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技術造不出故事,喜劇突破邊界,電影工業3.0時代,科幻電影再出發

技術造不出故事,喜劇突破邊界,電影工業3.0時代,科幻電影再出發

作者 | 尖椒

6月11日上午,科幻電影周主旨論壇暨上海科技影都釋出會在上海召開。

中外知名科幻電影導演與視效總監共聚一堂,解讀科幻電影發展的時代背景與時代語境,以國際化視野讨論中國科幻電影産業和文化價值。

對于科幻電影未來的發展,郭帆強調,科幻電影的核心是電影而不是科幻。因為他近期接觸到一些年輕的創作者和新導演,郭帆發現,他們關注的是科技屬性和高概念,但科幻電影的核心是情感。如果高概念和高技術與情感沒有關聯,那麼電影就隻是一種科普作品。

陸川導演認為科幻電影需要有強大的科學基礎和紮實的内容,才能讓觀衆信服。董潤年導演認為科幻作品是面向未來的現實主義,與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他們都強調電影應該是第一位的,科幻隻是外包裝。讨論還提到了以《獨行月球》《瘋狂的外星人》為代表的喜劇科幻電影在創作中的困難,以及人工智能帶來的電影工業3.0改革。

科幻是高概念,連結情感才是科幻電影

在論壇中,郭帆導演談到關于科幻電影創作的核心。他認為,在創作科幻電影時,我們首先要看到的是電影本身,而不是隻關注科技屬性的高概念。

他舉了《宇宙探索編輯部》中的例子,“酒是人類發明的最高效的交通工具,因為喝完酒後可以去任何地方,這種連接配接點既幽默又有趣,讓觀衆産生共情。”在拍攝《流浪地球2》時,導演郭帆思考如何将技術與情感連接配接起來,第一部電影中地球在發動機的作用下往外推進,講的對外的方向,而第二部則在尋找往内的方向,是以我們看到劉德華飾演的角色在數字空間中見到了自己的女兒,這與傳統文化中的“燒紙見故人”類似。他也提到《星際穿越》,如果高概念與庫伯和他女兒的情感無關,那麼這部電影就失去了意義。

“《流浪地球2》播出後,有一個朋友向我祝賀了一下,說感謝我的無畏,我說無畏主要是因為無知。”郭帆解釋道,導演和創作者們也是在摸索中前進。他提到,對科技和技術理論的探索,這些話題最初吸引了他們的精力。然而,最終他們發現,當觀衆進入電影院觀看電影的時刻,真正讓人動容的還是情感。

技術造不出故事,喜劇突破邊界,電影工業3.0時代,科幻電影再出發

他提到,這種情感交流存在一個複雜的過程,導緻他們不得不花費大量精力去建構完整的世界觀。隻有完成了這個世界觀,他們才能夠在電影中展現情感,并發揮角色的作用。

董潤年談到了他的作品《瘋狂的外星人》的創作經曆。他表示,在創作過程中,他和團隊緻力于尋找一種中國科幻的特殊語境。他們發現,2012年時,中國觀衆已經習慣了好萊塢式的科幻電影,還不能接受以中國人為主角的科幻故事。是以,除了在視覺效果上本土化之外,叙事方式上的本土化也非常重要。董導提到,通過挖掘民族特點和喜劇元素,以及對中國文化的熱愛,他們成功地與觀衆建立了連接配接。

對于未來的發展,郭帆表示希望通過這個平台,讓更多年輕的創作者參與科幻電影的制作。他希望這個類型的電影更多地關注電影本身,并在此基礎上努力建構世界觀和高概念。

喜劇科幻片的困難:如何融合喜劇與科幻

《獨行月球》的導演張吃魚在論壇上分享了喜劇電影創作中的困難。

他說,最大困難是如何創作出一部同時融合喜劇和科幻元素的電影。在一個講述月球故事的喜劇科幻片中,他發現中國觀衆對科幻電影的要求很高,特别是在科學性方面。是以,在創作過程中,他面臨着如何在保持喜劇效果的同時遵循科學原理的挑戰。

