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要再拿“它”當哄娃神器了!

曾經呱媽針對100組家庭做過一項調查:大人吃飯,孩子鬧騰得厲害,怎麼辦?

78%的家長給我的回答是:那就給他一個手機、ipad,玩個遊戲,或者把電視打開,看孩子喜歡的視訊,不出三秒,立馬安靜下來!

不要再拿“它”當哄娃神器了!

為了讓孩子聽話乖乖完成某項任務!為了讓他打發時間不幹擾大人!越來越多的父母學會了,用手機、電視等電子産品來哄孩子。孩子對此非常受用,甚至有的孩子已經過度依賴了,不給手機不吃飯,不給看電視不洗澡,不給玩ipad不睡覺……這些電子産品成為了父母帶娃的“電子保姆”......

一、

家族聚會時,一群孩子,每人一部手機。有的孩子3.4歲就已經玩得很溜了。開機、找到遊戲、熟練地玩遊戲;開機、下載下傳和安裝、卸裝。

看到孩子這樣靈巧,有的父母會說:都不知道他怎麼就玩得這麼溜,我都不知道要怎麼玩!

明顯,這樣的語氣裡透露了對孩子的贊賞,甚至有的家長還為此感到驕傲,畢竟“我家孩子都不需要我陪,不需要我教,孩子太聰明”!

不要再拿“它”當哄娃神器了!

有的媽媽會反駁呱媽,我隻給他玩一會兒,不會沉迷,何來危害?

醫院小兒眼科門診,一位3歲孩子被查出近視800度。專家詢問發現,孩子并非天生或遺傳近視,而是因為過度看手機所緻。據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視光診療部醫生介紹,他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個龍鳳胎哥哥,才2歲半就高度近視達700多度。

有一組資料:孩子連續玩20分鐘iPhone,視力平均下降到43.8度近視狀态,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5.3秒,平均每分鐘眨眼7.67次;孩子連續玩20分鐘iPad,視力平均下降到41.7度近視狀态,淚膜破裂時間平均為5秒,平均每分鐘眨眼4.67次。

由此可見,手機、Ipad對視力影響之大。

此外,孩子的眼睛長期聚焦在某個點上,不僅容易造成視覺發育不成熟,還容易産生視覺疲勞,導緻近視和弱視。

二、

2歲10個月的小然,平時父母陪伴的時間很少,大多由爺爺奶奶照看。為了使孩子乖乖聽話,爺爺奶奶常給他手機看視訊。前段時間,小然的爸爸媽媽發現同齡孩子都會說話了,而小然卻不愛跟他們交流,也不主動和小朋友玩。

小然的家人立即帶孩子到醫院進行智力、語言等發育評估,結果顯示:小然較同齡兒童在語言發育上顯得遲緩。醫生告知家長要盡快進行早期幹預,目前小然正在醫院進行康複治療。

“小然正在做語言康複,昨天我回去,他知道伸手讓我抱了,還主動叫‘爸爸、爸爸’,情況有所好轉。”小然的爸爸說,醫生建議和孩子多互動,以後會常帶小然出去玩,多接觸周邊新鮮事物。

不要再拿“它”當哄娃神器了!

幼兒時期,也是語言表達能力高速發育的時期。這個時候,要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需要真實的互動、肢體的輔助以及眼神的交流等等。以上這些,“電子保姆”通通做不到!

手機還會剝奪孩子的思考能力以及想象力,讓他變成一個“不會思考”、“邏輯思維不強”、“沒有想象空間”的人。幼兒的大腦處于高速發育的階段,如果頻繁玩手機,容易引起左腦發育不均衡。從畫畫就能看得出來!長期玩手機的孩子,所畫的形象都是固定思維、無論顔色還是外形,甚至長大後,某種形象依舊停留在兒時看的卡通片中。

三、

不要再拿“它”當哄娃神器了!

來自孩子的疑惑?大人總告訴我們:“看電視,眼睛會壞掉”,但是大人一直看電視,眼睛也好好的。

大人們,走路看手機,上班盯電腦,下班刷遊戲。要求孩子不要玩電子産品,自己卻整天埋頭看手機,這種言傳與身教脫節的表現,很難讓孩子信服。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孩子接受父母的教育很多是從模仿開始的,是以,跟孩子共同制定規則之後,大人也要自我控制。

多讀書、陪孩子玩遊戲,讓孩子把精力用在手機電視以外的事情上,共享親子時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