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并跑者到引領者,中國品牌如何彎道超車,長安汽車打個樣兒

“想買買不着,想賣賣不出”。評價當今汽車産業的發展現狀時,業内人士經常會用到市場低迷、需求減弱、晶片短缺或産能受挫等專業詞彙,但來自筆者朋友的一句随口之言,無疑從“局外人”的角度,形象道地出了現下汽車行業的發展難題。尤其是在新能源領域,這一現象更加明顯。

時至今日,随着“馬太效應”持續深化,消費者購車更加謹慎、車企的容錯率進一步縮小;是以,市面上既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爆款産品,又不乏“身在鬧市無人知”的冷門之作。不過,與此前不同的是,“爆款陣容”裡湧入越來越多的自主車型,它們用連續數月的暢銷表現,證明了中國品牌的強勢崛起和獨特魅力。

從并跑者到引領者,中國品牌如何彎道超車,長安汽車打個樣兒

作為中國車企的代表之一,長安汽車在燃油市場擁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少有能兼顧SUV和轎車兩大市場并行發展的自主品牌。然而,面對新能源時代的浩蕩來襲,長安汽車都做了哪些準備?未來又将如何繼續引領行業發展?在4月13日舉行的“2022長安汽車全球夥伴大會”中,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和總裁王俊帶來時長超1個小時的純幹貨講解,也将長安汽車未來10年的發展宏圖緩緩展開。

基盤穩固,“最長安”加速轉型

在新能源時代中,造車新勢力與傳統車企被形象鮮明地分為“兩大門派”。造車新勢力被賦予領先、科技的标簽,日益上漲的股價與居高不下的熱度,彰顯出滿滿的活力;相較而言,傳統車企很難擺脫保守、教條的印象,依賴于燃油市場的同時,新能源程序較為緩慢。

從并跑者到引領者,中國品牌如何彎道超車,長安汽車打個樣兒

為何傳統車企遲遲不敢“All In”呢?抛開表面的光鮮,造車新勢力數量從2018年巅峰時期的數百家之多,到如今隻有不到十家活躍在國内車市,僅用了三年時間;而即便是像“蔚小理”這樣的頭部車企,2021年财報仍深陷“入不敷出”的境地。新能源市場競争,遠沒有想象中的美好,尤其是在惡性競争、補貼退坡等“暗流”之下,過早入局并非明智之選。

是以,即便長安汽車早于2001年便涉足新能源領域, 但直到2022年的當下,才真正将“新能源品牌落地”提升至企業戰略的角度層面。

從并跑者到引領者,中國品牌如何彎道超車,長安汽車打個樣兒

至于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從外部因素來看,去年新能源行業滲透率和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占率實作雙增長,良好的發展環境,為自主新能源提供了成長的沃土。而從内部因素來看,長安品牌汽車去年銷量突破175萬輛,且新能源産品銷量突破10萬輛, 提供了穩固的基盤;同時,長安汽車在去年的中國品質協會銷售滿意度評價中排名自主第一,收獲了堅實的口碑。

站在成立160周年的時間節點上,長安汽車迎來發展的鼎盛時期,而“最長安”的狀态,也将更好地助推新戰略、新模式與新格局的發展。長安汽車提出由“交通工具提供商”到“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令變革之路愈發清晰;選擇對了時機與方向,後面的努力自然也将事半功倍。

齊頭并進,新能源全面覆寫

在評價傳統車企入局新能源市場時,經常會提到的一個詞是“大象轉身”,如何兼顧傳統市場的可觀容量與新能源市場的巨大潛力,成為傳統車企“平穩轉型”過程的最大羁絆。正如“吃雞遊戲”開端中的跳傘一樣,物資豐富的落點、安全平穩的姿态,将對後面的競争起到關鍵性作用。

從并跑者到引領者,中國品牌如何彎道超車,長安汽車打個樣兒

在燃油時代,“藍鲸動力”成為長安汽車手中的一張王牌,甚至可以稱之為自主動力系統的代表。去年6月,長安汽車在1.5T高性能藍鲸發動機的基礎上推出了“藍鲸iDD混動系統”;相較于同級多采用自吸發動機,這套插混系統能夠更好地兼顧低速經濟性與高速動力性,為處于“過渡期”的消費者提供更大的選擇主動權。目前來看,已經上市的UNI-K iDD反響強烈,同樣将在今年上市的UNI-V iDD、歐尚Z6 iDD,有望提供更強的銷量支撐。

