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被内地嫌棄的《西遊ABC》們,成為好生意

被内地嫌棄的《西遊ABC》們,成為好生意

犀牛娛樂原創

文|胖部  編輯|樸芳

即使是沒看《西遊ABC》的觀衆,應該也已經在争論中了解了這部劇。

在國内網際網路空間,《西遊ABC》從上線第一天起就招緻了“毀經典”的罵名,豆瓣開分5.5;但在北美,爛番茄96%、爆米花指數86%,MTC媒體評分73、IMDb評分7.2分,這個成績無論如何都不能算差。

被内地嫌棄的《西遊ABC》們,成為好生意

目前,這部作品已經在海外帶動了相當活躍的社會讨論,日前白宮舉辦的“亞太裔傳統月慶祝活動”,還特别邀請主創到場,并放映了這部劇。

國内外的口碑回報可謂天差地别,但也需要看到,這種好萊塢華人力量出品的影視作品,在海外與國記憶體在回報差異幾乎是常态。

最初帶來這種印象的就是2018年在北美三連冠的《摘金奇緣》,但該片在國内上映時僅取得了1148.9萬票房,豆瓣評分更是僅為6.0分;而另一部大熱華人電影、提名11項奧斯卡并拿下7項的《瞬息全宇宙》,在國内的風評也褒貶不一,豆瓣評分最終穩定在7.6分。

這或許是值得更多解讀次元的文化現象。但無論這些内容在國内是否有市場,包括上述兩部電影,加上《西遊ABC》,以及此前的《初來乍到》《怒嗆人生》等劇集,正在前幾年亞裔生産力在好萊塢成型的基礎上,打開一條屬于華人的生産線。

而他們的作品成為好生意,也可謂時也勢也。

華人制作力量吹響集結号

其實,《西遊ABC》這部“《瞬息全宇宙》原班人馬打造”的作品,湊齊這個班底其實純屬巧合。不過兩部作品中确實出現了相當多的重複演員,包括息影十多年的關繼威,重新出道後是連接配接了兩部戲。

不難看到,好萊塢已經聚集了一批有大衆認知和專業能力的華語演員。不僅如此,多年來好萊塢的各個工種都積累了為數不少的華人力量,本劇的導演、編劇、配樂、服裝、動作設計等各幕後工種,也都由華語人員主導。

被内地嫌棄的《西遊ABC》們,成為好生意

《西遊ABC》劇組在白宮

這些好萊塢工作的華人們,近年來正在參與和推動很多亞裔、華裔内容。

目前班底中最早與《西遊ABC》原著漫畫的作者楊謹倫(Gene Luen Yang)接觸的是制片人Melvin Mar,也是他把原著介紹給編劇遊朝敏。

Melvin Mar此前是混迹好萊塢的華裔演員,曾經操盤過《無言有愛》和《初來乍到》等長壽劇集,後者是講述華裔生活最著名的劇集之一,一共開發過六季;他也曾擔任《勇敢者遊戲》系列的執行制片人。

遊朝敏和弟弟遊朝凱成為本劇的編劇、執行制片人。遊朝敏是作為演員入行并開始轉型,此前曾作為系列動畫《開心漢堡店》的制片人在2017年獲艾美獎,遊朝凱則曾為《西部世界》《大群》等劇集工作。

被内地嫌棄的《西遊ABC》們,成為好生意

遊朝敏、吳彥祖與Melvin Mar

他們代表了一股力量,伴随着好萊塢從業者基數的增加,以及學院派背景的華裔入行,一些華裔正在進入制片崗位,并獲得一定的行業話語權。

比如朱浩偉就在《摘金奇緣》制作中,堅持由亞裔編劇阿黛勒·林重新審改了劇本;而《瞬息全宇宙》的制片人王慶,也作為關家永和丹尼爾·施納特從音樂視訊時代開始合作的制片人,進入了奧斯卡殿堂。

這些都為好萊塢出現“華人出品”的内容提供了可能。而從大環境來看,2010年代以來好萊塢泛亞裔力量的發聲,進一步讓類似的嘗試更加順暢。

在這個過程中,好萊塢華人群體保持了步調一緻。對于好萊塢的華裔從業者們,這種集結和發聲的價值不言而喻。尤其是在近幾年的嘗試中,如《摘金奇緣》《瞬息全宇宙》在商業、獎項上的成功,以及《别告訴她》等的口碑出圈,都在證明此類作品的市場友好。

