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鳴(爸媽精讀作者)
進化媽:對孩子少一些遷怒,多一些平和;少一些傷害,多一些愛,溫柔地對待孩子,才是為人父母浪漫的開始。
近日,看了一個視訊,感到格外心疼。
有個3歲的小女孩把手卡不小心卡在了門縫裡,她表情淡定,一旁5歲左右哥哥的表現卻讓人迫不及防。
他不僅稀裡糊塗地把消防員叫成了警察,還大聲哭着懇求他們不要把自己帶走。

當他揚起小臉跟爸爸承認錯誤時,爸爸一把把他推到一邊,還吼叫說:不要講話。
爸爸當時急切的心情或許可以了解,但被問起事情的經過時,一旁的媽媽指着兒子說,都是他搞的。
等妹妹的手脫離了危險時,爸爸轉過頭問小男孩,是不是你把妹妹的手放門縫裡的?
這時,小男孩再也繃不住了,他哭着說,不是,我倚在門上,這時妹妹突然沖過來。
本來是父母沒有盡自己的責任,讓女兒擠了手,卻把怒氣發在孩子身上。
看着滿臉淚水的小男孩,網友們破防了。
“這是什麼腦回路?簡直不配做家長!”
“氣死了!不該先安慰下哥哥嗎?”
“做父母的不用考試,真是一件糟糕的事!”
也有網友一針見血,解讀了這位家長的内心活動:
因為由于粗心大意讓女兒的手被卡,讓他們感到自責,窩火的情緒無處發洩,隻能轉嫁到無法反抗的兒子身上。
聽說過一句話:人們總是不自覺地将比自己更弱小的人當作發洩對象。
在一個家庭中,孩子無疑是最手無縛雞之力的弱小,如果不小心犯了錯誤,往往成為父母負面情緒的全部承載者。
父母的遷怒,是傷害孩子的兇器
有位網友在社交軟體上釋出了一則文章,表示很是心疼女兒。
早上,她老公送女兒去幼稚園,都快遲到了,女兒非要喝酸奶,結果老公去冰箱裡拿酸奶時,一不小心把昨天晚上剩的一盤紅燒肉給打翻了,還濺了一身油。
當時,這位爸爸就火了,對女兒呵斥道:你看看,你看看,打翻了吧,喝啥酸奶呀,不知道快遲到了嗎,别去上幼稚園了,在家待着吧!
然後,女兒呆呆地站在那裡,她的眼神裡充滿害怕、無助、自責,和不知所措,讓一旁的媽媽很是心疼。
在生活中,因為生活的壓力或者孩子的幹擾做錯了事情,父母就會把心中産生的怒氣撒到孩子身上,把責任推卸給孩子。
前不久,雲南曾有一個15歲男孩喝農藥自殺。
他的遺書中寫滿了無奈和掙紮:
“我還很年輕,不是那麼想死,但我受不了氣。不要把脾氣撒在自己兒女身上,他們是無辜的。
上帝把他們送你們身邊是希望他們得到愛,而不是父母的怒火。”
男孩的父親常年在昆明務工,收入不高,日子過得緊巴巴的。
他常常心情不好,稍有不如意就将怒火轉移到兒子身上,輕則言語辱罵,重則拳打腳踢。
孩子沒有别的辦法,隻能用如此慘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
那個被當作“出氣筒”的孩子,就像面臨一顆定時炸彈,不知何時會爆炸,他戰戰兢兢,小心翼翼,不敢輕舉妄動。
孩子當出氣筒,他總有一天會不堪重負,做出讓我們後悔萬分的事來。
遷怒孩子,是撕裂親子關系的刀子
朋友小黃長得頗有姿色,而且非常有才,然而,每當提到母親,她都一臉苦澀。
小黃說,她從小就和父親的感情好,她覺得母親對她并不好,對她從來沒有贊美和表揚,還恨她奪走了丈夫的愛。
因為婚後感情不合,小黃的母親和父親經常吵架,母親很強勢,喜歡打麻将,還經常當着别人的面數落父親的不是。
而父親性格溫和,不善争辯,時間久了他不堪忍受就搬出了家,甯願住在簡陋的宿舍裡也不想再見到母親。
父親走後,母親一度認為小黃就是家裡的克星。稍不如意,母親就會打罵她,甚至會趕到大街上打。
當時小黃就發誓,長大了一定要報複母親。
後來,父母離婚了,她慢慢地也長大了。
小黃的母親前段時間生病,她看到母親羸弱的身體,心裡很詫異自己對母親沒有任何疼惜的感覺。
她和母親基本沒有拉過手,擁抱過,她們是最親密的人,卻沒有過親密的感情。
父母越是經常遷怒孩子,不懂控制情緒,孩子的心離父母就越遠。
《家有兒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小雪因為想創業跟爸爸鬧了沖突,她搬出去住了。
媽媽劉梅因為太擔心女兒而焦慮不安時,劉星突然出現在家門口。
她心中的怨氣像火山一樣爆發出來。
“幹嘛去啦?這麼晚才回來!”
“又跟人打架去了?衣服有人給你買,有人給你洗是不是?”
“瞧你這張臉髒的,我現在就像老媽子似的伺候敏嗯,能不能讓我安生點!”
看到媽媽無緣無故地沖自己發火,劉星再也忍受不住,就大聲說:“好,讓你安生點,我搬出去住。”
說完,轉身走出家門。
雖然不是親生女兒,但劉梅非常擔心小雪,因為不想跟女兒鬧得太僵,隻能發洩在親生兒子劉星身上。
樊登老師曾說過:
“父母罵孩子百分之九十是遷怒,就是自己的挫敗感,自己的無能感,自己的無能為力,遷怒在對面的這個孩子身上。”
每個人都會面對生活難題,但将問題轉移到孩子身上,不僅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造成更多的困擾。
長期“遷怒”,不僅會損失家長的權威,更會破壞親子關系,讓孩子的心越推越遠。
穩定的情緒和努力改變自己,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小故事。
風和太陽比賽誰能把路人的衣服脫下來,風呼呼地吹,猛烈地吹,結果路人把身上的衣服裹得很緊了。
太陽用溫熱的陽光照耀着,路人覺得很熱,很快就把衣服脫下來了。
是以,作為父母,我們想改變孩子,自己内心要做出改變。
壞情緒隻能讓人把内心的門關緊,好的情緒才更容易讓人打開心扉。
傅雷曾經對兒子傅聰說:
“孩子,我在你身上得到的教訓,恐怕不比你從我身上得到的少。
尤其是近三年來,你不知我對人生多增了幾許深刻的體驗。
從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
好父母,應該懂得從孩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問題,積極改變。
世界很大,家庭才是溫暖的港灣,别讓那條“生氣蟲”越變越大,傷害了你最親近的人……
對孩子少一些遷怒,多一些平和;少一些傷害,多一些愛。
溫柔地對待孩子,才是為人父母浪漫的開始。
作者簡介:一鳴,富書專欄作者,文章:爸媽進化論,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富書2018重磅推出新書《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