從并跑者到引領者,中國品牌如何彎道超車,長安汽車打個樣兒

作為新能源時代的重頭戲,定位于“數字純電品牌”的長安深藍在本次活動中揭開了神秘面紗。具體到産品陣容,定位微型純電市場的Lumin糯玉米、進軍競争激烈的中型轎車市場的C385,以及尚未亮相的C673,奠定了長安深藍布局中低端市場的發展基調,而注重技術優勢、加強情感互動、深化數字營銷等品牌特色,也将賦予長安深藍更強的“新勢力”屬性。

從并跑者到引領者,中國品牌如何彎道超車,長安汽車打個樣兒

至于高端領域,最早于去年年底亮相、并即将量産的阿維塔11,将成為長安汽車刺入豪華市場的一把利劍。背靠長安、長安和甯德時代三大“巨頭”,阿維塔品牌在品質把控、智能配置和動力表現層面擁有着十足背書,而中國頂尖企業的攜手并進、強強聯合,也創造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的一段佳話。

從并跑者到引領者,中國品牌如何彎道超車,長安汽車打個樣兒

從插混動力到純電動市場,從家用産品到高端領域,長安汽車早已規劃出了一套“組合拳”,在保持銷量穩步增長的同時,更加迅速、高效地加入到新能源市場“卡位戰”。燃油時代的輝煌,并非單純地成為長安汽車的曆史,相反,敏銳的市場嗅覺、迅速的響應能力,早已刻入了其品牌DNA,這種優勢在新能源時代依舊适用。

乘風破浪,展宏圖指日可待

“未來十年,一定會誕生世界級的中國品牌”。繼今年3月份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釋出“未來3-5年将有80%的中國燃油車品牌‘關停并轉’”的言論後,朱華榮再次做出跨時代的預言,而其中的“世界級中國品牌”,不僅是長安汽車的宏大目标,更包含着中國消費者的殷切期望。

從并跑者到引領者,中國品牌如何彎道超車,長安汽車打個樣兒

顯然,相較于多數造車仍苦于零件短缺、依賴代工生産,甚至還徘徊在生存的“掙紮線”上,長安汽車作為中國車企的代表,擁有着更為完善的供應鍊體系和品質把控體系,以及更強的抵禦風險的能力。即便正式啟動較晚,但長安汽車積累多年的經驗,賦予其“仰望星空”的從容,進而邁向更為廣闊的全球舞台。

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長安汽車在實作品牌煥新、數字營銷、智能制造以及供應鍊生态之後,将具備更強的持續進化與創新突破的能力。這些具備時代特征的品牌元素,将一改長安汽車此前所留下的“傳統車企”形象,輕裝上陣,迎接新能源時代的全新征程。

從并跑者到引領者,中國品牌如何彎道超車,長安汽車打個樣兒

按照計劃,長安汽車将于2025年實作總銷量達 400 萬輛,其中,自主機闆塊 300 萬輛,新能源銷量達到 105 萬輛,占比達到 35%,實作國内一流的目标;2030 年,長安汽車銷量将達到 550 萬輛,其中,自主機闆塊 450 萬輛,新能源銷量達到 270 萬輛,占比達到 60%,達到國際領先的水準。

不難發現,長安汽車的新能源時代,既有對中國車市的“穩中求進”,也有對海外市場的“全速進軍”;除了滿足國内使用者對高品質車型的深切需求,也承擔着令中國汽車遠銷全球的曆史重任。長安汽車的未來,值得我們共同期待。

結語:從避之不及到真香系列,新能源産品在悄無聲息中登上了時代“頂流”;而從飽受質疑到争相追捧,自主品牌也在磕磕絆絆之後收獲了肯定。長安汽車是中國汽車工業的一個縮影,在走過新能源市場的遍布荊棘之路後,相信它最終定能收獲到來自消費者的鮮花與掌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