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白名單”内部的聲音,汽車産業鍊複産要翻越幾座大山?

“白名單”内部的聲音,汽車産業鍊複産要翻越幾座大山?

作者 | 彭斐

來源 | 車市物語

如何盡可能減少因為疫情防控造成的損失,避免在激烈競争的市場态勢下不掉隊、保持競争力,成為當下疫情嚴控區域裡車企的最大難題。

“我馬上要來上海啦!已經拿到了offer。”3月初,當葉冰激動地将這則消息告訴筆者時,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葉冰原本是一名長城汽車的員工,“逃離保定”的計劃已規劃半年之久。“我想去國際化大都市闖蕩下。”經曆内心一番掙紮後,葉冰毅然來到上海一家造車新勢力企業,隻是未料到入職時間一再延後。

“原本3月28日報道,可突然收到上海封控消息,臨時改到4月10日。”由于上海疫情至今未現拐點,4月10日的入職時間也再一次推遲。

目前,上海已連續13天新增病例超2萬,總數超40萬例。上海的防疫政策,從“網格式”篩查,到“以黃浦江為界分批”封控,從嚴格落實的“足不出戶”,再到“三區”差異化管控,如今正處于“全域靜态管理”階段。

是重新找工作,還是繼續等上海汽車産業鍊全面複工?葉冰一時手足無措。

4月16日,一份上海“第一批重點企業‘白名單’”開始流傳,汽車産業鍊看到了複工的希望。

經過了解,傾聽企業内部員工的聲音後發現,複工複産面臨諸多挑戰。除了等待政策調控,還需要企業與行業的積極自救。

複産計劃仍有延後

今年以來,已經有天津、長春兩座汽車重鎮因疫情按下暫停鍵的先例,上海并非個案。在3月底上海宣布分區封控後,供應鍊較長、儲備零部件相對有限的汽車産業受到的沖擊逐漸顯露。

上汽大衆、上汽通用、特斯拉等上海本地企業首當其沖,相繼停産,另有上汽乘用車、智己汽車等車企,以及零部件企業開啟全封閉管理。

即使生産線不在上海的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和長城汽車的部分車型也一度停産。

4月16日,上海市經信委釋出了《上海市工業企業複工複産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并公布第一批重點企業“白名單”。

據統計,共有666家企業上榜,其中汽車及汽車産業鍊類企業數量最多,涉及251家,有41家維持生産,超八成處于停産狀态。

“白名單”内部的聲音,汽車産業鍊複産要翻越幾座大山?

詢問了部分上榜企業後,多家企業回複已接到相關複工通知,正在跟有關部門、員工溝通安排複工事宜,但即使上榜白名單,複工複産也面臨諸多考驗。

“我們還沒能這麼快複産。”4月18日,上汽大衆内部崗位職工周鵬(化名)稱,“白名單出來後,内部都在讨論如何安排人員,連夜統計‘樓棟七日陰’的員工數量,能符合要求的員工不到三成,而且還得小區放人才行。現在檔案還沒有下達至各社群居委,出于種種流程和顧慮,實際能回廠的員工很少。”

自4月18日開始,上汽集團旗下上汽乘用車、上汽大衆、上汽通用、華域汽車、安吉物流等整車、零部件和物流企業,重點瞄準人員保障、供應鍊保障、物流保障、封閉生産管理和防疫措施等領域,啟動複工複産壓力測試。

“白名單”内部的聲音,汽車産業鍊複産要翻越幾座大山?

“根據統計的防範區人員,我們原本計劃MEB廠能有200人複工,達到每小時生産15台(15jph),複産30%;三廠是計劃每小時3台車(3jph),複産5%。

遺憾的是,有太多客觀阻力,目前仍然完不成部分複工的計劃,僅有少數值班人員在工廠封閉管理。”周鵬坦言。

另一邊,位于上海臨港的特斯拉超級工廠也正焦急地恢複生産。值得一提的是,臨港片區還把特斯拉列為“必需複工的停産企業”。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從3月28日因疫情防控開始停産,如今已超半個月。按照日均生産2000輛汽車的産能計算,特斯拉的産量損失或超4萬輛。

4月18日,一位特斯拉内部職工表示,“我們的人已經陸續進場了,預計明天(4月19日)可以開始運作。”複工後,特斯拉計劃最初從一個班次開始,然後逐漸增加。不過,目前因為物料短缺,複工計劃仍可能根據疫情的發展情況而發生變化。

“白名單”内部的聲音,汽車産業鍊複産要翻越幾座大山?

