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綠蒲向堪把”——《白石灘》賞析,兼談王維的詩畫寫景手法

“綠蒲向堪把”——《白石灘》賞析,兼談王維的詩畫寫景手法

"綠蒲向堪把"是什麼意思?這是來自專欄學習者的提問。

這幾個字按現在的語言習慣,确實不怎麼好了解。其實本身并不疑難,是文言文字義與今天的差異讓我們有些摸不着頭腦。

我們在閱讀文言文或者英文的時候,如果出現不認識、不了解的單詞或字,根據上下文,也能了解得八九不離十——這是一種粗略的、原始的,卻有效的閱讀了解方法。

但是這種靠上下文來做出了解的閱讀方法,有一個緻命的弱點,那就是一旦同一個句子中出現兩個,甚至更多有疑義的字詞的時候,我們就無法确定任何一個字詞的意思,導緻整個句子連同上下文一起都陷入了解讀困難。

王維的這句詩正是這種情況,"綠蒲向堪把"出自他的小詩《白石灘》:

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

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

這是一首古體詩,韻腳字為"把"、"下"。短短四句,雖然不合律,但是念起來還算合口,除了第二句因為了解出問題,不清楚節奏感之外,其它三句都是簡單明了的。

前兩句寫白石灘的景色,後兩句寫白石灘上動态。這是王維晚年的《辋川集》中的一首,無我之境已經是随筆而動,風格非常明顯。

我們看到白石灘的景色和在明月下浣紗的女子,詩人自己在哪裡呢?他和我們在一起,隔着這幅畫,在靜靜地看着景緻和萬物的生長作息呢。我們常說今人看古畫,能擁有全知全能的上帝視角,那麼是不是覺得在觀察這千年以前的畫卷之時,王維也站在我們旁邊?

“綠蒲向堪把”——《白石灘》賞析,兼談王維的詩畫寫景手法

他的感覺,已經超出了他所描寫的事物,他的筆觸隻是人世間的白描,單純地記錄這世間的美好,卻一言不發,隻是觀察這畫中人,甚至觀察現在讀着這首作品的你我。

王維晚年作品其實是相對簡單的,隻不過是思想境界超出了普羅大衆,是以字詞間自帶出超然出世的味道。這種超脫,不僅給了我們美好的感受,同樣讓它自身超脫出俗世凡塵,站到了千年後的讀者一起——這不就是莊子的逍遙遊境界嘛,他突破了自身所在時代、世界的局限,進入了千年後文人的思維,這是一種次元的跨越。這種跨越不但高明,還契合大多數人的想象,是以并沒有被看成精神分裂,而是被尊成"詩佛"——這說明大多數文人,是能讀出這種境界的,也都想擁有這種境界,奈何經曆、思想以及文字把控能力不足以達到他的境界。

是以在王維的小詩中出現字面上難以了解的句子,是比較稀罕的事情。淺白字詞說高深境界,又差別于粗俗佛偈,這得益于他在青年時期詩歌上的宗師級别造詣,以及在安史之亂中的仕途險境帶來的人生領悟。

但凡王維的詩句咱們讀不懂字面意思,那就是真正的字面意思有問題。這話是不是有問題?其實并沒有。讀不懂李白、王維的詩,百分之九十是因為時代語言字詞的隔閡,而并非詩人表達的問題,也并非李商隐那種情境構思的問題。

因為在盛唐,即使是文行天下的詩人,也沒有那麼多彎彎繞繞的心思。所謂心有千千結,都是晚唐和南北兩宋的事了。

“綠蒲向堪把”——《白石灘》賞析,兼談王維的詩畫寫景手法

我們拆解這句詩即可,搞懂每一個字的當時意思,就能迎刃而解。

"綠蒲"——嫩綠的蒲草。蒲草,近兩米的水生植物,葉長而尖,可編席、制扇。我們注意到,蒲草是可以摘來做工藝品的。

"向"——方向、朝向,但是也有接近的意思,比如"向晚"、"向曉"。正是因為在這裡"向"字取的是我們現下用得比較少的意思,才導緻這句詩了解出問題。

"堪"——可,能,"不堪大用"。這個是正常的意思。

"把"——用手握住,在這裡本義是動詞,但是和"堪"字連在一起,轉化成為狀态描寫,即"可以把握,可以握住"。

這些解釋都是這些常用字在今天相對較少的詞意用法,但是在唐代,可能就是一個很正常、很普通的表達方式。大家都能讀懂,時過境遷,千年之後的我們不仔細查驗這些字的詞意,難免讀不懂。

是以這句詩是什麼意思啊?嫩綠的蒲草也快可以采摘了。王維在這裡使用了"向"字,非常精确地指出蒲草的生長狀态,快能采摘了,但是還沒有。這說明什麼呢?再加上前面的"綠"字,說明這個世界應該是四月份的時節。蒲草五月開花,就不是這個樣子了。

通過細緻精準的蒲草描寫,以及清淺的白石灘,突出月光的皎潔。要不是月光如晝,又怎麼能看到這麼多細節呢?連蒲草的茂密程度都一清二楚。

是以前兩句就已經完全架設好了一幅畫面的基本要素:白石清淺,明月清輝,綠蒲茂密,生機勃勃又安靜空靈,下一步自然就是進入動态描寫,讓那些浣紗的女子來打破這種靜谧,達到動中有靜,幽靜中帶上明媚的生活氣息來。家住水東西的浣紗女子們便适逢其會地出現,讓整幅山水畫活了起來。

“綠蒲向堪把”——《白石灘》賞析,兼談王維的詩畫寫景手法

王維的這種手法,其實他自己是一直在用的,比如《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我們仔細體會一下,是不是完全相同的寫法?隻不過用山鳥代替了浣紗女子。再看他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随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前三句寫景的模式,是不是完全一樣?隻不過在最後兩句發了個小感慨而已,但是不足以撼動其詩中畫的意境。

如何做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畫中有詩咱們不講,詩中有畫其實可以向王維學習,複刻他的這種寫法。

當然,這和咱們今天要聊的這句詩其實已經不大相關了,咱們下次有機會詳細聊唐詩的寫景方法。

“綠蒲向堪把”——《白石灘》賞析,兼談王維的詩畫寫景手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