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懲罰孩子“最高”境界,既立規矩又不傷孩子,父母要學會這“五招”

我們的寶寶隻要到幾個月大的時候,他們或許就開始不安分了。到了一兩歲的時候更是了得,有的時候甚至會把我們氣哭。

孩子不僅不聽話有的時候還各種找理由,我們家長能怎麼辦呢?要麼繳械投降滿足他們的要求,要麼堅持對抗而最終也是兩敗俱傷。

孩子不聽話胡鬧不講理,把我們逼到那個份上了,沒辦法我們隻能采取措施去懲罰他們。

是以他們還是被懲罰得更厲害,不吃我們這套怎麼辦?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懲罰如果做對了,其産生的教育力量是非常強大的。但懲罰如果做不對,那麼對孩子的傷害也是挺大的。我們到底怎麼做,才可以達到那個教育懲罰的最高境界?

一、教育孩子為什麼需要"懲罰"

"懲罰"這個名詞聽起來或許會給我們家長和孩子帶來不适。因為寶寶是我們的心頭肉,我們是不願意傷害懲罰他們的。

除非到了萬不得已的時候。但教育為什麼還是需要懲罰呢?下面我們給大家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詳細談一談。

首先懲罰孩子不是體罰,懲罰是一種負向強化,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鞭策。其根本上不會對孩子有什麼傷害,但教育好孩子懲罰是必不可少的。

因為當孩子做得不對的時候或是非常過分的時候,此時我們家長如果對孩子的這些錯誤行為不表态不懲罰,那麼孩子會以為他們這樣做是對的,這樣就給孩子樹立了一種不正确的行為導向,自然這也是害了孩子。

懲罰孩子“最高”境界,既立規矩又不傷孩子,父母要學會這“五招”

其次當孩子做得不對的時候,比如他們在公園裡随便掐花而且屢教不改,此時我們對他們進行适量懲罰,可以讓他們敬畏自然,給他們樹立規矩。

著名哲學家康德說過,唯一讓我感到敬畏的就是我頭頂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是以我們懲罰孩子是要讓他們懂得敬畏,隻有孩子懂得敬畏一切,才會懂得尊重一切。

最後,教育為什麼需要懲罰呢?因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适量的懲罰是要讓孩子清晰地把握做某件的界限感。

比如跟父母吵架的時候,孩子可以和我們争吵表達自己的觀點,但如果此時孩子因為情緒過激出現一些攻擊性行為,此時就是越界了。

此時我們就要通過懲罰來讓孩子明白,某件事都是有規矩的,不能越界,否則是要付出代價的。是以綜合這三點來看,懲罰教育不是不可取,而是我們父母對寶寶的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二、懲罰孩子"兩大招"

我們怎樣懲罰孩子才可以不傷害孩子還可以給他們樹立規矩和界限感。結合教育心理學的觀點,今天給大家支"兩招"

懲罰孩子“最高”境界,既立規矩又不傷孩子,父母要學會這“五招”

1.适量地"去其所好,施其所惡"

孩子有的時候就是明明是他們自己做錯了,還蠻不講理。企圖博取我們的同情,讓我們妥協。此時我們如果妥協了,那麼有可能就要次次妥協了,是以此時我們可以運用行為主義的觀點。

将正向強化和負向強化相結合。比如孩子最愛玩哪個玩具。此時我們說要收走了,一天或一個星期不讓玩。

此時孩子就會明白他們的胡鬧是不可以的,是要付出代價的。這是取其所好。那麼什麼是施其所惡呢?例如,孩子最不喜歡獨自在家或最怕我們在這時忽視他們。

離開或者是不理他們10分鐘,在離開之前告訴他們什麼是規矩,現在你犯了規,是以媽媽要離開一會兒。

2.協商基礎上再懲罰

此時孩子如果做得很過分,那麼此時我們先不要惱怒。我們此時要坐下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如果他們情緒還是非常敏感或者是激動。

那麼此時我們要先讓孩子冷靜下來,我們可以說:"你先冷靜一下,或者說媽媽明白你為什麼這麼做,給孩子一個擁抱。"此時孩子的情緒好很多,快要冷靜下來了。

懲罰孩子“最高”境界,既立規矩又不傷孩子,父母要學會這“五招”

此時我們可以和孩子談一談,說說你覺得這樣做對嗎?我們此時可以指出孩子的問題,如果孩子聽完後還是繼續哭鬧,那麼我們就要對孩子采取懲罰措施了,可以重複上面的那一點。

因為給了他們機會,如果他們還是不能改正或是思考自己的問題,那麼此時我們對他們進行懲罰是必要的。

懲罰教育是我們父母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懲罰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要讓他們明白每件事的界限,他們為什麼越界了,或者是今後要怎麼做。是以我們要對他們進行适當的懲罰。

但懲罰不是體罰。目前有人說我們可以通過罰站或者是罰孩子吃菜這些來懲罰孩子。這些純屬無稽之談,不僅沒有教育效果,反而會讓孩子和我們心中所期待的越來越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