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學到的知識越來越多、以及學習任務的不斷增加,孩子将面臨如何開展獨立學習的問題。
我們需要引導孩子在學習中變得更加獨立,比如自主做一些學習上的安排,懂得合理安排學習時間而不犯拖延症等等。
我們可以圍繞以下四步來幫助孩子培養獨立學習的能力。
01 鼓勵孩子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萬事開頭難,通常邁出的第一步是最具挑戰性的。比如,有的孩子出于懶惰和畏懼心理,經常逃避學習或做作業,遲遲下不了筆。解決問題的方法很簡單,那就是鼓勵孩子勇敢地邁出第一步,這有助于打開“僵局”,幫助孩子突破懶惰和畏懼的心理障礙。.
當孩子成功邁出了第一步的時候,我們就要趁熱打鐵,盡可能地保持孩子良好的學習狀态。同時,我們要引導孩子學會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和休息時間。
02 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談到獨立學習能力,就不能不談到獨立思考能力。事實上,獨立思考能力是獨立學習能力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也就是說,一個具備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對于學習才會更加地投入,才更有可能養成獨立學習的能力。
我們作為家長,要經常性地鼓勵孩子在學習中學會獨立思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以完成作業和學習任務為例。所謂獨立思考能力,主要展現在孩子能獨立完成作業,而不依賴于家長;能獨立完成某一項探究性學習任務,而不依賴于老師。在這個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孩子就會逐漸養成和鞏固獨立思考的能力,這就為下一步獨立學習能力的培養做了有力的鋪墊。
03 引導孩子實作自我管理和平衡的能力
一個優秀的學習者能自己主動學會思考,擁有更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并能主動将學到的新知識快速地應用起來,通過探究和提問的方式學到更多的内容。而這正是我們要幫助孩子達成的目标能力。
每個孩子在學習的過程中都難免會受到外界的各種幹擾和誘惑,在這種情況下,引導孩子學會平衡學習和其他事情,實作自我管理能力的做法就很重要。
可能一開始孩子會覺得非常掙紮和糾結,比如是先到外面痛快地玩完再去做作業,還是先做完作業然後再去外面玩?這些想法都考驗着孩子的自我管理和平衡能力。如果孩子能平衡好“玩與學”這兩者之間的關系,就能幫助自己更高效地學習。
04 幫助孩子制定一份個性化的學習時間表
獨立學習還意味着孩子會有更多的能自由支配的時間,這些時間可以用來完成作業、閱讀以及複習已學的知識等等。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通過制定一份個性化的學習時間表,來實作科學有效地管理好學習時間和開展學習的目的。
當孩子完成一項學習任務之後,或者是解開了一道很複雜的題目之後。家長要給予孩子适當的鼓勵,促使孩子始終保持着向上的學習動力。
大多數教育專家都建議,針對較大的學習任務,可以引導孩子采取分階段完成任務的方式,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香腸切片法”。
所謂“香腸切片法”,簡單說,就是把一項看起來很大或很難的學習任務“切”成小段。這就像把一根意大利或德國的香腸切成片一樣。同樣的道理,如果學習任務被分成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小目标,也會更容易完成。
結語
當下有很多孩子缺乏獨立學習的能力,展現在學習上就是高度依賴于父母,最終結果就是孩子在學習方面變得越來越被動,學習成績也越來越差。這種結果自然是父母們不願意看到的。
要想讓孩子在學習道路上走得更長久,必須要把孩子培養成具有獨立學習能力的人,減少和消除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最終實作能夠自主完成自己的學習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