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奇譚》“小豬妖”怎麼來的?第二季要來了?

央視新聞

今年初,動畫故事集《中國奇譚》火出了圈,引發無數人共鳴,也重新整理了網友對國産動漫的信心和期待。《中國奇譚》因何觸動人心?有哪些創新表達?國産動畫曆經低谷後如何重新出發?

近日,總台CCTV4《魯健訪談》欄目專訪主創團隊,走進《中國奇譚》的幕後世界。

01

角度新穎,風格多樣

動畫引發觀衆情感共鳴

“讓你巡山你在這兒睡大覺?快回山洞,大王要開會了!”

《小妖怪的夏天》是《中國奇譚》的開篇,取材自《西遊記》,講的是一隻普通小豬妖在妖怪大王指揮下抓捕唐僧的故事。

導演於水表示,某晚臨睡前,他突然靈感閃現,在《西遊記》裡,小妖怪是一個被忽略的群體。“它們都是壞的嗎?讓完全無名的小妖怪當主角,是一個前人比較少涉及的切入角度。”

短片将小妖怪的工作與現代職場巧妙銜接,很多内容和台詞讓網友驚呼“看到了自己”,網友也通過彈幕進行互動。比如,狼大人要從水煮唐僧改成燒烤唐僧,彈幕立即吐槽:“這樣一來,小豬妖連湯都喝不上了。”

導演於水表示,“一開始大王許諾小妖,水煮能喝口湯。網友的彈幕,我創作時并沒有想到這一層面。這些對我們的創作有很大幫助,解讀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中國奇譚》“小豬妖”怎麼來的?第二季要來了?

除了故事切入角度新穎,《中國奇譚》能令人眼前一亮,還因為它多元化的風格。水墨、3D、傳統手繪、剪紙、定格動畫……在《中國奇譚》中,八個故事風格各異。

《中國奇譚》“小豬妖”怎麼來的?第二季要來了?

在第五集中,總導演陳廖宇還捕捉到一個彈幕:留給《中國奇譚》的風格不多了!他表示,“主觀上追求風格拓展,但也不會走到另一個極端,不會為了新而新,為了奇而奇,最終還是回到為創作本身服務。”

陳廖宇用一個“真”字總結出了《中國奇譚》創作的核心思想。

“《小妖怪的夏天》,是一個基于《西遊記》的完全虛構的故事,但是大家看到的是另一種‘真’,仿佛看到了自己;還有一種,看起來非常非常不真,比如《鵝鵝鵝》,完全是虛設出來的畫面、聲音,但它表達的人性的部分能引起共鳴,是以也是真的。”

02

老一輩、新生代動畫人共同創作

網友二次創作不斷湧現

在創作過程中,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老一輩動畫人組成了顧問團隊。一開始,陳廖宇與分集導演們曾擔心溝通起來會有代溝,但交流之後發現:“前輩們對當今最新的流派、風格等了如指掌。”

老一輩動畫人也給年輕導演提出了很多可行性建議,比如《哪吒鬧海》《沒頭腦和不高興》的動畫設計師常光希針對《鵝鵝鵝》的“吐人”橋段提出,可以設計得藝術化一些。

《中國奇譚》“小豬妖”怎麼來的?第二季要來了?

在《中國奇譚》實作創新表達的過程中,不僅僅有老一輩、新生代動畫人,還有無數觀衆參與其中!

《中國奇譚》前兩集上線4天後,播放量迅速突破1000萬。多元化風格、中國式哲思、細節裡的彩蛋等,激發衆多UP主的創作熱情,無數彈幕和基于原片的二次創作不斷湧現。

對于創作者而言,觀看二次創作是一件特别享受的事。他們說,各種解讀都是“共創”,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中國奇譚》“小豬妖”怎麼來的?第二季要來了?

03

國産動畫煥發新活力

《中國奇譚》開始籌拍第二季

《大鬧天宮》《哪吒鬧海》《天書奇譚》《小蝌蚪找媽媽》……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出品的這些特色鮮明的動畫作品曾震驚國際動畫界。

《中國奇譚》“小豬妖”怎麼來的?第二季要來了?

但在20世紀80年代後,随着日本、美國的大量動畫作品和動畫加工企業湧入中國,衆多年輕動畫人在從事動畫加工的過程中,似乎忘記了“中國動畫學派”的原創特色。直到進入21世紀,積累了更大的制作能力和更新的卡通片生産經驗之後,中國動畫人再次出發,重新尋找和建立自己的藝術語言。

陳廖宇說,大家慢慢就會發現,自己的“根兒”裡,其實有很多好東西!

《中國奇譚》“小豬妖”怎麼來的?第二季要來了?

上影集團董事長王健兒表示,《中國奇譚》第二季現在已在籌拍中。“《中國奇譚》已經打造出一個聚焦你我身邊普通勞動者的IP,這樣的IP,價值不可限量。”

此外,上美影也通過節目分享了接下來的超長片單:

首部彩色水墨卡通片《斑羚飛渡》

融入多個經典IP的《大鬧動畫城》

三維視效大片《孫悟空之火焰山》

電影版《雪孩子》

講述脫貧攻堅成就的《開往明天的5633》

系列卡通片《節日裡的中國》

總導演陳廖宇認為,《中國奇譚》的出圈說明做很有藝術特色的片子是有出路、有市場價值的,這也能鼓勵更多動畫年輕人去做多元化的探索。“如果《中國奇譚》能夠起到這樣一點點作用,我們就非常欣慰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