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京醫通仍正常使用!“停運”風波誰之過?

本報記者 向炎濤 見習記者 張安 賀王娟

京醫通“停運”風波,引發各界關注。

“無論如何不應該侵害患者的利益和便利性。”一位監管部門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說道。

4月19日深夜,京醫通營運方北京怡合春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怡合春天”)再次釋出公告稱,後續在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指導下,雙方将以理性的态度對京醫通線上系統的曆史投入和未來營運經費等相關問題進行協商,以推進所有問題的最終解決。雙方協商期間,該公司将保障京醫通線上系統的正常運作。

京醫通營運主體怡合春天與出資建設方北京銀行之間的沖突已經擺在明面。記者探訪怡合春天辦公地更是發現為關聯公司。一個已經營運十年的民生項目為何突然差點“停運”?目前仍是謎團。

目前仍可正常使用

“京醫通”項目于2012年4月21日啟動,由彼時的北京市衛生局(後為“北京市衛健委”)、北京市醫院管理局、北京銀行共同推進的一個民生項目,具備線上挂号、線下取号、門診繳費、報告查詢等功能。

根據怡合春天的介紹,目前“京醫通”線上平台覆寫6萬餘名醫生、4萬餘張床位、3000多個臨床學科,付費使用者群體超3000萬,已累計為近6億+患者提供服務,為全國最大規模的公立醫療線上服務平台。

4月18日,一張京醫通停運的通知在網絡上流傳。根據通知,署名為怡合春天的公司稱,北京銀行作為京醫通線上系統的出資方,一再拒絕履行出資義務,該公司獨自負擔京醫通項目數億元成本長達七年,因無力承擔高昂的營運成本,京醫通線上系統将于2022年4月20日9時起正式停運。

4月19日,北京市衛健委就此進行回應稱,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和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已緊急通知雙方,将進一步督促指導雙方從維護公衆利益出發,依法理性解決糾紛,使廣大群衆能夠繼續獲得便利的線上預約服務。北京銀行也回應稱,将加強各方協同,確定患者正常就醫。

4月20日,《證券日報》記者發現,“京醫通”線上挂号系統仍然可以正常使用。北京友誼醫院從業人員也對記者表示,目前可以正常使用。

而對于使用者京醫通賬戶内的資金,京醫通客服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使用者可以持個人證件和京醫通卡片,到京醫通支援的醫院視窗辦理提現業務。但目前北京華信醫院和北京市隆福醫院不支援提現業務。

京醫通營運方究竟是誰?

天眼查顯示,怡合春天成立于2014年9月18日,注冊資本5000萬元人民币。經營範圍包括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服務;軟體開發,健康管理(須經審批的診療活動除外)等。

公司共五大股東,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為馬駿,其他股東包括北京衆翰投資中心(有限合夥)、天悅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上投拉薩上投資訊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衆誼投資中心(有限合夥)。

4月19日,《證券日報》記者查找發現,怡合春天在BOSS直聘平台釋出的招聘資訊顯示,其位址為北京朝陽區嘉銘中心A座23樓。記者立即趕到該辦公樓,發現樓層指引顯示的23樓是三醫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前台從業人員給記者提供了該公司的電話,此電話與天眼查上顯示的怡合春天電話一緻。不過,記者再三撥打也未撥通。

京醫通仍正常使用!“停運”風波誰之過?

圖為嘉銘中心A座前台樓層指引 攝影/張安賀王娟

三醫互聯和怡合春天又是什麼關系?為什麼是同一辦公地和同一電話号碼?

根據天眼查資料顯示,三醫互聯成立于2019年8月26日,注冊資本100萬人民币,法定代表人為李若晨,經營範圍包括技術開發、技術咨詢、銷售醫療器械等。李若晨曾是怡合春天的經理,但在2017年退出;其還是怡合春天股東公司天悅投資的股東。

《證券日報》記者來到嘉銘中心23樓,辦公室裡有少數從業人員正在辦公,但并未挂有公司招牌。記者詢問這裡是否是“京醫通”的營運公司,從業人員随即保持警惕狀态,并迅速将記者帶離辦公區域。

一位不願透露身份的從業人員對記者稱:“現在是敏感時期,從公司角度來說,也是希望這件事能順利解決。無論是公司還是患者,都希望能正常運作。”

一件有趣的事情發生了:在記者離開該樓層之際,此前寫在樓層指引上的“三醫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已被抹去。

23樓三醫互聯(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字樣已經被抹去 攝影/張安賀王娟

京醫通“停運”風波誰之過?

從“停運”到繼續營運,圍繞京醫通的一場風波背後,也随之帶來種種疑問。

“當初建立這個項目的初衷是公益性還是商業性,建設營運資金哪裡來?誰主導、誰審批、誰負責的?”前述監管部門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提出自己的疑問。

“目前來看,京醫通問題的關鍵是,誰來投這個錢?當初運作的機制是怎樣的?營運主體是個什麼性質的公司?”北京某三甲醫院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說,目前醫院對資訊化乃至數字化建設越來越重視,但是現在面臨的是機制問題,即哪些投入該由醫院出,哪些投入該由政府出,哪些投入該由企業出。

在業内看來,京醫通“停運”一事也暴露了醫院資訊化建設過程中面臨的一些問題。

北京鼎臣醫藥創始人史立臣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京醫通已經在北京30多家醫院建構了挂号、就診、線上支付、複診等功能子產品,一旦停運,會造成混亂。

在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盤和林看來,京醫通的問題本質是一場内部糾紛。未來市場化的醫療數字化平台也不一定隻由公益組織當主角,企業完全可以成為這一領域中流砥柱。

(編輯 喬川川)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