有之前國内很少有的公路類型劇集。《三體》的成功的确讓我們團隊在各方面都變得更好,也讓業内更清晰的看到我們的能力、以及我們和多元化項目類型的适配度,為我們公司後續的項目開拓積累了更多可能性。

實際上,不管順勢而為還是逆勢而上,我們公司這幾年一直在努力往前走,整個選角行業也逐漸被更多人認可,我希望我們公司裡的每一個人,都能夠在一個體面的環境裡,做一份體面的工作。為了這個踏踏實實、逐漸實作的理想,我願意樂觀地一直為之努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