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父母陪孩子冒雨摘桑葉”刷屏,家庭幸福氛圍,往往由傻事決定

在雞娃時代,熱搜上出現的家庭話題,往往都和焦慮相關。

對成功的期待閥值越來越高,有意思的是,大家的感動點卻越來越低。能戳中人心的,往往都是一些小事,甚至是傻事。

1

前幾天,有一則新聞上熱搜了,讓很多網友大呼“很美好,很感動”。

事情很小,參與其中的人甚至還有點傻,因為從回報率來說,相當不劃算。

夜裡下着大雨,父母陪6歲孩子冒雨去郊外,隻為摘桑葉養家裡那幾隻蠶。孩子媽媽表示:小朋友養了一批蠶寶寶,實在是太能吃了,小區的一棵都被薅秃了,大半夜斷糧了。

“父母陪孩子冒雨摘桑葉”刷屏,家庭幸福氛圍,往往由傻事決定

于是,兩個上班族帶着小孩,開車到郊區,冒雨找到一棵小桑樹。雨很大,但是一家人在摘到桑葉後,臉上挂着滿意的笑,小朋友興高采烈地比比劃劃……

全家人雨夜出動,就為了幾隻蠶找桑葉,或許在很多人看來,這是小題大做、費力沒結果的傻事,不就是幾隻小蟲,至于投入這麼大精力照顧?

從實效角度看,确實不值得,這也正是這對父母讓大家感動的地方,因為他們充分考慮孩子的意願和心情,孩子的媽媽說:為保護孩子的童心,整個過程很有趣。

父母盡力守護孩子的童心,培養小朋友的好奇心和責任感,很多年輕網友都表示很羨慕這樣的家庭氛圍。

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真正決定一個孩子是否幸福的,往往是一些和物質條件無關的東西,家庭和諧有愛的氛圍才能夠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他對世界保持着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在“父母冒雨找桑葉”評論的下方,有不少網友也分享了自己的經曆。

有網友說,這個新聞出來的前一天晚上,他們一家也是帶着孩子去找桑葉了。

有網友回憶,自己小時候養蠶,媽媽也是到處幫忙采摘桑葉,弟弟喜歡玩彈弓和陀螺,爸爸就親手給他做。在長大成年後,他們想到這些回憶,依舊會覺得很幸福。

遇到願意傾聽孩子心聲、能陪着孩子一起做傻事的父母是幸運事。

“父母陪孩子冒雨摘桑葉”刷屏,家庭幸福氛圍,往往由傻事決定

童心是人性最真實的鏡子,沒有童心的童年,很難有幸福的成年。是以,才會有網友早已經二三十,還對原生家庭氛圍耿耿于懷。

不得不說,成長過程中有很多必修課,書本之中有千千萬萬的道理,但依舊比不上父母開明有愛的引導。

3

泰國公益短片《豆芽引發的夢想》,由真實故事改編:一個沒有文化的窮媽媽,用豆芽把女兒培養成了博士。

小女孩跟着媽媽去菜市場,突發奇想“我們能不能自己培育豆芽再賣?”媽媽鼓勵她試試,期間經曆了很多次失敗,但每一次母親都沒否定和打擊,鼓勵繼續嘗試。

就這樣,小女孩在母親的陪伴和支援下,成功培育了豆芽。也因為這樣的經曆,她在學習和生活中都保持着極大的探索欲。在博士畢業典禮上,她說這一切都要感謝媽媽,那一句“我們試試”給了她無數的勇氣。

“父母陪孩子冒雨摘桑葉”刷屏,家庭幸福氛圍,往往由傻事決定

或許孩子的很多行為,在成年人看來是“浪費”“麻煩”,但對于小朋友來說,這是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而不幸福的成年人,往往都是因為原生家庭長年累月的批評和精神上的忽視。

重視孩子的需求,培養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讓他有主動去探索世界的能力,對孩子的人生來講,或許比打着“我都是為你好”的旗幟報8個課外興趣班更有用。

當然能不能在雞娃氛圍中,保持通透的教育理念,那就因人而異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