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家醫院每天接急診近500人次,産婦說娃比核酸報告先出來

這家醫院每天接急診近500人次,産婦說娃比核酸報告先出來

急診醫護人員忙碌地接診120送來的病人。本文圖檔 均為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 供圖

“今天的急診中班一輩子永生難忘了,不吃不喝不休息,全程沒停過,衣服濕透……”4月17日晚上,來自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簡稱上海十院)急診搶救室90後護士牛阿晴感慨。

為了打通生命救治的最後一公裡,上海十院急診科的全體醫護人員堅決響應号召,24小時不間斷堅守在急診崗位上,單日最高接診量近700人次,堅定守護着生命的綠色通道。

急診搶救室裡多是危重症患者,穿上防護服,一進去就是幾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休息,衣服常常濕透,繁忙的事務和搶救生命的壓力對這樣一位90後護士來講,或許過于沉重。“心裡也會有波動,也不敢告訴家人……”牛阿晴的聲音有些哽咽卻堅定地表示,“還好有急診科這個大家庭,有其他科室的兄弟姐妹來支援,大家互相打氣互相鼓勵,我們什麼風浪都經曆過,一定能夠戰勝。”

這家醫院每天接急診近500人次,産婦說娃比核酸報告先出來

運送急診病人。

面對複雜嚴峻的疫情形勢,急診急救無疑是健康守護中最艱巨的戰場之一。上海十院急診團隊在主任陳豔清和莊育剛帶領下,克服多線支援的種種困難,全員堅守,持續作戰,堅持保障醫療救治不斷線;護士長姜金霞和杜雲海既要總體協調好急診護理安排,也是“急診一家人”的大家長,在救治工作與防護工作的壓力面前,解決困難、鼓舞士氣、凝聚力量。這支經受得住考驗的鋼鐵團隊,也在戰場上不斷完善工作流程,提升應對能力。

一位來自封控區的阿婆因為氣急、心衰,由120救護車送到醫院,急診醫生通過問診了解到患者原先就有慢性腎功能不全,此時狀态已不能完全平卧,幾天來尿量隻有300到400毫升,檢查後發現其肌酐水準嚴重高出正常範圍。情況危急,急診醫生将阿婆送入了急診“緩沖區”,立即上血濾機進行緊急血透。

這家醫院每天接急診近500人次,産婦說娃比核酸報告先出來

急診手術。

莊育剛介紹,急診樓設定了多個緩沖區,對病人情況及時研判。在快速抗原篩查和正常核酸檢測後,醫護會穿上“大白”先行開展搶救。兩次緊急血透後,阿婆轉危為安,順利出院。

當然在急診團隊的背後,上海十院的急診急救戰場也離不開各專科的協同作戰。

一名中年男子在家操作工具不當,造成前臂近端接近20厘米的傷口,肌肉斷裂,血流不止,當120送到十院急診的時候,病人很擔心自己近期沒有核酸報告會不會耽誤治療,但在快速抗原篩查陰性後,骨科創傷中心主任鄭龍坡安慰他:“不用擔心,馬上給你縫合傷口,會處理好的。”穿着防護服進行精細操作,對技術已經非常娴熟的醫生來說也是新的挑戰,鄭龍坡細緻操作手中的縫合線,22針,平整均勻,血止住了,手臂運動也基本恢複正常,原本擔心恐懼化作了滿滿的感激感謝。

而在隔離艙病房裡,通過急診綠色通道收治的一名封控小區高齡産婦,順利生下了一個2850克的男孩,産婦及家屬不由感歎“娃比核酸報告都要先出來”,對婦産科醫護人員給予的關心照顧連聲道謝。這已經是自3月13日以來特殊病房裡迎接的第23個小生命了,背後是婦産科程忠平主任、周健紅主任及整個醫護團隊全情投入的守護。

78歲男性患者,120送到十院急診的時候已經意識不清、肢體偏癱,腦卒中中心接診醫生初步診斷患者為腦卒中,影像檢查提示患者大腦中動脈狹窄後急性閉塞所緻大面積腦梗死。卒中中心主任劉學源積極協調,在為患者完成核酸采樣、等待快速檢測結果的同一時段内,急診取栓術就已經在嚴密的防護措施下開始了。

身着厚重的鉛衣,再罩上防護服,主任張全斌和副主任周曉宇帶領團隊,經過SWIM取栓、球囊擴張、支架植入等一系列高難度操作,患者梗阻的腦血管恢複通暢,此時距患者上手術台僅僅過去了50分鐘,及時的手術為患者挽救了更多寶貴的神經細胞。術後當醫護們脫下防護服及鉛衣時,手術服上已浸滿了汗水。

近幾日,上海十院的急診平均每天接診病人接近500人次,每天接收120救護車60輛,胸痛中心、腹痛中心、泌尿外科、耳鼻咽喉科、眼科、口腔科、麻醉科、放射科、超聲科、檢驗科……醫護人員們不眠不休,用醫者擔當守護着生命健康。

這兩天,連續工作多日的牛阿晴被醫院“強制休息”,但她還是牽挂着團隊的兄弟姐妹們,她對護士長說:“如果需要,随時叫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