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春季晝夜溫差大,孩子穿衣有技巧

有些家長隻要天氣稍微涼一些,就急着裡三層外三層地給寶寶穿衣,而有些家長則是以自己的冷暖為準繩,自己覺得冷了,就趕快給寶寶加衣。殊不知孩子不像大人,他是多動的,一旦活動,就會出汗,反而會把内衣弄濕弄潮,而冷風一吹,就可能受涼感冒。此外嬰幼兒有生理性出汗,許多家長卻忽視孩子正常出汗,一旦寶寶穿衣過多,就會濕透衣服。

春季晝夜溫差大,孩子穿衣有技巧

1、小兒穿衣要适量

宜少不宜多

俗話說:“欲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和寒。”小兒的汗腺分泌十分旺盛,而小兒又多喜歡活動。小兒衣服穿的少一些,适合于小兒好動及代謝旺盛的特點。這不僅不會凍着小孩,還可使他得到耐寒的鍛煉,也會少患感冒。

春季晝夜溫差大,孩子穿衣有技巧

相反,如果穿的過多,平時稍一活動就感到熱的難受,是以,大大限制了小兒的活動。此外,衣服穿的過多,小兒出汗多,這不僅喪失體液,而且也會使“毛孔”經常處于“開放狀态”,易受風寒侵襲,極易受涼感冒。

2、“三暖一涼”穿内衣

寶寶穿衣法則:給寶寶穿衣服,要保持頭部散熱,頭部過暖反而會令寶寶心煩頭暈;衣服不要穿太多,以不妨礙寶寶活動為前提。媽媽可以随時摸寶寶的手,如果手上的溫度适中而頸背又沒有汗的,說明寶寶穿的衣服量适中。檢視寶寶穿衣是否合适,隻要保證“三暖一涼”就可以,一是手暖、二是肚暖,三要足暖,四要頭涼。

春季晝夜溫差大,孩子穿衣有技巧

手暖:撫摩寶寶手心,如果是溫熱而無汗,證明穿衣是得當的。

肚暖:保持肚暖即是保護脾胃,當冷空氣直接刺激腹部,就會肚子痛,進而損傷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穩定地運轉,影響到正常的消化吸收,是以,“肚暖”是孩子保健的重要一環,睡覺時圍上肚兜,是保持肚暖的好方法。

足暖:腳部是陰陽經穴交會之處,皮膚神經末梢豐富,是對外界最為敏感的地方。孩子的手腳保持溫暖,才能保證身體适應外界氣候的變化。

頭涼: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孩子經由體表散發的熱量,有1/3是由頭部發散,如果頭部捂得嚴嚴實實,反而不利于體熱蒸發,特别是當孩子發燒時,更不可捂住頭部。

3、小肚子需要小肚兜的保護

春季晝夜溫差大,寶寶很容易腹瀉,要特别注意腹部的保暖。中醫認為,腹部是脾胃之所,保持“肚暖”就等于保護了脾胃。平時脾胃不好的寶寶,當冷空氣直接刺激到腹部,就容易出肚子痛,甚至是拉肚子,進而操作了脾胃功能,使脾胃不能正常穩定地運轉,影響食物消化吸收,進一步影響生長發育。

春季晝夜溫差大,孩子穿衣有技巧

給寶寶養成穿肚兜的習慣,護好小肚子,這樣無論穿多穿少,肚子都不會露出來而着涼。另外,還可以用大浴巾或者薄被按長形對折幾層,蓋在寶寶的腹部,把他的手腳露在外面,當寶寶睡着或者翻身時,不容易把浴巾或者薄被踢掉。

如果寶寶蓋的是小棉被,就不應該太厚,也不能捂得太緊,否則寶寶更會踢掉棉被而受涼。媽媽還可以拿件連體睡衣給寶寶穿,不管寶寶怎麼踢,睡衣都在腳上,而且衣服的部分還能蓋住小肚子。

4、出門要注意多帶一件

随時調節

春季一會很冷一會很熱,有時候媽媽們還沒來得及感受寶寶溫度,還沒來得及給寶寶添衣,寶寶已經凍着了。特别是出門在外,尤其需要多帶一件衣服,以防天氣突然轉冷。此外媽媽們要注意的減衣服葉門大學問。特别是出門回家後,不能看到寶寶出汗就立刻脫外套。

春季晝夜溫差大,孩子穿衣有技巧

春季的天氣常常是外面悶熱而室内涼爽,而寶寶适應溫差能力還比較弱,還不能很快的适應室内的溫度,這樣就很容易着涼,導緻感冒。

此外還可以幫寶寶準備一頂帽子。但記住帽子不能太厚,不能完全包住寶寶頭部。帽子的選擇隻需滿足不讓頭頂着風就好。厚薄的選擇上,媽媽們自己根據氣溫和寶寶的體質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