張吃魚導演提到了一場他特别喜歡的戲,描述了月球上一人一鼠自由奔馳的情節。盡管從科學角度來看并不合理,但作為一部喜劇電影,他認為這種超越科學的場景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喜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突破科學的邊界的。

在創作過程中,張吃魚導演不斷面臨着如何平衡月球故事的科幻設定和觀衆對科學準确性的要求的問題。他提到了很多觀衆可能不會注意到的細節,比如隕石不斷砸落到月面上。科學顧問當時跟他講的是,這其實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但是他希望營造一種緊張的氛圍,這與月球的實際情況産生了沖突。在面對這個問題時,他不斷思考如何滿足自己對劇情需求的同時符合觀衆的期望。

張吃魚還提到,在整個項目過程中,他面臨着許多這種類似細節上的考量。他認為這些因素是無法量化的,而是一種感受。是以,他很難判斷應該做出什麼樣的折衷。

創作的關鍵往往在于毫厘之間的節奏把握。在整個創作過程中,張吃魚面臨着許多挑戰和困擾,但他努力尋找平衡,以創造出一部符合他自己和觀衆期望的電影作品。

電影迎來工業化3.0時代

提到人工智能對創作過程的影響,郭帆表示自己感到非常焦慮。

“膠片時代可以被稱為電影工業化的1.0時期,持續了百年之久。而真正的數字時代隻有短短二十多年,郭帆将其其稱為工業化的2.0時期。現在,工業化的3.0時代已經來臨,人工智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郭帆認為,人工智能對未來影視創作和工作具有根本性的影響,并呼籲各行各業能夠積極适應這場變革。

他分享了《流浪地球3》的準備工作以及人工智能的應用。他指出,在近幾個月内,ChatGPT等二十多個智能應用已經走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這些智能應用對于電影制作過程中的劇本創作、後期制作以及特效呈現等方面産生了重要影響。

郭帆介紹說,《流浪地球2》中已經采用了先進人工智能技術,比如實作的面部增齡和減齡效果。他表示每種技術都有其獨特的應用,從劇本創作到最終的後期制作,包括聲音的處理和工作,都需要借助這些技術來完成。雖然在過去,這些應用并不像現在這麼簡單,但最近的突飛猛進發展使得我們能夠完全通過文字描繪出整個場景和角色,是一個完全颠覆式的技術。

技術造不出故事,喜劇突破邊界,電影工業3.0時代,科幻電影再出發

他強調,《流浪地球3》的準備不僅僅是技術的應用,更需要大家去認知和了解人工智能的層級和作用。“對于人工智能,我們應該将其視為工具,更深入地去了解其在人類社會中的角色。”他比喻說,我們需要像探索新地方時對待新物種一樣,深入研究人工智能的本質。在此基礎上,我們需要思考這些應用能否在可見的未來中在大銀幕上呈現,包括Apple Vision出來之後電影放映可能有新的載體。

郭帆提醒大家,在關注和評估這些變化之後,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的趨勢。對于未來變化的趨勢如果認識不清晰,就開始創作的話,可能會有很大風險。

視效總監彼特·貝布提到,我們在電影制作中應該積極擁抱現有的技術,如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這些技術可以以相對較低的成本實作與大制作相媲美的品質水準。然而,他同時強調,我們仍然需要依靠自己去定義電影。新技術本身無法創造電影,而是需要我們去創造故事。最終的成功仍然取決于我們自身的努力和創造力。此外,現在社交媒體的廣泛應用也帶來了一些好處,大家可以通過這些管道來傳播和分享新的機會。

郭帆導演還提到了科幻電影對于年輕觀衆和未來的意義。他在《流浪地球2》的路演中發現,許多青少年熱衷于科幻作品,這讓他認識到科幻電影能夠在孩子們心中播下熱愛科學和勇于想象的種子,這對他來說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他強調科幻電影作為一種通用語言,能夠幫助電影走出國門,讓更多海外觀衆認識和了解中國電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