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學習困難”真的是一種病嗎?治得好麼?

南京市兒童醫院在2021年2月開設了“學習困難”門診。引起我好奇的是:“學習困難”真的是一種病嗎?這樣一個門診究竟在解決什麼問題?

一年過去,我來到門診,看到了家長們的失态、焦慮和無助。網際網路世界一次又一次爆發的關于教育焦慮的讨論在門診有了更具體的模樣。

“學習困難”真的是一種病嗎?治得好麼?

在“學習困難”門診外等待的家長

很多家長第一次認識到兒童成長發育期一些被忽視的病症,包括“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閱讀障礙”等。這些病症影響着孩子的成長,尤其影響學習。他們大多成績不好,不被家長、老師認可,社交也頻繁出現問題。在當下的社會評價體系中,他們成為了“偏離标準”的孩子。

“學習困難”門診試圖去解決這一系列病症,在醫學上,藥物的确可以改善孩子的核心症狀,但這個問題也關乎教育本身——家庭如何接住一個“偏離标準”的孩子,學校、社會又有多大的空間來接納他們。

相比普通門診,“學習困難”門診的問診往往需要更長時間,醫生要為每一個病人預留20分鐘。從孩子的學習成績、會不會拼音、會不會正确書寫、字的結構是否符合、是否能了解數學應用題、能否能正确計算,到孩子本身性格特點、是否沖動易怒、社交情況,再到上課注意力如何、是否丢三落四,以及幼時說話、走路等發育情況和出現異常症狀的時間、時長等等,“學習困難”門診醫生吳丹丹要從家長和孩子瑣碎的回答中,判斷出基本情況。

問診之外,家長和孩子還需要做專業的量表來評估。借助于量表結果以及相關實驗室檢查,醫生才能最終下診斷。

“學習困難”門診的另一名醫生黃懿钖說,最初确定這個名字的時候,他們有過擔心——會不會引起家長過度恐慌,覺得學習困難也是病,把問題擴大化。事實上,他們想做的恰恰相反。他們希望通過這個門診,讓家長擺正心态,認識孩子究竟有沒有學習困難的問題?有的話,是哪種原因造成的?是否有解決辦法?

“學習困難”真的是一種病嗎?治得好麼?

從2021年2月正式設立“學習困難”門診至今,南京市兒童醫院的接診資料表明,“學習困難”背後有多種成因。

科室主任劉倩琦說,就診的近4000個孩子中,大約有三分之二被診斷出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症”(英文縮寫“ADHD”)——

其中又包含注意力不集中、多動抽動兩大類症狀,有的孩子還同時出現了兩種症狀;包括閱讀障礙、寫字困難等在内的學習技能發育障礙也是“學習困難”的重要成因之一;另外一部分孩子表現出自身智力水準較低。

當吳丹丹把診斷結果告訴家長時,大部分家長很茫然。有的家長聽到自己的孩子被确診為“多動症”,會很快否認,“我們家孩子聽故事、看電視很專注的,也沒有多動”。

吳丹丹要向很多有同樣疑惑的家長解釋,“‘多動症’并不單單指好動、沖動,發呆、走神這樣的注意力缺陷也是‘多動症’的一個分支。”

事實上,這些讓家長們感到陌生的問題在人群中早有了一定數量的存在。

一旦孩子有這些症狀,家長不要過于擔心,但一定要及時正确就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