此前,上汽乘用車在封控期間有一部分員工保持封閉生産。4月18日複工後,上汽乘用車原計劃開雙班,但也因人員進場困難,物料不全,暫時還處于準備階段。

“複工複産首先要完成人員換防,入廠後有三天靜默期,三天後封閉管理,不與廠内員工接觸。”上汽乘用車相關人員稱。

根據方案要求,白名單企業通過封閉管理、集中辦公等方式確定自身正常運轉,按照高低風險相隔離,嚴格閉環管理,實施“早測抗原,晚測核酸”的每日檢測。

需要提及的是,與此前封閉管理不同,這批“白名單”上的企業,可以允許封閉廠區以外的員工進入,但員工一旦進入辦公場所複工,接下來隻能住在公司,因為目前尚無針對複工員工來回通勤的明晰政策。

“白名單”内部的聲音,汽車産業鍊複産要翻越幾座大山?

據了解,白名單上的多家零部件企業,複工計劃也有延遲。

“目前沒有準備複工,計劃到月底再籌劃。”采埃孚内部人士稱。“尚未接到機關通知去公司上班。”延鋒相關人士如是說。

偉巴斯特内部員工透露道,“公司位于嘉興的工廠生産線恢複了一半左右,但上海工廠還沒有複工計劃。”

“法雷奧在上海有三家工廠,但暫時不能對外披露複産情況,過段時間會有正式資訊公布。”法雷奧方面稱。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實際上,汽車産業鍊能否複工複産,取決于生産機關對原材料、零部件和生活物資、生活條件的保障情況和能力。

近幾年因為疫情的反複,汽車産業鍊在員工防護、物料備援儲備等方面都有了一些應對之措,但仍然經不起長時間的消耗。

當零部件企業停工幾周以上,整車企業就會面臨庫存零部件消耗殆盡、産線間歇性停線的風險。

上海作為汽車重鎮,除了有博世、采埃孚、安波福、法雷奧、偉巴斯特這些國際供應商巨頭外,圍繞特斯拉工廠,臨港飛速地引進了配套産業鍊,短短兩年内已經聚集了甯德時代、均勝電子、地平線、翌擎智能等100多家企業,涵蓋發動機、動力電池、晶片、車身内外飾等領域。

上述零部件企業大部分都已在封控管理期間進行了減産或停産,進而導緻整車廠斷供。

其中,安波福給全國大部分車企供應線束;采埃孚是耳熟能詳的變速箱巨頭;博世在上海有兩家工廠,其ESP(車身電子穩定系統)在國産汽車中廣泛應用,但由于陸路運輸不暢,上海港進口貨物提貨困難,博世從海外進口ESP晶片受到影響。

此外,上海周邊的長三角區域都實行了嚴格的差異化靜态管理,博世蘇州的絕大部分廠區,也面臨着停産的窘境。

“白名單”内部的聲音,汽車産業鍊複産要翻越幾座大山?

正如蔚來汽車CEO李斌所說,“一輛車差一個零件都沒法生産。”對于之前的蔚來停産事件,李斌坦言,“受長春和河北疫情影響,3月中旬我們有些零部件就斷供了,靠着一些零部件庫存勉強支援。最近又碰上上海和江蘇等地疫情,很多合作夥伴供不了貨,隻能暫停生産。”

雖然蔚來汽車的供應鍊現在略有恢複,合肥生産基地正逐漸恢複生産,但後續生産計劃還有賴于供應鍊恢複情況。

4月14日,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釋出朋友圈動态稱,如果上海和周邊的供應鍊企業還無法找到動态複工複産的方式,5月份可能中國所有的整車廠都要停工停産。

第二天,華為消費者業務CEO、智能汽車BU CEO餘承東在朋友圈發文稱,如果上海不能複工複産,5月之後,所有涉及上海供應鍊的科技和工業制造都将全面停産,汽車産業的影響尤甚。

“白名單”内部的聲音,汽車産業鍊複産要翻越幾座大山?

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汽車工業經濟技術資訊研究所所長陳士華表示,“沒有這麼絕對,隻能說可能會出現大面積停産的現象”。但這些大佬的“警告”并非危言聳聽。

一位不願具名的知名國際零部件企業高層稱,“我們所有的整車廠客戶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影響,有複工也是非常小規模(一天幾十輛車)的生産而已,供應問題還有待解決。”

這一輪疫情爆發引起的零部件斷供也波及到了全球。

比如,馬自達上周宣布,受上海等城市新冠疫情的封鎖影響,馬自達日本本土的生産線無法正常采購部分關鍵零部件,位于日本的總部工廠于14日和15日停止運轉,随後,馬自達又公布了21日到26日繼續停産的消息。

