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過度放縱會導緻成年後的有害後果
偶爾的放縱是可以的,但當放縱成為一種模式或儀式時,它就會變成一個問題。
這16項是父母過分放縱孩子的特定風險。

什麼是童年過度放縱?
兒童過度放縱是:
給孩子太多看起來不錯的東西,太快了,太久了。
給他們不适合他們年齡、興趣或才能的東西或經驗。
給孩子的東西滿足成人的需要,而不是孩子的需要。
以一種看似滿足孩子需求但實際上并非如此的方式向一個或多個孩子提供不成比例的家庭資源。
做或擁有如此多的事情會對一個人造成積極的傷害,或者至少使一個人停滞不前,并剝奪這個人充分發揮他或她的潛力。
過度放縱是忽視兒童的一種形式。它阻礙兒童掌握他們所需的發展任務和學習必要的生活課程。
過度放縱以三種不同的方式發生:(1)太多,(2)過度培養,和(3)結構太軟。
偶爾的放縱為生活增添色彩、愉悅和歡樂。然而,當同樣的放縱成為一種模式時,結果就大不相同了。這種模式被稱為過度放縱。(克拉克等人,2014年,第5頁)
我不相信任何父母都想養育一個過度放縱的孩子,而孩子的權利感被誇大了。這樣做可能會在以後的生活中導緻負面結果,例如:
1.他們被困在自己宇宙的中心:孩子應該盡早明白,世界不會一直隻關注他們。
2.不尊重态度的發展:對自己的事物不尊重很容易導緻對他人的事物的不尊重。
3.習得性無助感:為孩子做他們應該學做的事情,剝奪了他們學習如何勝任的機會。
4.想要和需要的混淆:幼兒無法分辨想要和需要的差別,必須仔細教導。
5.他們發展出一種過分的權利感:在孩提時代被過度放縱的成年人常常覺得他們有權獲得更多的一切,并且他們比其他人應得的更多。
6.不負責任感增加:不斷保護兒童免于體驗其行為的後果,不讓他們對完成任務負責會導緻不負責任。當過度放縱的孩子長大後,他們對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沒有興趣,也不願意幫助人們改善生活,除非他們得到回報。
7.缺乏感恩:家庭中的軟結構會導緻個人對事物和他人缺乏感恩。他們覺得自己沒有太多值得感激的地方,也無法欣賞那些已經成為他們生活一部分的人、事件和情況。
8、自我控制能力差:父母需要堅持讓孩子學習自我管理能力,包括延遲滿足。直升機式育兒阻礙了與學校倦怠感相關的自我控制技能的發展。
9.缺乏有意義的關系:過度放縱導緻的問題,例如解決沖突的能力差和對立即滿足的期望溢出到所有其他關系形式,從朋友到家人再到工作場所。
10.導緻不快樂的物質價值觀的發展:小時候過度放縱的孩子更容易在成年後發展物質價值觀(自私和貪婪),長大後變得不快樂。
12.與個人生活目标相關的問題: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孩提時代越是放縱自己,他們的個人生活目标就越有可能是外部動機——名譽、财富、虛榮——而不是諸如發展等内在願望。性格和培養有意義的關系。
13.缺乏精神參與:過度放縱的孩子更有可能成為對精神成長不感興趣的成年人,在困難時期難以找到意義,并且不太容易與比自己更大的力量發展個人關系。8,9
14.抑郁和功能失調的思維:新興成年人的童年過度放縱與抑郁、功能失調的思維和大學倦怠有關。
15.理财問題:過度放縱的孩子長大後理财困難,經常背負過多的債務。關于金錢的争論成為他們成人關系的核心特征。
16、父母的無能感:過度放縱的孩子長大後成為不懂得為人父母的父母。他們往往是寬容的或專制的,并且在養育子女方面缺乏能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