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3個案例,看懂“言傳身教”

2022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開始正式實施,這是大陸首次就家庭教育進行專門立法。也就是說,從今往後中國父母進入了依法帶娃的時代。

《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3個案例,看懂“言傳身教”

依法帶娃,該怎麼帶?

被提及最多的就是“父母言傳身教”了,說的是父母一定要給孩子做好榜樣。

但很多家長都對“言傳身教”這個概念比較模糊,更是有很多家長,在孩子出現了叛逆、不懂禮貌、注意力不集中時發出這樣的疑問:

平時家裡也沒人教他這樣啊!

是真的“沒人教”嗎?

今天我們來通過3個真實案例,切身感受“言傳身教”。

案例1

“我沒教過她這樣啊”

有個媽媽發現,上高中的女兒特别“嬌氣”, 學習半個小時就喊累,彈鋼琴練上15分鐘基本功就不想彈了。

我提醒這個媽媽反思,是不是她自己就比較柔弱、經常讓别人照顧。

她回答:

“對沒錯啊,我就覺得小時候父母應該照顧我,結婚了我老公也很照顧我的。”

這個媽媽頓了一下,疑惑道:

“我從沒教過我女兒這樣啊。”

《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3個案例,看懂“言傳身教”

其實根本不用教,嬌氣其實是無意識的行為,就像喝水一樣自然,為什麼呢?

因為這個女孩家裡很寵着她,爸爸疼媽媽愛,還有外婆外公,爺爺奶奶輪流給她做好吃的,怕孩子上學營養跟不上。

除此之外,這個媽媽也是過着幸福美滿的家庭生活,老公知道承擔應有的教育責任,而且天天下廚,這個媽媽結婚後就沒怎麼做過飯,都是老公做好了她吃熱乎的,她和女兒親如姐妹,平常也一起逛街。

十幾年來,這個媽媽在家裡是一個“小公主”的角色,女兒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模仿了起來。

如何解決

對于女孩來說,在家裡嬌氣一點沒什麼,其實說明這個家庭有愛,但有個度父母還是要把握一下的。

在家有家長們對孩子好,但出了門孩子一定要學會剛強,尤其是女孩,經常幫助孩子,孩子就會形成惰性心理,對你會産生很多的依賴,你可以等他需要的時候幫助一下她,把你的經驗傳授給他,有助于孩子成長。

媽媽可以告訴女孩,從小事開始自己做,比如今天彈了15分鐘琴,後天可以加5分鐘,并且告訴孩子“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3個案例,看懂“言傳身教”

案例2

愛打扮的小女孩

女兒剛上幼稚園,但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

大人抱她時不小心碰到了她的頭發,她就會大哭不止,認為頭發被弄亂了;

在幼稚園表演節目,她認為自己的妝花了,就會停止表演,站在台上大哭起來。

她媽媽很苦惱,“孩子才多小啊,就開始在意這些了,反應那麼大哄都哄不好,我告訴她妝沒花她也不信”。

《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3個案例,看懂“言傳身教”

不用太深入聊天,光看外表,我就知道這個媽媽極度注意自己的形象,頭發是黑長直,養護得很順滑整齊,妝容一絲不苟,就連劉海都是專門精心打理的,身上的衣服也很精緻,我每次見她她都會根據當天的穿着搭配不同的首飾。

當然,她不會把這些東西過早教給孩子,但孩子每天看媽媽在穿衣鏡和梳妝台前打扮,足夠耳濡目染了。

覺得頭發亂了的媽媽,一定是照照鏡子、重新梳梳頭發、補補妝才會安心,孩子不過是複制了媽媽的日常表現而已。

很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都不會有意地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覺得小孩子懂什麼,殊不知,小孩懂得是最多的。

《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3個案例,看懂“言傳身教”

如何解決

小孩愛打扮要不要糾正?

首先,愛打扮的孩子有管理自己的能力,更自律,也更自信。

愛打扮的孩子都不會太懶,打扮也得需要動腦子來花費精力,對生活并不湊合,有自己的追求。

這樣的孩子在長大後,會更自信,知道什麼是自己适合的,什麼是自己需要的,在職場上會反發展的很好。

家長要引導小孩子的,是讓她明白,外表隻是一部分,内心的智慧、笃定才能讓一個人更加美麗,平常媽媽不妨在家帶着孩子多看看書和紀錄片,幫助孩子培養内在美。

《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3個案例,看懂“言傳身教”

案例3

認真對待

在一家甜品店,媽媽和孩子都在專心緻志地玩手機。

稍後,我聽到媽媽嚴肅地訓孩子:

“我叫你,你怎麼不答應?”

