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真正的“富養”孩子——薦書:《壓歲錢的遊戲》

真正的“富養”孩子——薦書:《壓歲錢的遊戲》

沃倫·巴菲特在2013年接受采訪時,曾被問及他認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理财時犯的最大錯誤是什麼,他回答:“許多父母會等到孩子十幾歲時才開始談論理财,其實他們本可以在孩子上幼稚園時就開始談論理财。他還說:“我父親是我最大的靈感來源,我從小就從他身上學到了盡早養成正确的習慣,儲蓄是他教給我的重要一課。”

1.本書作者及緣起

這本書的作者陳景清曾經擔任過10年外資企業的高管,後來辭職成為了一名專業的投資人,也是紅茶品牌“元興紅”和材料品牌“超途”的股東和創始人。寫這本書的初衷是他希望自己的女兒長大後不會被“割韭菜”,不會被金錢所困,而是能夠讓金錢為我所用,有好的消費習慣,懂得如何健康持續地理财。

我們都知道金融知識和理财能力不會随着人的長大就忽然獲得,金融觀念更是需要從小潛移默化的影響。劍橋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孩子們在3—4歲時就已經能夠了解金錢的基本概念,到7歲時,與未來财務行為相關的基本概念就會形成。而我們國内的義務教育體系内卻普遍缺乏系統的财商啟蒙課程,是以他決定抓住孩子成長的關鍵階段,對孩子進行一些金融素養方面的啟蒙,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比起留給孩子萬貫家财,他認為培養财商素養才是真正的“富養”。

2.内容概要

這本書就是他在女兒4—13歲的成長過程中,對女兒進行财商啟蒙的思考和記錄。因為所謂“财商”并不是單純指一些金融知識,而是集觀念、知識和踐行三位于一體的綜合能力,陳景清根據女兒年齡的變化,采取不同的遊戲方式,有側重地對女兒在這三個方面進行培養。書裡前面四章主要是财商教育的理念方面,第5-8章是理财的實踐培養,第9章則是他認為的關于财商教育的一些必要補充。

3.健康的金錢觀

“錢”是财富的象征,陳景清希望女兒知道“錢是什麼”以及“錢從哪裡來的?他設計了“按摩與踩背”遊戲,讓女兒認識到錢是勞動交換的媒介,勞動可以掙到錢,而錢也可以用來購買别人的勞動成果。而世上所有的東西,追根究底都不是用錢買來的,而是用勞動取得的。

他希望女兒把了解錢的本質作為更好地了解社會分工與協作的一個路徑。因為在現代社會我們都無法獨自生存,必須學會更好地和别人進行分工協作。他希子孩子成長過程中逐漸去了解和思考:如何平等地和别人合作?在一個大的分工社會中,如何找到自己的優勢,發揮自己的長處等問題。

在了解了什麼是“錢”以後,他認為比這一點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擁有健康的金錢觀和消費觀。他建議不要刻意“富養”或“窮養”,而是幫孩子樹立健康的金錢觀,既需要讓孩子認識到錢的意義,又需要讓孩子認識到錢是靠勞動換來的。要鼓勵孩子去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要讓孩子對金錢抱有健康的态度,不要去無節制地消費、攀比,也不要過度壓抑自己的需求,要讓錢為自己所用,而不是成為錢的奴隸,更不能成為“守财奴”。在這方面,他設計了“購買生日蛋糕”、自己負擔部分購買鋼琴的費用等任務。

4.“延遲滿足”的讨論和實踐

陳景清在女兒的成長過程中,一直在引導她學會客觀分析自己的欲望,區分“需要的”和“想要的”,把長遠目标和當下目标結合起來,逐漸學會“延遲滿足”。因為延遲滿足的前提是自律,而自律能力是決定孩子未來是否成功的重要能力之一。而且延遲滿足是所有投資的起點,如果将每一筆得到的錢都花光,财務投資就無從談起了。财務自由的前提是先情願不自由,也就是保持自律與節制。是以,延遲滿足是投資中最重要的一課。

他通過召開家庭會議的方式,和女兒平等地探讨了出門買玩具的原則。然後在外出的一次次購物中讓孩子去親身體會。在每一次孩子做購物選擇和判斷時,他都盡量讓孩子思考和獨立判斷。因為他認為在涉及孩子的事情上,父母不能獨斷專行,而應該盡量讓孩子從小就參與,并且引導他們表達出自己的意見。這樣孩子也會學着為自己的決策負責,這也是财商培養中很重要的一課。在這個過程中,家長一方面要謹記自己是在培養孩子的自制力,而不是加強對他的控制力;另一方面要讓孩子體會到延遲滿足後美好的願景,這是幫助他們超越眼前誘惑的關鍵。