被内地嫌棄的《西遊ABC》們,成為好生意

《瞬息全宇宙》劇照

再到《西遊ABC》,其特别之處在于,原著作者到制片人、編劇包括服裝設計師都是華裔,七位導演中華人占了六位(德斯汀·克裡頓是日裔混血),可以說是完全由華人主導的一次嘗試。

這也是為什麼遊朝敏說如果成功,該劇“将改變亞裔從業者的遊戲規則”。好萊塢華人群體在本劇中的集結也不難了解,包括盧燕、吳漢章,和成名已久的單口喜劇演員錢信伊、歐陽萬成等都前來客串出演;成名已久的劉玉玲沒有出演,卻參與導演了其中的第六集。

但面對這部關鍵節點上的作品,國内的觀衆卻很不買賬。

這麼拍“西遊”,傷害了誰?

該劇目前國内的口碑,前期傳播的自媒體要負至少一半的責任。如果沒有他們早早抛出“《西遊》改編”這麼個前提,國内觀衆或許不至于這麼火冒三丈。

《西遊ABC》的制作着實有很多不足。對于神仙人物、場景的特效化妝和美術搭建都很粗糙,帶着一種80年代前的B級片審美;展現華裔青少年生活的線索和神仙故事的兩條線索,也缺少一些化學反應。

被内地嫌棄的《西遊ABC》們,成為好生意

但如果就此認為該劇是“胡編”可能有些粗暴。這其實隻是一個華裔男孩的夢,面對着無處不在的隐性歧視和傳統家庭的規訓,試圖克服自身的膽怯和封閉,而光怪陸離的神話元素更類似于一種意象化的比喻。

這些設定,基本來自該劇的原著《美生中國人》。

該書是第一部入圍國家圖書獎的漫畫小說,被譽為曾影響一代華裔青少年成長。作者楊謹倫回憶,早在2007年其實就曾與好萊塢接洽過改編事宜,結果發現對方完全是想蹭奧運的熱點,他是以也認識到,要讓大衆對亞裔美國人的故事感興趣,需要“世界的改變”。

被内地嫌棄的《西遊ABC》們,成為好生意

17年後他等到了這個機會。這是對海外文化環境利好的捕捉,也代表着華人群體在美國主流社會中開始大膽發聲。結合前文介紹的産業故事和市場現狀,不難了解以這本書的改編作為華人群體主導内容,是當下效果最佳、也是最聰明的選擇。

但對于大洋彼岸的國内觀衆,這些以講述少數族裔生活現狀為主的内容,顯然與他們基于文化同源性産生的期待,存在着不小的偏差。

不可否認,從《西遊ABC》原著到劇集,其思維方式和傳遞的文化審美,都是西方化的,這是有其族群必然性的。

包括原著在内,也确實存在不少中國元素的雜糅和誤讀。比如濟公、石矶娘娘等元素的亂入,其實在“西遊”故事裡不難找到替代;漫畫原著中,收服了猴子的神祗不是佛祖而是“He-Who-Is”,形象是一位長發白衫老人,顯然楊謹倫本人的天主教家庭背景在發揮作用。

不過将此判斷為“乳”的聲音或許過激。相反,華人創作者在試圖展現族群形象的過程中會非常慎重。

關繼威曾認為其角色“不應該再出現在2023年”(一個喜劇裡可笑的華人小個子),但團隊告訴他劇中想要呈現這種刻闆印象意味着什麼,以及對男主角王進這樣的孩子有多大影響,他才同意出演。

被内地嫌棄的《西遊ABC》們,成為好生意

值得一提的是,改編過程中該劇已經有意進行了調整,比如原著中孫悟空兒子(不知道怎麼來的)孫維晨是來自中國台灣,但劇中沒有提及,這還引來了部分批評稱迪士尼迎合大陸觀衆。

或許應該認為,和曾經的《摘金奇緣》一樣,這些作品并未試圖從文化層面建立一種認同感,而是着眼于當代,尋求更多現實價值。就這個層面而言,國内觀衆或許也需要調整基于文化同源性的預期。

當該劇獲得了海外華裔的叫好,并在主流媒體得到關注和正面回報,其價值已經實作。而在背後,以海外華人主導的一股好萊塢力量,正在得到市場驗證之後,表現出越來越強的存在感,也讓“華人制造”逐漸成為好生意。由此帶來的改變,或許将表現在更多層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