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何孩子喜歡和父母“唱反調”,六大解決方法,讓娃不那麼“瘋”

小美愛吃糖,總是趁爸媽不注意自己偷偷從糖盒裡面拿糖吃,媽媽看到了大聲說:“小美不要吃糖了,吃多糖對牙齒不好。”誰知媽媽不說還好,一說反倒是給小美提了醒,她趕緊抓起一把軟糖塞在嘴裡,還面露得意之色看着媽媽。

如果說小美還隻是個人行為習慣的糾正問題,那小明的問題就涉及到人身安全了。最近4歲的小明突然愛上了在馬路追逐的遊戲,這兩次過馬路,他都會突然掙脫父母的手,然後快速地跑過去。家長大驚,趕緊在後面追,小明看到有人追玩得更開心了,還哈哈大笑。

父母是以專門訓斥了小明,指出這樣做很危險,他卻振振有詞地表示:“隻要你們追上我,我就不跑了。”小明媽媽說起這件事,感到非常棘手,一味縱容肯定是不行的,可是家長一開口,孩子就搗蛋,常常是指東打西,南轅北轍。你越不讓他幹什麼,他就越要去做,好像存心和父母作對,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為何孩子喜歡和父母“唱反調”,六大解決方法,讓娃不那麼“瘋”

為什麼父母越禁止,孩子越熱衷?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很多家長覺得學齡前是最難教育的,在父母眼中,這個年齡段的娃很不聽話。有的時候家長越說孩子,孩子越喜歡往相反的方向去,家長“越說不要做”,孩子越要做,沒辦法,家長還得苦口婆心的再說一次,陷入了無限循環中。

其實造成這種現象不外乎以下三個原因:

1、 受好奇心驅使

美國實行禁酒令期間,黑市交易的酒品銷售反而在上升,越禁止的事情越能勾起人們的好奇心,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禁果效應”。對于孩子來說也是如此,家長明令禁止的事情,會激發起孩子強烈的好奇心,并往往會付諸行動來嘗試。

或許孩子本來的想法并不是那麼強烈,但是家長的一再阻止卻點燃了他的好奇心,對禁止事物的饑渴讓娃一次次地不聽勸阻,一意孤行。好奇心加叛逆,是以家長才會越說越無效,越說孩子做的事情越離譜。

為何孩子喜歡和父母“唱反調”,六大解決方法,讓娃不那麼“瘋”

2、 引起家長關注

人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喝”,是以許多小孩也不屑于做乖孩子,而是從小就愛以“作妖”、“折騰”的方式來吸引家長關注。在孩子的世界裡,對與錯的觀念還比較陌生,而“有效”就是他們要達到的終極目标。

如果父母禁止的事情他們去做了,能吸引父母強烈的注意,哪怕是責備,孩子也會覺得目标達成了。當“責備變成另一種關注”時,家長要尤其注意看是否冷落了孩子,孩子做這些在發出怎樣的信号。

3、 秩序敏感期

1到4歲的孩子處于秩序敏感期中,他們對秩序的維護有着超出常人的敏感和堅持。他們不僅要求自己這樣去做,也要求身邊的人服從他的“規則”意識。比如看到家長洗衣服的時候,一定要由她來倒洗衣粉,盡管撒得哪都是,但她還是要堅持。

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常被家長貼上“冥頑不靈”、“不聽話”的标簽,其實是孩子對固有秩序的一種強力維護的表現,家長不要一味指責,而是尊重孩子的秩序感,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或轉移。

為何孩子喜歡和父母“唱反調”,六大解決方法,讓娃不那麼“瘋”

如何跳出“娃與父母對着幹”的死循環?

父母發号施令,孩子不但充耳不聞,還向着相反的方向去做,家長無奈,一再強調禁止孩子去做的事情,但娃卻變得異常興奮和固執,還是原封不動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陷入了死循環中。如何跳出這樣的死循環,以下6招,父母可借鑒。

1、轉移刺激物

特别小的孩子,認知能力有限,判斷能力也沒發展的那麼好,有益還是有害在他們那裡還沒有明确的概念。有些父母明令禁止的東西,比如糖塊,孩子隻要看到就想拿,這很正常。

對于低幼兒童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轉移刺激物,不讓孩子看到,這樣就能避免或者大大減少孩子做禁止的事情,也不用家長多說話。

2、提供更多的選擇

當孩子隻有一個選擇時,你讓他舍棄是很困難的,在“要”與“不要”間,他選擇“要”的機率是極大的。相反,如果家長能同時提供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選擇,問孩子“要哪個”,當他擁有了自主選擇權後,配合度會很高。

3、給娃參與的機會

無論是孩子搶着撒洗衣服洗衣服,還是強調自己使用筷子、叉子來吃飯,都是他自主意識萌芽的表現。不少家長為了圖省事,幹脆禁止孩子的這些行為,幾乎包辦了孩子的一切,反過來卻指責孩子總搶這搶那。

家長應多創造孩子參與的機會,留下部分空間給孩子去完成。他或許做得不完美,但肯定會減少“反叛”的機會。

為何孩子喜歡和父母“唱反調”,六大解決方法,讓娃不那麼“瘋”

4、少使用反問、否定句

對于學齡前的孩子來說,他們的邏輯思維還不是很完善,家長使用反問、否定這樣的句式,會讓孩子産生誤解,因而行為也會出現偏差。比如家長以反問的口氣說:“你覺得不把飯吃完就去睡覺好嗎?”孩子接收到的資訊卻是“不要吃飯了,直接去睡覺”,于是扔下碗筷就躺下了。

這種情況家長往往會怒火中燒,其實大可不必,孩子的了解水準有限,家長有些高估孩子了。父母要以肯定句的方式來提出自己的要求,直接告訴孩子“要去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去做什麼”,簡單明了,孩子聽得懂,自然也願意配合。

5、放手讓娃“瘋”一回

有的時候父母提醒了一百遍,但是孩子還是油鹽不進,左耳聽右耳冒,那家長不妨就“放縱”孩子一回,讓孩子自己體會後果,他反而能“認清現實”,主動放棄抵抗。

佳紅的兒子非常頑皮,每天晚上的“勸睡”工作都異常艱難。有一回,佳紅幹脆就讓孩子随便玩,不制止他瘋,什麼時候累了就自己睡。孩子非常開心,一直玩到了晚上11點才睡。第二天他上幼稚園一天都無精打采的,感到非常疲倦,回來後主動和媽媽說“以後一定要早睡”,反其道而行之,有時候效果奇佳。

6、營造公平的環境

在多子女家庭中,家長一定要一視同仁,不能對孩子差別對待。如果其中一個孩子犯了錯家長沒有懲罰,那麼其他孩子也會效仿,營造公平的環境,就是減少“壞榜樣”的作用。

不止是孩子,對于家人也是如此,如果不允許孩子玩手機、看電視、多吃糖,家長最好也同時做到,這樣才有說服力,孩子也更願意配合。單方面的要求隻會激起孩子更大的叛逆行為。

如果不想白費口舌,省時省力地解決孩子故意作對的現象,以上6種方法,試着做一做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