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除了物質上的滿足,孩子更需要的是心靈的陪伴!

以上為本文的音頻,如有需要可點選聆聽

愛,需要陪伴,也需要傾聽,更需要對話,尤其在原生家庭的親子關系之間最為顯著,如果可以選擇,哪個孩子不希望同時擁有親生父母健全的愛呢。

然而,我們不斷看見兩性在擁有下一代後,往往是女性義無反顧抛下工作、地位而選擇急流勇退,造就多年後的“想當年……”的無限緬懷,社會傳統文化觀念仍深根在我們心中,女性在時代轉變的潮流中,多重角色的拿捏又似乎顯得更艱辛。

當全職媽媽被質疑與職場能力脫軌,當職業媽媽被質疑抛夫棄子,你可以發現無論女性在哪個角色當中,在孩子心中她的比重總是多過于爸爸,是先天母性古老機制在作祟嗎?

除了物質上的滿足,孩子更需要的是心靈的陪伴!

研究發現,新手爸爸和新手媽媽在育嬰期間,兩者腦内催産素濃度并沒有差異,也就是說父愛和母愛都是與生俱來的天賦!父愛是天生的,跟母性一樣根深蒂固。然而随着在親職角色的參與程度有所不同,父母雙方的催産素落差産生,如果接觸寶寶的時間愈加遞增,催産素系統愈為活躍。

準媽媽與肚中的胎兒形成依附關系,并一起經曆懷胎十月強烈的身心變化,此現象稱為母職優勢。那爸爸呢?也有所謂的“父職優勢”嗎?

由上段的研究可以合理推敲,天生催産素并沒有因為身為産婦而偏多,關鍵點在于有質感“親子亮點時刻”,也就是所謂全然、用心的陪伴孩子,再忙再累,每天半小時與孩子說說心底話,這樣簡單的時光即為你們的親子亮點時刻。

除了物質上的滿足,孩子更需要的是心靈的陪伴!

爸爸對孩子的愛絕不會亞于媽媽,隻是男性的自我架構及社會眼光,讓男性溫柔、感性的那一面總被理性淩駕;相較于近年強調女人婚後多重角色的“鋼鐵媽媽”,較少聲音去提倡柔軟溫暖的“絨毛爸爸”,陰柔不該再是女性的專有名詞,猶如剛強也不再是男性專屬。

爸爸的細膩與敏銳,爸爸的美麗與哀愁,淹沒于大環境的浪潮中。長大成年的你,對于爸爸的角色界定是什麼呢?你是否曾質疑過爸爸對你的愛?是否曾細數你跟爸爸認真對話過的次數?

鼓勵所有的為人父親,不要吝于将你的愛展現出來。再多的物質滿足,都抵不過你們一個親子溫馨午後,孩子喜歡聽你說話,看你笑,喜歡在你眼中看見自己小小的身影。如果可以,請親口告訴你的孩子:爸爸是真的好愛你。

抑郁症自我檢測可關注本公衆号回複:抑郁症自測進行測試。

焦慮症自我檢測可關注本公衆号回複:焦慮症自測進行測試。

雙相情感測試可關注本公衆号回複:雙相測試進行測試。

性格色彩測試可關注本公衆号回複:性格色彩進行測試。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