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長必讀:疫情期間,如何安撫居家“神獸”?

疫情期間,很多孩子需要居家學習。在與家中“神獸”長時間相處中,家長們難免會碰到一些令人頭疼的問題。

家長必讀:疫情期間,如何安撫居家“神獸”?

(圖源:攝圖網)

我們收集和整理了家長們可能會感到困惑的問題,并從心理專業角度進行解答,希望能給家長們提供幫助。

疫情防控階段,孩子仍鬧着要出去玩,怎麼辦?

這可能是由于孩子對疫情防控的了解不夠,需要幫助孩子增強防護意識。但是,對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

對于低齡兒童,我們可以用講故事、比喻的方法告訴孩子:“現在外面有病毒妖怪,很危險。爸爸媽媽都打不過,很多醫生、護士正在努力打敗它們。我們待在家裡不出門,就能讓病毒妖怪的能量變少,而且我們家是一個‘神仙洞’,妖怪不敢進來,是以隻要待在家裡就是安全的,在家也可以有很多好玩的。”

對于高齡兒童,家長們不要隐瞞和回避,可以跟孩子一起每天定時關注和讨論官方釋出的疫情相關情況,但不要花過多的時間和精力。孩子能客觀看待疫情後,自然能夠了解待在家中的重要意義。

總待在家裡,孩子沉迷電子産品,怎麼辦?

由于長時間待在家中,很多孩子戶外活動時間減少,使用電子産品的頻率和時長大幅提高。

家長首先需要了解孩子沉迷電子産品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什麼。如果是因為無聊,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做些孩子覺得有趣的事情,例如給孩子講故事、邀請孩子一起做手工、玩益智類的遊戲等,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對于高齡兒童,家長要了解和接受孩子有網絡社交的需要,尤其是長期待在家中的情況下,不妨跟孩子商定好每天使用電子産品的時長。

另外,家長們盡量減少電子産品的使用,為孩子做好榜樣。

孩子總擔心自己被感染,怎麼辦?

對孩子進行健康教育,幫助孩子認識這個世界是存在不确定性的,每個人都有被感染的可能性,需要接受不确定性。此外,跟孩子一起分析被感染的可能性有多大,比如感染人群占總人群的比例是多少,感染人群的年齡分布又是怎樣的,讓孩子認識到在做好防護的情況下,被感染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跟孩子一起分析怎麼做可以降低被感染的可能性,比如勤洗手、不出門、出門戴口罩、不吃生冷食物、多運動、睡好覺等。

家長也要盡量保持冷靜,避免将自己的負面情緒傳遞給孩子。

家長必讀:疫情期間,如何安撫居家“神獸”?

(圖源:攝圖網)

孩子長時間在家不願運動,飯也吃得少,怎麼辦?

家長需要努力幫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規律,盡量與上學一樣,有規律的作息時間和吃飯時間。家長最好和孩子一起制定計劃表,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

為了豐富每天的生活,家長可以帶孩子做些運動類遊戲。如在家中進行跳繩比賽、俯卧撐比賽和蘿蔔蹲遊戲等,運動對飲食和睡眠都會有一定的促進。

另外,家長可以帶孩子一起做些他喜歡的食物,讓孩子參與制作過程,品嘗食物的美味,更願意規律進食。

居家時間較長,孩子的成績受影響,怎麼辦?

居家線上學習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可能會引發焦慮,面臨升學考試的孩子,心理壓力可能更大。家長們需要先觀察和判斷孩子的狀态是否明顯受到疫情影響。

如果孩子并未明顯受到疫情影響,在保持關心國家大事的同時,仍然能夠每天在家安排好學習,家長需要收起自己的焦慮情緒,不去打擾孩子。

如果孩子明顯受疫情影響,無心向學,家長可以先冷靜下來跟孩子讨論疫情情況,幫助孩子理性看待疫情,分析目前可以開始做的事情,幫助改善孩子的情緒,幫他們回到準備升學考試的軌道。家長不要反複提及學習的重要性,以免加重孩子的焦慮,應鼓勵孩子慢慢開始調整,與孩子共同協商對策。

如果情況嚴重,可以尋求遠端心理咨詢幫助,各城市都有相應的心理援助熱線,一些精神專科醫院也會提供線上心理援助服務。

另外,家長要盡力做好後勤工作,確定高度用腦的孩子們能夠及時得到營養支援。

網上教學模式,孩子不适應,怎麼辦?

網上教學與面對面教學最大的差别,在于老師難以與學生實時互動。老師難以觀察到孩子們對課程的接受情況,進而及時調整教學計劃。學生也可能因缺少臨場感和老師的直接監督,出現較難集中精力的情況。家長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幫助孩子适應:

家長可以抽空跟孩子一起提前了解具體課程安排,做好預習;将學習的地方設定在家裡較為安靜的地方,避免其他家人和物品對孩子學習的幹擾;如果孩子年齡較小,盡量在旁邊陪同孩子一起聽課,不要玩手機或做别的事情;假如孩子太小,實在不能适應,或不習慣看螢幕,家長可以先聽課,再嘗試将教學内容傳授給孩子。

消息來源:長春釋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