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打不罵怎麼懲罰管教孩子?聰明的媽媽都用這6個技巧代替。

01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孩子犯錯了,固然需要父母的責罰,但責罰也要講究智慧科學的方式。現在的你還在大聲訓斥孩子、關禁閉、進行冷暴力、甚至打孩子嗎?

這些做法不僅不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可能還會是以心生叛逆。

現在家長們都認為:不能責罰孩子。可是事實是孩子會經常犯錯,難道父母就不管了嗎?

其實,孩子有錯,我們不但要指出來,懲罰也不可少,才能避免下次犯同樣的錯。但是懲罰不等于打罵,萬一沒注意,打傷了孩子,自己可能會後悔一輩子,而且還可能給孩子留下陰影。

所謂“天下沒有改不好的孩子,隻有不會責罰的家長!”

不打不罵怎麼懲罰管教孩子?聰明的媽媽都用這6個技巧代替。

02

如何在家庭教育中懲罰孩子起到規範作用?不妨試試下面這些懲罰孩子的做法,絕對的簡單有效。

懲罰有多種方式,而我們要說的當然是科學的懲罰,下次孩子做錯事,媽媽們可以根據不同情景選擇運用,可千萬别隻會大吼大叫哦。

做家務

不愛整潔、亂丢、亂畫是一些孩子的“通病”,罰孩子做家務,可以幫他修正,也能夠培養孩子勞動的觀念。

其實不乏一些父母這樣做,結果卻發現有不小的副作用:孩子對做家務越來越排斥。

正确的做法應該是這樣的:空閑時間,準備一些東西,拉着孩子和你一塊勞動。

這将不再是“刁難”孩子,而是要讓孩子通過這件事,明白因為他給媽媽帶來的辛苦。

當然,在此過程中,能幫孩子養成愛整潔和收拾的好習慣那就再好不過了。

肢體語言的暗示

比如帶孩子出門吃飯,有的孩子會在菜沒上時用筷子勺子敲打餐具,聲音刺耳,這時候父母叫他的名字,嚴肅認真的盯着他并搖了搖頭頭。

孩子最害怕的,就是家長生氣時的模樣。

家長可以利用好這點,在孩子犯錯的過程中,叫喊出他的名字,做出較為生氣的樣子,皺眉頭搖晃1-2回腦袋,通過暗示傳遞給孩子:你不可以這樣做。

孩子看到後,一般都會停下來。

不打不罵怎麼懲罰管教孩子?聰明的媽媽都用這6個技巧代替。

失去某些特别待遇

你的孩子是否有他最喜歡的一些特别待遇呢?

比如看哪一個卡通片,玩某個玩具,或者想晚點上床睡覺?如果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為,你可以剝奪他這個特權。

但是,父母一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剝奪太多,時間過長。

如果第二天表現好的情況下,可以适當增加點獎勵特權,對于某些孩子來說,如果父母使他有一種不能得到獎勵的壓力,他就能夠限制一下自己的行為了。

口頭警告或批評

比如,孩子在遊樂園,和别的小朋友因為争搶玩具打了起來,媽媽就要口頭批評:

“出手打人是不對的,這是第一次,媽媽原諒你,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了三次,之後你就不能來玩了!”。

當孩子下一次又打人的時候,就告訴他:“這是第二次!”,直到出現第三次的話,告訴他:“這是第三次!”,然後馬上實施預先警告的那個處罰。

不打不罵怎麼懲罰管教孩子?聰明的媽媽都用這6個技巧代替。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因為和孩子自身“利益”有關,是以我覺得實施起來其實也是最有效的。

比如孩子在家看電視,卻偷偷拿了冰箱裡的牛奶喝。結果一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弄得到處都是。

這個時候,媽媽除了确認孩子沒事之外,也要對孩子進行一些小小的懲罰。

比如 跟他說:寶寶,這個牛奶是咱們明天的早飯,現在全都撒了,那爸爸媽媽就沒得喝了。你要怎麼補償我們呢?不如就用你最喜歡的小熊餅幹補償好不好?