孩子反駁:“我叫你,你也沒答應啊!”

媽媽回答:“我是我,你是你。”

孩子再說:“那我就跟你學。”

媽媽依然嚴肅:“你再這樣,媽媽就不高興了。”

孩子:“你不高興就不高興呗, 我才不怕呢!”

奇特的是媽媽也換上了嬉笑的表情:“好吧,好吧,你赢了。”

孩子得意了沒兩秒鐘,媽媽的表情和語氣又變了,變得很惱火的樣子:“你這個孩子,怎麼這麼讨厭?”

母子倆繼續争執着什麼,一出門孩子馬上揮拳打向媽媽,媽媽也馬上擡手反擊, 那個孩子原原本本地學到了媽媽的随意、輕忽、情緒反複,一坐下來就旁若無人地刷手機。

這個孩子以後會是什麼樣子?

《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3個案例,看懂“言傳身教”

幾乎能想到,媽媽平時陪孩子寫作業,也是心不在焉玩手機,但隻要不玩手機,媽媽如果注意到孩子了,就立馬能揪出來孩子10個錯誤,比如坐姿不端正、不好好寫、東張西望,然而孩子一反駁,她就又沒脾氣了,不一會又會破口大罵孩子。

這麼情緒反反複複,寫作業也寫不好。

我還能想象出那個孩子在學校時的樣子:

對同學、老師态度輕慢, 經常言語攻擊;

一言不合就翻臉;

一點小事就動手;

很少有端莊、認真、沉穩的表現。

在學業上最讓老師和父母操心的,通常也正是這樣的孩子。

把孩子教成這樣,一點都不難,3分鐘做一次示範,長年累月到孩子上國小,天天如此,孩子想不變成這樣都難。

這就變成了一個經典問題——怎麼說孩子他都不聽。

《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3個案例,看懂“言傳身教”

大多數父母寄希望于通過說教的教育方式教好孩子,或者改變孩子。

但這種方式通常沒那麼管用, 甚至根本就不起作用。

因為孩子的言行,是父母日常生活中日積月累 “言傳身教”的結果,而當父母批評、教育孩子時,你講的道理,往往是背離自己日常行為的,言行不一緻,孩子當然不服。

如何解決

真正有效的教育,實際上是那些“看不見的教育”———父母表裡如一的言行,當然這些“看不見的教育”,就像上面的案例一樣,效果有正也有負。

董卿在央視《面對面》的一期節目中說:“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3個案例,看懂“言傳身教”

要孩子做到的,家長首先做到,如果父母沒做好榜樣,教育的力度和有效性都會大打折扣。

就像這個媽媽,她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她沒有認真觀察自己的行為,在孩子看來,媽媽玩手機聽不見自己講話,自己很委屈,而自己玩手機沒有聽見媽媽講話時候又會得到一頓責罵,心裡更不平衡。

父母要先做好的,就是認真聆聽,而不是大罵孩子不聽話。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還記得那個複旦附中才女,聯考613分被清華錄取的武亦姝嗎?

當其他家長逗孩子看着卡通片的時候,武亦姝書桌上是《人間詞話》、《紅樓夢》和《唐詩三百首》。

真正的教育,從來沒有點石成金、立地成佛的技巧,而是一個春風化雨、自然無為的過程。

《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3個案例,看懂“言傳身教”

家庭教育就是無痕的教育。

當你業餘泡在電視機旁的時候,你教會了孩子懶惰;

當你在下屬面前趾高氣揚的時候,你教會了孩子自負;

當你和妻子吵的昏天暗地的時候,你教會了孩子抱怨、指責、自私;

當你在乞讨者面前漠然走過的時候,你教會了孩子冷酷……

要記住,在孩子面前,再小的事也會對他造成影響。

改變孩子,從審視自己開始。

來源:超職教育 轉自:浙江省平湖技師學院

《家庭教育促進法》落地!3個案例,看懂“言傳身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