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如何不動聲色地,讓孩子愛上學習

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如何不動聲色地,讓孩子愛上學習

韋博文

廣州聽說吧心理咨詢中心初級咨詢師

國家三級心理咨詢師

沙盤遊戲咨詢師

東方心理分析研究院會員

廣東省心理學會會員

◎帶着孩子的家長朋友們,是否經曆過這樣的事情?

孩子一寫作業就拖延;一提學習,孩子就大聲喊累。

面對成績,自己心急如焚,孩子卻滿不在乎。

慢慢地,家長的焦慮越來越濃,耐心也越來越難以保持,不耐煩、責備逐漸替代了耐心勸導,而孩子卻軟硬不吃,學習成績不見提升,學習興趣也日漸下降。

長此以往,家長們難免會失去控制,腦中記着要耐心,嘴上卻變成了責罵。

孩子受責罵後,更覺得學習是一個帶來糟糕感受的事情,更不願意學習,形成一個惡循環。

在這樣的惡循環中,孩子碰上學習,成了家長焦慮的代言人,家長碰上學習,成了孩子眼中的大惡狼。

◎要提升孩子的學習興趣,脫離這個惡循環,讓孩子的學習興趣得以儲存是第一步。

這需要家長們學會穩住自己的焦慮,焦慮穩住了,孩子的學習興趣也就穩住了。

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如何不動聲色地,讓孩子愛上學習

家長的焦慮

未知事物相較于已了解的事物,對人的影響更大,是以,穩住自己的焦慮,需要從了解自己的焦慮開始。

◎失去控制的焦慮,可能和家長自己的想法、感受和經曆有關:

1、“孩子的成績不好,說明自己不是一個好家長”。

家長們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付諸的努力,自然會對孩子抱有自己的期待,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在孩子身上開花結果。

孩子們并不總能回應家長們的期待,每日的督促,耐心的輔導,帶着心疼的嚴厲,心理和身體上的付出,卻無法看到孩子的進步。

這時,家長們可能會将原因歸結到自己身上:自己付出的不夠、管得不夠嚴,不夠用心……

此類想法導緻的結果則是,家長們将孩子的落後體驗成了自己的失敗,焦慮不可避免地湧上心頭。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認為,父母并不需要完美,隻需要做到“足夠好”,這意味着:

家長需要對自己和孩子坦誠,自己是會犯錯的,自己不需要要求自己完美,也不需要要求孩子完美;把孩子的成就和挫折當成孩子自己的成就和挫折,而不是當作自己的失敗。

家長們了解到這一點,不必苛責,也設立好自己和孩子之間的邊界,過分的焦慮就能得到控制。

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如何不動聲色地,讓孩子愛上學習

2、陷入非理性的思維鍊中。

舉個例子,當孩子拿着分數不佳、排名落後的成績單找家長們簽字時,大家的腦海中是否會不自覺地冒出這樣的想法:

國小成績就開始下降要怎麼辦啊?

在起跑線上就落後了,升初高中更不行啊!

越長大越落後,以後日子那麼苦他/她怎麼過得下去?

這些想法常常自動地出現,仿佛這些糟糕至極的事情就發生在當下一樣,随之而來的,就是難以控制的焦慮。

雖然被稱為非理性的思維,但會出現這些想法也十分正常,其背後其實隐藏着家長們的強烈願望:不希望孩子經曆自己曾經必須克服或仍在努力克服的困難。

孩子們,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往往體驗不到家長們的這份苦心,這也是家長們與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時更常感到無可奈何的原因。

此時的家長,可能體驗着焦慮、失望等更多複雜的情緒,也就更難穩住自己的焦慮了。

理性情緒療法創立者艾利斯認為,絕對化、把事情想得很糟糕的非理性想法是情緒和行為障礙的來源,家長們在教育過程中體會到的強大焦慮亦是如此。

相應地,用客觀合理的想法替代非理性的想法,焦慮就能得到很好的緩解,如:

國小成績下降,在起跑線上就落後了,隻是最近的問題,可以解決。

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如何不動聲色地,讓孩子愛上學習

◎家長們學會穩住焦慮後,我們便可以開始讨論幫助孩子提高學習興趣的方法。

1、讓孩子“做主”。

家長們有沒有發現,自己主動給成績下滑的孩子報補習班時,孩子要麼不情不願,要麼心不在焉。

之是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可能是因為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感到自己的意願沒有被重視,也就無心解決出現的問題了。

是以,讓孩子感到是自己在做主,解決自己遇到的問題,更有利于孩子的主動參與程度,可以通過這樣的過程:

(1)引導孩子發現問題。

(2)讓孩子思考如何解決。

(3)家長退居輔位,向孩子提出解決的建議。

(4)确定雙方都接受的辦法。

舉個例子:發現自己的孩子成績下滑,可以先向老師了解情況,随後和孩子坐下來,詢問孩子近期學習狀況:

“最近在學校有遇到什麼困難嗎?我發現你的成績好像沒有那麼好了”。

“老師跟我說你的成績有下降,你覺得呢?”

引導孩子發現問題後,與孩子一起讨論,由孩子思考解決方式,在這樣的情境中,家長提出補習班、興趣班之類的建議,孩子就會更願意接受。

另一些情況,比如孩子回家後拖延不寫作業,家長也可以采用類似的方式。

兒童青少年心理咨詢:如何不動聲色地,讓孩子愛上學習

2、幫助孩子設立并實作目标。

能夠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目标,有一個特點:足夠“慢”。

舉個例子,一個孩子的成績常常徘徊在及格線左右,這時,家長老師們跟他說:給你定個目标,下次考試要考80分。

家長和老師們為孩子設立目标的本意确實是激勵孩子,但這樣的目标對于孩子來說可能太“快”了,孩子們可能會因為距離太遠感到壓力,或是因難以達成而受到打擊。

是以,确認目标前,可能向老師了解孩子目前的努力程度、水準狀況,并和孩子一同讨論,确立一個在孩子付出努力後可以達到的目标,比如成績提升多少分,也可以具體到錯題不會重複錯等。

在确立目标後,家長們需要“忘記”這個目标,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為了實作目标而付出努力的過程——孩子記下錯誤、反思、溫習知識等行為,對這些行為予以鼓勵。

這一辦法,表面上是通過目标激勵孩子,實際上是通過設立目标給孩子創造一個發揮主動性的機會。

行為主力心理學提到強化這一概念,指的是一個人若是因為某種行為得到獎勵,那麼這個行為出現的次數就會變多。

人的行為背後總是受到一個想法或信念所支撐,是以一個行為得到強化時,這個想法或信念也同樣會被強化。

是以,當孩子在好奇心和主動性的驅使下,為了目标而努力,這一行為得到關注和鼓勵時,努力的行為和孩子心中的主動性、好奇心都會被強化,學習興趣自然也就提高了。

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可以逐漸引入孩子在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向孩子回報他們的成長和變化,不僅僅是學習成績上,更重要的是在學習過程中展現出的努力、認真的品質。

如此一來,孩子就會慢慢發現和體會到努力學習過程中自己收獲的成長,一方面從自己的内在獲得更穩定的強化學習行為的強化物,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人格層面得到發展,為接下來的青春期遭遇的迷茫和困惑做好準備。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