5.感受“複利”的魔力

因為陳景清自己是一位投資人,他的理财習慣是“我自己從來沒有在銀行存過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的金額也是僅夠日常周轉”,是以,他不想讓孩子養成到銀行存款的習慣,而是要培養孩子了解一定的金融理财知識。而“複利”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理念之一。

他設計了“錢生錢”的遊戲,讓女兒體會到了複利的意義。他認為所謂複利的本質就是用長遠的眼光去看待問題,然後用高度的自律去實作。而且“複利”的理念并不僅限于投資領域,如果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能堅持這種理念,那麼從長遠來看,将對個人成長和職業發展産生重要影響 。

在了解複利概念的基礎上,他讓孩子參與到家裡“賣别墅還是賣店鋪?”這一實際的資産配置的讨論中,幫助孩子樹立投資理念及思考架構。還教給孩子一些關于股票選擇的理念,讓孩子親自選擇了一支股票,并且關注長期持有後的利潤。

6. 理财相關實踐活動

除了培養孩子的金融知識和财富觀念外,他還非常注重帶領女兒進行實踐,讓女兒在實踐中去體會和思考。比如,女兒小時候,陳景清設計了“按摩十次卡”遊戲,引導女兒了解預付費這種商業模式的意義。

後來,又帶着女兒參加過幾次跳蚤市場,在具體的物品買賣中進一步了解金錢的意義并真正開始接觸銷售。陳景清認為營銷能力是一種重要的能力,一名好的營銷人員,需要有良好的策劃能力、交際能力、溝通表達能力、談判能力、組織能力、抗挫能力,還可以培養堅強與自信的性格。這些能力不僅工作中需要,在求學和生活中也非常重要。

是以,他還鼓勵孩子去競選大隊委。因為他認為競選活動和營銷活動類似。跳蚤市場的小掌櫃宣傳的是自己的商品,而競選活動宣傳的是自己,在宣傳和推廣方面,本質是一樣。找出自己的商品或自己的優點,進行包裝與宣傳,在公衆前演講、介紹。面對冷場、面對拒絕,不灰心喪氣,努力讓自己脫穎而出;在面對陌生人的時候,不害怕、不回避,積極地表達自己,争取更多的支援。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能力和品質。

女兒12歲那一年,他還讓女兒去自家店裡當了一天代理店長,進而對如何經營一個店鋪,進而如何經營一家企業,有更切身的感受和深入的思考,在此基礎上,還和女兒讨論了一家企業該如何增加銷售額,提升盈利能力等問題。

7.正确的賺錢理念。

“是不是什麼賺錢就做什麼工作?”陳景清的女兒曾問過他這樣一個問題,而他就抓住了這個“可教時刻”,讓女兒明白金錢隻是工作的副産品,并不是工作的全部。他希望女兒明白:“我們在思考工作選擇時,首先要考慮以下這幾個問題:對所做的事業是否抱着好奇和熱情?能否讓自己幾十年如一日地努力工作?能否在工作中不斷提高自己?工作能否給自己帶來尊嚴,給社會帶來好處”等。陳景清認為,人生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但錢隻有附着在其他東西上,才會讓你的人生更有意義。

8.結語

陳景清說:“讓孩子從小就接受财商教育,讓他們不斷在生活中體會、檢驗,進而融會貫通這些金融知識,才算是幫助他們赢在了起跑線上。”

客觀來說,書中的一些觀念不一定絕對正确,很多事情也因時而異,因地而異,因人而異。很多父母可能也沒有陳景清這樣的家庭财務背景給孩子練手和示範,自己也沒有投資方面的經驗,但是書中傳遞的這種重視财商培養,認為财商應該從娃娃抓起的理念很值得每一位父母反思和學習。父母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家庭情況,因地制宜地為孩子設計适合她的财商培養方式和路徑。陳景清說:“父母能為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不斷激發他們的好奇心,盡可能地支援他們去探索這個世界”。在這一點上,隻要父母們有心,就能做到。

不知大家都是如何對自家孩子進行财商啟蒙的,歡迎大家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看法,也歡迎讀過這本書的書友也談談你對這本書的感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