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唐僧的身世之謎,十八年間母親日日與仇人作伴,為何遲遲不複仇?

《西遊記》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經典文學作品,在經過影視化改革之後,被中國觀衆廣為熟知,下至三歲下孩,上至七十歲老者都知道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的故事。有的人喜歡憨厚的豬八戒,更多的人則更欣賞擁有十八般武藝的孫悟空,但是作為主角之一的唐僧卻飽受争議。

唐僧的身世之謎,十八年間母親日日與仇人作伴,為何遲遲不複仇?

由于唐僧在書中多以慈悲為懷的形象而存在,對于自由放縱的弟子總是加以勸導,對于他的仁慈與呵斥,可能有讀者和觀衆會感到不适,但是他堅韌不拔的态度與執着追求心之所想的精神卻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唐僧的身世之謎,十八年間母親日日與仇人作伴,為何遲遲不複仇?

而除了西天取經這些經典橋段之外,唐僧最引人深思和不斷被後人解讀的卻是他鮮為人知的身世之謎與家仇雪恨。在《西遊記》之《陳光蕊赴任逢災江流僧複仇報本》中,關于唐僧家世的謎團才被一點點揭開。

十八年間,蟄伏報仇

唐僧的母親名為殷溫嬌,是唐朝的開國功臣,名将殷開山之女。從小養尊處優的殷溫嬌是家中的掌聲明珠,父親對她百依百順。待到女兒出落的婀娜多姿,他便舉辦了一場抛繡球選郎君的儀式,凡是接住了小姐的繡球,就會成為當朝丞相的女婿,享盡榮華富貴。

唐僧的身世之謎,十八年間母親日日與仇人作伴,為何遲遲不複仇?

雖然接受了這樣的方式,但殷溫嬌還是害怕抛中鄉野村夫。然而這繡球卻恰巧抛到了狀元陳光蕊的手中,于是二人便喜結連理。但是作為狀元的陳光蕊收到任命,要遠赴江州為官,于是夫妻二人便一同出發。

唐僧的身世之謎,十八年間母親日日與仇人作伴,為何遲遲不複仇?

本是一對佳人,有着大好的時光與前程,但這一切都在一朝一夕之間被毀。二人在路上遇到了劉洪惡賊,見色起意的他将陳光蕊殺害,此時懷有身孕的殷溫嬌隻能順從,跟随劉洪遠走。随後陳光蕊在誕下唐僧後,将孩子順水放走,直到18年後唐僧歸來,才将劉洪這殺父仇人捉拿。

唐僧的身世之謎,十八年間母親日日與仇人作伴,為何遲遲不複仇?

但是很多人對于這故事橋段表示參不透,為什麼陳光蕊要等待18年,在這期間還日日與仇人作伴,這究竟是為何?這樣的經過着實令人費解。

身不由已的她

面對這樣的情況,世人都有着不同的解讀。很多人認為陳光蕊作為大小姐,沒有經曆過風雨,為人比較膽怯,是以隻能選擇順惡賊。

唐僧的身世之謎,十八年間母親日日與仇人作伴,為何遲遲不複仇?

但是在當時那樣的封建社會中,如果陳光蕊選擇了直接報仇雪恨,面對兇猛的惡賊,她一個弱女子很有可能還沒動手,就反被仇人殺害,命喪九泉。如若事成,雖然仇人已逝,但此事将會人盡皆知,帶有孩子又被惡賊侵占的婦女,免不了遭他人口舌,将會一輩子擡不起頭來,無法在社會上生存。

唐僧的身世之謎,十八年間母親日日與仇人作伴,為何遲遲不複仇?

顯然這樣的方法對于她來說都是有損的,而最好的萬全之策就是忍辱負重,放下劉洪的戒備,等待自己的孩子學成歸來,這時才能擁有在社會上立足的資本,不用依附于他人,這樣的報仇對于她來說才是最妥當的。

現代的人對于陳光蕊的舉動可能表示很不了解,但這其實是由古代的社會環境所導緻的。女子作為父權的所屬對象,并沒有現在這樣自由,她們往往更身不由己,更容易被世俗的偏見所捆綁,進而走上不歸路。

反客為主,以柔克剛

道家的創始人老子曾經說過:“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任,以其無以易之”。天底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但是攻堅克強卻沒有什麼能勝過于水,因為沒有什麼能夠輕易改變它。

唐僧的身世之謎,十八年間母親日日與仇人作伴,為何遲遲不複仇?

這裡老子所說的“水”,就是社會之中看起來柔弱的力量,但卻最有堅毅的精神,就像封建社會中的如陳光蕊一般的女子,她們雖然看似手無縛雞之力,但卻能夠在長遠的謀略中,用堅定的意志将局勢變被動為主動,進而找尋到自己的生機。

小結

雖然唐僧的家世之謎隻是原小說中的一個章節,短短幾頁。但是就在這字裡行間之中卻能看見古代女子漂泊沉浮的一生,原以為嫁狀元郎,成就美滿人生,但是意外總是更先到來,橫空出現的惡賊打亂生活的一切,将幸福轉變為險境。

唐僧的身世之謎,十八年間母親日日與仇人作伴,為何遲遲不複仇?

當下的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對生活抱有美好的期待,面對突如其來的挫折很容易将精心安排的一切所打亂,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計劃趕不上變化”。但是即使陷入困境,也要勇敢地做出謀略來自救,這樣才能讓生活重新回到正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