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你家孩子被拒絕以後是什麼反應?這是孩子社交的起點,要重視

文|家有小甜椒兒(原創不易,請勿抄襲,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最近一個多月以來,因為疫情的原因,寶寶們一直停學在家,我家寶寶上的是小托班,年齡剛滿3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在家圈不住,每天吃過早飯,就在小區裡玩耍。

看這些孩子玩耍,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小孩子最直接最單純,他們不像大人一樣,做事前思後想,小孩子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經常會有這樣一個場景出現:一個小朋友對另外一個或者是幾個小朋友說“我能和你們一起玩嗎”?

而這個小朋友得到的答案,或者是“可以啊”,或者是“我不想和你玩”。

對成年人來說,這種情況得到的答案基本上都是前者,但是對孩子來說,往往後者占多數,孩子們被拒絕的時候偏多。

面對拒絕,孩子們的表現不同。

你家孩子被拒絕以後是什麼反應?這是孩子社交的起點,要重視

面對拒絕的時候,孩子們主要有以下幾種表現:

1、 因為被拒絕哭鬧

孩子被拒絕之後,孩子倍感受挫,忍不住就哭鬧起來,甚至搬出大人,讓大人幫忙也要融入其中。

如果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家長一定要耐心對待,耐心跟孩子溝通,一定不能按照孩子的意思,站出來替孩子去溝通。

要跟孩子溝通這些方面:沒有必要為這點小事哭,擦幹眼淚,如果還是想要加入,就去問問為什麼,如果不想要加入了,就去找别的小朋友,隻要你肯敞開心扉,就一定能交到好朋友。

你家孩子被拒絕以後是什麼反應?這是孩子社交的起點,要重視

2、 被拒絕後一臉不悅說:誰稀罕

有一類孩子被拒絕以後,會一臉驕傲地說:誰稀罕跟你一起玩。

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其實跟家長多少會有點關系,當孩子第一次被拒絕以後哭着找到家長的時候,家長說:那就不跟他一起玩,誰稀罕!這話對孩子就産生了極大的影響,當再次被拒絕以後,孩子也會這樣掩飾自己的内心。

3、 被拒絕後追問為什麼

有一類孩子,好像從小就有很高的情商一樣,當被拒絕以後,他們不急不躁,也沒有情緒,反而是追着問為什麼,這樣的孩子走到哪裡都會受歡迎的。

小朋友們是很直接很透明的,他們拒絕一個人的時候不經過思索,接受一個人也是幾秒鐘的事情。

你家孩子被拒絕以後是什麼反應?這是孩子社交的起點,要重視

4、 被拒絕後問家長“為什麼”

另外一類小朋友,也會問“為什麼”,隻是目标人群不同,高情商的孩子會問那個拒絕他的小朋友為什麼,而這類有點小膽怯,情商同樣很高,隻是還沒放開的小朋友會追問家長到底是為什麼。

這個時候家長的回應很關鍵,我們要告訴孩子,被拒絕了沒關系,如果真的想要跟他們一起玩,那就自己去問問清楚,如果是他們沒有禮貌,那就不要加入了,如果是因為自己做了錯事,那就去道歉,然後再加入。

5、 被拒絕後繼續跟着

還有一類小朋友,被其他小朋友拒絕以後,偏偏不離不棄,繼續跟在後邊玩耍。

這樣的孩子缺少主見,缺少獨立性,容易随波逐流。

如果你家的孩子是這種表現,父母就要花點心思在孩子身上了,不能讓孩子這樣持續下去。

你家孩子被拒絕以後是什麼反應?這是孩子社交的起點,要重視

6、 被拒絕後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一旁

被小朋友拒絕以後,孤零零一個人站在一邊,這種表現的孩子也不少。

如果孩子有這樣的表現,家長也要小心了,孩子比較悲觀,不夠快樂,家長要從自己身上找問題。

當孩子被拒絕的時候,家長應該這樣引導

孩子被拒絕以後形成的表現,當然不是固定的,也不是一天就形成的,跟環境有很大的關系。

孩子很容易受同伴的影響,容易跟風、起哄,但是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最不容忽視。

上文中提到了,當孩子被拒絕以後,家長充滿負情緒,如果對孩子說:誰稀罕,咱們不和他一起玩!或者是說:你非要跟他一起玩嗎?你怎麼這麼沒出息!

這對孩子會産生非常不好的影響,當孩子被拒絕以後高傲地說“誰稀罕”,不是證明他真的不稀罕,而是用這種負氣的方式來掩藏内心受到的小傷害。

長此以往,孩子就會抵觸主動尋求幫助,越來越無法接受被拒絕。

你家孩子被拒絕以後是什麼反應?這是孩子社交的起點,要重視

這對孩子的社交是沒有好處的。

再比如,家長呵斥孩子“你怎麼這麼廢物,為什麼一定要跟他一起玩”的時候,孩子本來沒有受傷的心就受到了傷害,他們會把這種傷害轉移到那些拒絕他們的人身上,或者是真的就接受了父母的訓斥,認定自己就是“廢物”。

當孩子被拒絕以後,家長一定要充滿正能量,家長的輕松愉悅和正能量就是在告訴孩子,這就是一件小事而已,這種認知很重要。

你家孩子被拒絕以後是什麼反應?這是孩子社交的起點,要重視

一個人在集體生活中被拒絕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這就是小事,但是有一些心胸狹隘的人,會記恨在心理,久而久之就表現在人情和社交上了,另外會影響他們向人開口求助。

高情商的人,不是擅長幫助被人,而是擅長尋求幫助,尋求幫助就是一件小事,但是一旦認定被拒絕是大事,那麼尋求幫助自然就成了不能逾越的大事了。

其次要給孩子正确的引導,情緒基調對了,剩下的引導就簡單多了,孩子們都是幾秒鐘的記憶,也不會夾帶個人的情緒,這會拒絕了,過一會就又在一起玩了,是以家長情緒才是最重要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