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辦公室的同僚接二連三出現嗓子痛、低燒、乏力的症狀。
一個同僚由于症狀嚴重,特别擔心感染了新冠,害怕傳染給周圍的人。大半夜的,在家裡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然後叫了120。她被送到醫院一番檢查之後,确診為急性咽炎。
另一個同僚,持續好幾天低燒後,昨晚突然燒到了39度。跑到醫院發熱門診,測了核酸、做了胸部CT、驗血......最後診斷為上呼吸道感染,提心吊膽虛驚一場。

說實話,我也挺擔心的。
大家的症狀太像新冠感染了,而且發病原因也沒查明,幸好都沒事。
從1月份天津出現奧克密戎感染者之後,全國各地的疫情就一直沒斷過。上海現在依然在水深火熱之中,每天新增仍在萬數以上。
春光明媚,卻隻能感歎。
很多人還在封控中,很多人有事不能做,很多孩子有學不能上,說不疲憊那是假的。特别是,面對盯娃網課這個事情,全國的家長無不聞風喪膽。
群裡一位天津的媽媽跟我吐槽:真的!我已經崩潰無數次了!
到現在為止,天津的中國小家長,在家24小時陪伴孩子,已經3個多月了。
第一次停課是從奧克密戎首次襲擊天津開始的。1月8日,一個托管班的從業人員感染新冠,很快蔓延到相關的學校,國小生和國小生家長紛紛中招。當時學校還沒上完課、考完試,但為了控制疫情,中國小急停課,孩子們倉促結束秋季學期。
什麼課外班都不能上,學科類網課也沒有,非學科類也不想上網課,沒法把小祖宗送走。就這樣,老父親老母親們忍着極其漫長的寒假,硬生生堅持到2月28,終于歡天喜地迎來開學了。
你猜怎麼着?
就上了兩個禮拜的學,3月10号,疫情又來了,學校又開始停課,小祖宗們又回來了!!!
聽聞小區要封的時候,她家三口人分别在三個不同的地方。
她在自己家,老公在公司,孩子在奶奶家。于是,她争分奪秒地遙控娃爸别再加班了,去趕緊把孩子接回家,一家人幹什麼都要整整齊齊……
不然,萬一孩子被封在奶奶家,可就沒人盯娃做作業了,而老母親和娃要是獨自在家,不會做飯,兩人生活也...很困難……
本來以為,這也就忍個10天半個月的,疫情結束就能很快結束,生活很快會恢複正常,但随着确診病曆遍地開花,每天的日常擔憂變成了:确診幾例?疑似幾例?今天做核酸什麼時候人最少?菜還能堅持幾天?蛋和肉能不能買到?一日三餐怎麼吃?
話說,一開始天天做核酸不能出小區的日子,她感覺還挺好。
作為一個有追求的雞娃媽,不就是可以24小時沉浸式雞娃了嗎?
寒假的那些計劃都拿出來繼續鞏固,不用耗費每天上學和在學校虛度的那些時光,更有效率和品質啊!
但随着10天,20天,30天的持續,她發現大人上班,孩子上學,這才是最正确最科學的生活狀态。 因為,即使是再有雞娃心的媽媽,也忍受不了7*24小時的沉浸式陪伴。
上班8小時誰還不想偷個懶,摸摸魚?
哪能要求孩子每天整月的高品質高效率學習呢?
她最後的倔強,也就是,去哪都随身帶着點作業和卷子,萬一把娃封到哪個校區或者被隔離,不至于無事可做。當然了,也不一定都能做,但不打無準備之仗總是安心些的。
作業可以不做,不能沒有,這是雞娃媽最後的信念。
雞娃媽的崩壞就這樣開始了。
一開始,每天讓娃寫20分鐘作業。在娃動筆之前,要威逼利誘、連哄帶騙、紅臉白臉地用30分鐘做動員,然後開始,再繼續循環……
後來就變成了:作業什麼的馬馬虎虎,網課完成就好說歹說把娃趕到樓下去玩(以前多愛玩啊,都不樂意出去,嫌沒有小朋友一起沒意思)。
老母親趁着這有限的1-2個小時,放松偷懶,喝喝奶茶,追追劇,玩玩遊戲,回血繼續迎接晚上繼續的“修行”。即便這樣,每日網課不能上學的日子,親子關系降到了冰點。
她的抓狂,我感同身受。
想起自己之前陪暖暖在家網課的日子。在家那半年,暖暖上網課不認真、作業拖着寫、天天手機iPad不離手。記得有次上網課,外面的電視壞了,用的是卧室的小電視。那節課靜悄悄的,我還覺得怎麼表現這麼好,趴門縫上一看,原來上課上得睡着了。
又好氣,又好笑。
那簡直是我們親子關系最低的時候,整天急赤白臉的,互相看不順眼。
前幾周望京突發疫情,附近的國小關了好幾所,暖暖所在的學校加在中間依然堅挺。真是好擔心啊!實在害怕再經曆一次網課。
是以特别能了解,大家的這種艱難:
家長上班的,孩子在家上網課,老人看不住,擔心孩子學習效果不好,每天到家累得就想躺平,還得想着趕緊拍照作業上傳打卡。
家長不用上班的,又被孩子煩的要瘋,彼此兩相厭。
家長又要工作,又要盯網課,才更可怕。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簡直是噩夢。
如果你是老師同時又是媽媽就是雙重暴擊,備課上課都不能少,已經開始上課了,還要在群裡喊缺勤的娃去哪了,快來上課呀。
而且,網課狀況頗多,有在公屏上亂塗亂畫的,有忘記關麥讓全班聽了家長訓孩子好幾分鐘的,正上着課自己家孩子過來搗亂的……
況且對于孩子來說,去學校學的不隻是知識,脫離學校他們沒有社交環境,也太孤獨了,更需要陪伴。
每天有十萬個“媽媽媽媽媽媽媽媽......爸爸爸爸爸爸爸爸......”等着你,不瘋才怪!
我周圍也有不少比較雞娃的老母親。她們對我說得最多的就是沒時間管娃學習。
但真正有了大量時間後,雞娃也并不一定都能多高效。
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都有完成任務的臨界點,任務過載很容易就當機。
在現在這樣的特殊情況下,如果孩子真的網課了,能學的時候學學,不能學如果不是太過分,歇一歇,張弛有度互相放過吧~
疫情不會一直是這樣的狀況,希望學校早日複學,讓家長、孩子、老師都解脫。
(圖檔來自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