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3月新車上險量觀察:警惕基本盤使用者大量流失

3月新車上險量觀察:警惕基本盤使用者大量流失

注:本文所有“銷量”資料均出自新車交強險購買數,資料來源:“乘用車銷量查詢”公号。

上險量不同于乘聯會所披露的“批售量”,批售量是隻要車出了工廠就都算,但是上險量則是回報新車是否到達消費終端并完成購買的實際銷量。

看完3月新車上險量資料,我内心的感觸隻有一個:大為震撼。

1、哈弗H6的銷量已經從1月份的超過4.2萬台,跌到了3月份的1.4萬台。如果說2月份H6還能以接近1.7萬台的銷量繼續坐穩燃油車SUV銷量冠軍的寶座,那麼在3月份,不僅Model Y繼續蟬聯總體SUV市場第一,燃油SUV方面,本田CR-V以接近2萬台奪冠。比亞迪宋PLUS DM-i緊随其後,比H6上險量多出2000多台。長安CS75和H6的差距,也隻有30台。

3月新車上險量觀察:警惕基本盤使用者大量流失

2、轎車方面,排名第一的依然是“數不清已經冠軍多少個月了”的宏光MINIEV,當然很多品牌會刻意忽略這台車。但你能想象比亞迪秦比朗逸、卡羅拉都賣得多麼?和軒逸也就差200多台。

3、新能源方面,比亞迪算是赢麻了。3月上險量超過10萬台,差不多等于特斯拉+上汽通用五菱。新能源TOP 10中,包括比亞迪在内,六成屬于我們以前所說的“傳統車企”,值得欣慰的是,除了特斯拉,優等生全是中國企業。

3月新車上險量觀察:警惕基本盤使用者大量流失

4、合資品牌在新能源領域全面落後,排名最高的上汽大衆3月新能源車上險量7142台,但不容小觑的是整個大衆品牌,南北大衆加起來在新能源車銷量上接近1.4萬台,遙遙領先于其他合資品牌。如果單純按照品牌來分的話,完全可以排進前十。

5、3月新車上險量城市方面,成都在3月份汽車銷量第一,新能源汽車銷量第二。上海因為疫情原因在新車銷量方面落後,但在新能源車方面的銷量仍然位居榜首。

之前在月初探讨消費下滑的時候,我曾經說過汽車消費在入門工具車上受到的影響将更為明顯。這一點我認為不僅在哈弗H6身上得以應驗,事實上并不是H6跌落神壇——而是入門工具車使用者在大面積流失。

1月份,燃油車SUV冠亞軍哈弗H6加上長安CS75,銷量共計73967台。到了2月份,這個資料急劇縮減,變成了28960台,3月份,進一步跌到了28058台。

3月新車上險量觀察:警惕基本盤使用者大量流失

為什麼拿這兩款車來做參照?從資料上,H6和CS75是2021年的SUV市場冠亞軍;從用途上來看,這兩款成本效益久經考驗的工具型SUV車型堪稱中國SUV市場的“壓艙石”,要知道,這兩款車的消費者大多是首次購買、屬性更偏向于生産工具,他們也最能反映出市場基本盤的消費活力。

轎車方面,兩款“壓艙石”車型軒逸和朗逸的情況要略好于SUV市場:1月銷量合計91351台,2月份49700台,3月份47912台。入門轎車相對SUV而言,工具屬性要相對弱一些。但同樣可以看到:入場的消費者在明顯減少。

3月新車上險量觀察:警惕基本盤使用者大量流失

除了基本消費盤在萎縮之外,SUV市場上另一個訊号則在于消費者已經開始轉向新能源車型。事實上,3月份宋PLUS DM-i這個銷量成績相比去年年底還是略有下降,隻是放在整體下滑的區間市場中顯得相對穩健,這證明目前消費端的壓力,在燃油工具車上表現得最明顯,而對于新能源改善車,則更能承受得起壓力。

對于中國SUV消費市場來說,宋PLUS DM-i可能會是一款很有樣本價值的車型,一方面,它在排行榜上的位置,有可能是下一代“神車”;另一方面,從價格帶上來看,它也是基本消費市場整體向上的風向标。

3月新車上險量觀察:警惕基本盤使用者大量流失

但不管怎麼說——2022年,提振消費市場活力已經是重中之重了。因為中國汽車市場,如果靠GLC這樣的高端車型來“壓艙”是不可能想象的。如果基本盤繼續迅速萎縮,從長遠上來看,整個鍊條上都不會有太多赢家。

而從城市上來看,成都能夠成為2022年最具新車消費活力的市場,一方面源于成都一直都是中國私家車保有量第二大的城市,也就是說存量潛力巨大。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成都消費者的消費意識使然——作為一個不限藍牌的城市,綠牌車也能賣到全國第二,這是其他城市不能想象的。

但更重要的,我認為是進入2022年之後,成都沒有受到疫情的過度沖擊,既沒有影響市場情緒,也沒有影響終端消費。而這一點,會是4月份甚至5月份對于上海市場最大的考驗。

3月新車上險量觀察:警惕基本盤使用者大量流失

我們一直在說消費更新,但是如果沒有起點、沒有基本盤,更新又從何而來?2022年從1月份到3月份,頭部車型的銷量急劇變化,加上城市樣本的凸顯,我們清楚看到汽車消費的下滑勢頭。疊加供應鍊的各種因素、停産的各種因素,2022年上半年,大多數企業和經銷商都不會太好過。

在等待政策提振消費信心的同時,我想我們首先不要去唱衰尤其是長城、長安這樣的品牌,因為他們所面臨的,不是企業和産品的問題,而是整體消費市場的問題;不是他們在獨立下跌,而是以他們為代表,整個基本盤使用者在流失。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看到,汽車市場“低垂之果”可以輕易擷取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無論是比亞迪的全面進擊,還是新能源車滲透率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提升,這一切并不是一夜之間發生的,需要企業在戰略布局上的遠見,以及對新能源車消費需求的精準把握。

需要跳起來才能摘到“高垂之果”的時代已經來臨。問題在于:你還能跳得起來麼?你想不想跳?什麼時候你才開始起跳?

下一篇,我們将針對中高端細分消費市場來看趨勢。敬請關注。

文|趙小查

圖|網絡

前沿資訊 原創觀點

最有逼格的原創型汽車新媒體品牌

新浪微網誌:@駕仕派

駕仕派現已入駐各大媒體平台

日均全網浏覽量超過1,000,000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