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最美媽媽”班書舉:二十餘載精心撫育 六個孩子視如己出

二十多年來,班書舉用微薄的收入支撐着一個破碎的大家庭,克服經濟和精神的重重壓力,義無反顧地扛起養育六個孩子(四個非親生)的擔子,她是孩子們心中的“最美媽媽”。2018年12月班書舉被評為首屆“玉河村十大好人”,2019年12月被評為“臨沂好人”,2020年9月被評為“中國好人”候選人。

“最美媽媽”班書舉:二十餘載精心撫育 六個孩子視如己出

一個人承擔三家人的希望

班書舉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經人介紹,1989年與丈夫結婚後,兩人共同生活,把日子打理得井井有條。天有不測風雲,婚後不久,平靜幸福的日子被接二連三的意外打破了。

班書舉丈夫的大哥大嫂因病先後去世,留下一個10歲的女兒無人照料,班書舉和丈夫決定把孩子接到自己家中撫養。班書舉丈夫的二哥身體不好,二嫂是外鄉人,精神失常,常年服藥維持。2006年二嫂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2008年又生下一個男孩。看到二哥二嫂兩人沒有撫養孩子的能力,班書舉心疼孩子,将三個孩子抱到自己家中撫養,還要照料好二嫂的起居生活。“大人苦點累點不算什麼,但是孩子那麼小,不能沒有人管、沒有人疼。”班書舉說,不能給他們物質的富裕,但是會讓他們和别的孩子一樣健健康康地長大。

然而禍不單行,不幸的事情再次降臨在這個家庭。2009年,班書舉的丈夫在工地打工過程中不慎遭遇意外,不幸離世。當時班書舉已經懷了二胎(第一胎是女兒),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後,她一下子癱倒在地。在親友和鄰裡的幫助下,處理完丈夫的後事,班書舉由于精神壓力過大曾數次崩潰痛哭。一想到眼前嗷嗷待哺的5個孩子和自己即将出生的孩子,她告訴自己一定要堅強,孩子還等着她、指望她,一定要用自己全身心的愛把六個孩子都撫養長大。

從此,班書舉開始了獨自撫養六個孩子的艱辛生活之路,這一堅持又是十多年。開始的幾年日子是最難的,六個孩子中,除了大姐二姐上學,四個孩子年齡相差不足兩歲,都需要人時時照顧。在村民看來,班書舉是一個鐵人,看到的都是她陀螺一樣忙碌的身影。日子過得再清苦,看着孩子們一天天長大、懂事,班書舉的心裡是富足的。

視如己出點贊最美媽媽

家裡的六個孩子都叫班書舉“媽媽”,她不分親疏,對待幾個孩子“一碗水端平”。早上是班書舉一天中最忙碌的時候,每天5點起床,開始給孩子們做飯。吃完飯之後,她騎着電動車先将老二送到學校,回來後幾個小點的孩子也吃完飯,她再騎着三輪車将其他四個孩子送到學校,再去打些零工,擠點時間還要忙活下地裡的活兒。

班書舉總是盡心盡力地為孩子們着想,而對自己隻要能應付過去怎麼都行,因為要省錢給孩子們上學,她一件衣服一穿就是好幾年,吃一個饅頭就能撐一天。即使再貧窮,班書舉對孩子們的教育也從不打折扣。要強的她教育孩子自強自立,不要随便接受别人的饋贈,想要的都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對于别人的幫助要充滿感激。

班書舉一直教導孩子們在學習和生活上要懂得分享、學會感恩,六個孩子對家裡的活兒從來都是搶着幹,有點好吃的都互相禮讓。有一次,班書舉看到路邊的香蕉搞特價,才9毛錢一斤,想到孩子已經很久沒有嘗過這水果了,她就狠狠心買了5元錢的,想到孩子們見到了肯定會很高興。哪知看到班書舉手裡提着的香蕉,幾個孩子立馬就“生氣”了,嫌媽媽亂花錢,嫌媽媽買了自己“不喜歡”吃的,二女兒一邊“氣鼓鼓”地生氣,卻又默默将一根香蕉切開成六瓣,先給班媽媽最好的一瓣,又給眼睛從未離開過香蕉的弟弟妹妹們一人一瓣。這麼多年過去了,香蕉的香味,摻雜着心酸與欣慰,深深刻在了班書舉的心中。

物質貧窮不能阻擋精神富有

班書舉獨自撫養六個孩子的事迹在當地廣為傳頌,受到村民的稱贊。在這二十多年裡,無論再苦再累,她從未向上級主動伸過一次手,從未反映過自己的困難。無論誰問起,她總是笑着說:“我自己的事都是小事,集體的事、國家的事才是大事,我不會因為我的小事影響了大家的大事!”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這是班書舉給自己定的底線準則,她深知知識文化對個人、對家庭、對社會的重要意義。班書舉一直告誡孩子們要好好學習,不論何時何地,都要以學習為先。以前幾個孩子比較小,都是班書舉奔波在不同學校之間來回接送,現在孩子們長大了,大女兒早已為人妻為人母,其他5個孩子放學回家,寫完作業等媽媽回家已經成為這個家的慣例。昏暗的燈光和斑駁的舊飯桌前,常常是二姐先寫完作業,再輔導弟弟妹妹學習,懂事的二姐更是在做完作業後就主動去做飯。班書舉不管自己承受多大的委屈和困難,都堅定地向孩子們承諾要讓他們都完成學業,幾個孩子也都特别懂事,在班級裡學習成績都屬于佼佼者。

一個普通的農家婦女養大六個孩子,這一路的辛酸與艱辛隻有班書舉自己知道,生活中随處遇到的磨難,堅實了她羸弱的肩膀;孩子們茁壯成長的腳步,堅定了她生活的信心。“孩子是我的未來,也是我們國家的未來,養好他們、教好他們是我應該做的。”

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班書舉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诠釋了“愛”的真谛,用二十餘年的辛苦付出和無言大愛踐行着為人妻、為人母的高貴品質。班書舉就像一部行走的精神詞典,讓我們重新審視什麼是大愛,什麼是責任,什麼是信念,什麼是無私……她的身教言傳和樸實無華,散發出沁人的芳香,她身上的寶貴品質化為愛的“接力棒”,在整個梅家埠街道、整個河東區乃至整個社會大家庭裡代代相傳、深深紮根。

臨報融媒記者 梅香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