孩子知道自己做錯了,一般都會答應。

地闆髒了,也是孩子造成的,也需要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接下來你要說:寶寶來把廚房地闆用拖把洗一洗吧。

有時候孩子可能不會,那麼媽媽就要手把手地教孩子.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對别人造成損失要補償,做錯了事情是要負責任的,讓他知道做了某一件事後,會有什麼樣的後果,當他發現這樣的後果是他不願意承擔的,他自然就不會這樣做了。

緩和沖突

轉移注意力

有時候孩子犯錯,有些父母就喜歡針對問題喋喋不休地說教,孩子很容易越聽越煩,引起心理抵觸情緒。

與其這樣,還不如帶他出去走走,換個環境。走一段時間後,再告訴他:“我很愛你,但是我決不允許你打人。”這樣反而能夠使他冷靜下來,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父母用各種方式管教孩子的最終目的是給孩子的過激行為降降溫,使他不要再有這些不好的行為了。

是以,一些低調的緩和方式有時也可以試用,也許就足以達到你們期望的效果呢。

不打不罵怎麼懲罰管教孩子?聰明的媽媽都用這6個技巧代替。

03

當然,除了方法,原則也很重要。我覺得方法是一方面,想要取得好的效果,這些原則不可少:

首先,原則上孩子犯了錯誤,無論有心還是無意,都要受到懲罰。

如果他是無意的,通過道歉可以讓他引此為戒;如果他刻意隐瞞,家長應加重懲罰,從小培養孩子誠實負責的性格。

其次,就是意見統一。最忌諱的就是今天一個标準,明天又一個标準,這樣很難達到好的效果。最常見的是,爸爸跟媽媽意見不一緻。

對孩子的要求,無論什麼時候,都要保持一緻,不然很容易讓孩子鑽空子,耍小聰明來逃避懲罰。

再次,就是不重複數落孩子。

不要因為孩子這次的錯誤就把過去的所有錯事重新數落一遍,這不僅會讓孩子反感,還會覺得自己隻要犯了錯誤,就永遠無法擺脫,既然擺不脫,改又有何用。

而且反複說教不斷給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使孩子養成“心理惰性”,失去對父母的敬畏。最終當再次出現相同刺激時,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甚至消失。

還有不給孩子貼标簽。

孩子犯了錯誤,可以幫助他分析犯錯誤的原因和後果,千萬不要給孩子下結論,貼标簽。因為這樣很容易讓孩子自暴自棄,産生我就是這樣的人,我怎麼都做不好的想法。

比如“愛哭鬼”、“小慫包”,因為你随口一說的話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中産生的影響卻是很大的,給孩子貼負面标簽不僅難以達到預期效果,可能讓孩子在心理上接受自身的不足,破罐子破摔。

其次,面對喜歡耍賴、撒嬌的孩子,家長必須嚴守自己的底線。

即使孩子央求,也不能答應,鬥則有了取消的先例,以後就很難保證明施的有效性。

最後,孩子犯錯第一時間執行懲罰是讓孩子記住後果的最好方式。

歸根到底,懲罰并不是打和罵,有效懲罰既是溫柔的教育,也是深入人心的教訓。

不打不罵怎麼懲罰管教孩子?聰明的媽媽都用這6個技巧代替。

懲罰不是目的,無論什麼原因,在懲罰孩子前,都該先自己學會冷靜,處理好心情。做任何事情,缺乏理性的思考,都會朝着極端化發展。氣頭上的懲罰,都隻是發洩。是以說,懲罰要有章法,别依心情來定。

不管是無心的亦或是故意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都會犯錯。而懲罰孩子是一門學問,一味用強硬态度以及暴力的懲罰方法,并不能讓孩子真正意識到錯誤行為的後果。

*本微信公衆号對所有原創、轉載、分享的内容、陳述、觀點判斷均保持中立,推送文章僅供讀者參考,釋出的文章、圖檔等版權歸作者享有。部分轉載作品、圖檔如有作者來源标記有誤或涉及侵權,請原創作者友情提醒并聯系小編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