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探長(共1636字,閱讀約4分鐘)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愛默生
自信并不是與生俱來就有的氣質,而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外界的各種影響,進而一步一步形成的。

如果外界沒有給予積極的刺激,那麼自信便很難形成,甚至會發展為與之對立的自卑、膽怯的性格。
●一個沒有自信的人,即便外表再美麗,事業上也很難有所成就。
是以,自信對我們每個人的成長以及生活都是非常重要的,那麼自信是怎樣形成的呢?
從嬰兒時期開始,孩子們的成長便受到了周圍環境的影響,他們需要家人的照顧、需要父母的指導,是以,家人對孩子的言行舉止影響的最為深遠。
如果孩子在生活中,總是被批評、被否定、被對比,沒有得到積極的正面的引導,那麼孩子的自信便很難建立。
你常做的這個動作,正悄悄摧毀娃的“自信”
★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你怎麼什麼事都做不好?”
“教你幾遍怎麼還不會?”
“你是我見過最笨的孩子!”
孩子從一開始學習任何事情的時候,都是從不會到會,從做不好到熟練的。
當孩子做不好的時候,如果家長總是打擊孩子,吵罵孩子,從語言上否定孩子所作的一切,那麼孩子的自信心便一點一點被摧毀了。
孩子自己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心裡已經很是難過了,如果做不好又被吵,那麼内心的情緒會更加的消極,可能會反問自己是不是真的很笨很傻,也可能會在下次做同樣事情的時候,變得蹑手蹑腳,不敢下手害怕做不好。
而孩子一旦形成這樣一種“膽怯”“害怕”的心理,那麼以後再做其他事情的時候,不自信就會成為第一反應,這樣的性格,很難成功。
★與其他孩子做對比
“你看看人家誰誰誰,又乖又聽話,你再看看你!”
“誰誰誰這次又考了前五名,你有人家一半兒優秀我就謝天謝地了!”
“你什麼時候能像誰誰誰不用我操心?”
這幾句話,是不是似曾相識?
是不是自己從小就這樣被對比?
亦或者經常把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較?
當家長總是擡高其他孩子來貶低自己孩子的時候,其實自己的孩子就已經輸了,因為他們沒有一個善于引導的父母,他們的父母沒有給他們信心,沒有看到他們的努力和優點。而長期在“比較”的環境下成長的孩子,得不到表揚,沒有過誇獎,那麼他們何來的自信?何來的成就感?
很多父母會認為,把孩子和其他孩子對比,才能讓自己孩子看到其他孩子的長處,檢討一下不足,這樣是在激勵孩子進步。但是,家長往往忽略了一點。
孩子也是有自尊,需要面子的,當自己經常被父母拿來作比較,那麼孩子的自尊心将受到打擊,“我什麼都不如别人,連父母都不喜歡我不支援我!”
那麼這樣的孩子,何來的信心?如何能夠有自信去超越别人?
●“激将法”可以用,但也要适度。
要看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有的孩子越挫越勇,有的孩子越誇越有動力,是以,還是要結合自己孩子的情況來采取相應的手段。
誇獎是每個人都需要的,特别是從0開始的孩子。
當孩子有所進步時,家長用愛的語氣誇獎孩子,告訴他們“我有這樣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讓孩子有一種成就感,得到了父母的肯定,那麼他們自然更有自信做得更好。
★強勢壓迫孩子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習慣性的擺出一副“我是家長,一切就得聽我的”架勢。
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得聽父母的,沒有自己的選擇權,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無法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那麼長期被壓抑的孩子,無法做自己的孩子,自信心是很難建立起來的。
父母要做到與孩子合理溝通,了解孩子,傾聽孩子的想法;
讓孩子有自己的主見,有自己的選擇,有自己的處事方式,那麼這樣的孩子,才會越來越自信。
辣媽語錄:
作為家長,我們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看到孩子的優點與特長。
當孩子有進步的時候,不要吝啬自己的贊美;
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耐心的引導他們,給他們改正的機會;
當孩子學習很差的時候,要看到孩子其他方面的特長,鼓勵他們找尋自己的興趣點。
要讓孩子知道,父母是愛他們的,看到了他們的努力,自己有自己存在的價值,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自己努力做到最好。
擁有自信的孩子,也更加有動力潛進,更用心的做事,未來自然會越走越好的。
家長們,平常你有過以上這幾種行為嗎?
(圖檔源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