汽車的複雜性,決定了汽車供應鍊和上下遊配套企業的多元化、複雜化和全球化,但凡有風吹草動,都是牽一發而動全身。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判斷,根據乘聯會的測算,上海等地的疫情,預計會給汽車行業的生産帶來20%減産損失。

保障流通問題是關鍵

在艱難的疫情防控戰中,為了保障汽車供應鍊暢通,尋求政策支援成為車企和零部件企業的救命稻草。一個積極的信号是,工信部、上海經信委等均已出手,為複工複産提供保障。

目前,除了人員到位的問題外,業内呼聲最高的是解決物流難題。因為汽車産業鍊極其龐大,鍊條長、流程多,極度依賴物流。

位于上海外高橋的汽車零部件内部人士表示,“目前工廠開始調試了,但由于物流處于封閉狀态,原材料進不來就無法複工。”

據了解,自3月28日以來,上海除防疫及生活必須品外,很多生産物流都按下了暫停鍵。

“過去兩周,我們公司在上海附近很難找到可用的貨車,因為有很多貨車司機要麼被困在高速公路上,要麼被困在城市裡。”一位汽車物流行業人士表示,如今的貨運市場面臨很大的缺口,人和車都難找。

一些車企開始每天派人守在高速口,用自己的車和司機把上海貨物接過來完成轉運。

與缺口對應的,是一路飙升的貨車運價。

據悉,3月底,從山東省到上海的貨車運輸價格已從7000元漲到了3萬元,翻了兩番多。到4月中旬,發往上海的運單比3月上漲3倍-5倍,運力極度緊張。

疫情防控更新下,從原材料采購到生産制造,再到運輸出貨等多個環節受阻的供應鍊,正在經曆着非常時期。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政府能利用相關政策打通人員和物流環節,那麼企業複工複産工作将會順利很多。

“白名單”内部的聲音,汽車産業鍊複産要翻越幾座大山?

相比汽車生産供應環節的複雜,汽車銷售端則稍微靈活一些,但也面臨需求滞後的影響。

“全上海地區的銷售門店全部停業,已經收到集團指令,下周明确不複工。”一位上海永達汽車銷售公司的經理稱。目前車企和經銷商會做一些線上直播、短視訊等營銷方式獲客,先積攢一些粉絲。

多位業内人士稱,從上遊到下遊,再到銷售終端,本輪疫情對汽車工業的影響要超過2020年武漢疫情。

根據全國乘用車市場聯席會的分析,3月的汽車零售量遠低于國内批發量;4月1日-10日,乘用車零售24.6萬輛,同比下降32%;乘用車批發24.2萬輛,同比下降39%。

汽車産業何時能迎來複蘇?

如何盡可能減少因為疫情防控造成的損失,避免在激烈競争的市場态勢下不掉隊、保持競争力,成為當下疫情嚴控區域裡車企的最大難題。

一位業内專家表示,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企業需要積極自救。首先要全力降低成本、解決資金流動性問題。

其次是靈活開展線上辦公,加快數字化轉型過程,包括建立針對使用者回報的快速響應機制,做好服務保障。此外要籌備多元化線上營銷和提高促銷力度,以待需求恢複。

當談及汽車産業何時能全面複蘇,業内的表态來看是審慎樂觀。

一方面,随着一系列幅度更大的減稅降費、扶持政策不斷落地,有助于車企纾困;另一方面,如疫情在二季度得以有效控制,市場端的消費需求有望于下半年得到釋放。

有人分析,待近期疫情影響解除後,整體供應鍊的恢複仍然需要1-2個月的時間;也有悲觀人士直言,“如果各地政策還是有一兩例就‘靜态’和封路,那就太難了。”

“白名單”内部的聲音,汽車産業鍊複産要翻越幾座大山?

能夠給上海汽車産業帶來曙光的是,在前期疫情嚴重的吉林,一汽集團已啟動全面複工。

截至4月16日,一汽集團位于長春的五大主機廠全部複工,累計返崗複工7438人。此前受當地疫情影響,自3月13日起,一汽集團在長春的5個主機廠宣布停産。

對于上海的複工複産,車企和零部件企業仍像是頂着8級大風攀爬的登山隊員:必須全身緊繃才能站穩,一不小心就會被吹得後退幾步。

“時代的一粒塵,落在每個人身上,就是一座山”,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個人,在時代的洪流中被裹挾着,推動着,身不由已。對于文章開頭提及的葉冰,盡管已經拿到Offer,但沒入職就意味着沒有收入。

“我還是願意相信,上海疫情很快将迎來拐點,企業複工複産有序進行中。”輕念一聲“加油”後,葉冰最後做出了決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