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甲旁減”至今無有效藥物

人民日報健康用戶端記者 邱 越

閱讀提要

◆中南大學湘雅二院代謝内分泌科主任醫師謝忠建教授介紹,據推算,大陸目前的甲旁減患者大約在40萬人左右。由于頸前手術中損傷或切除甲狀旁腺的患者占78%,還有一小部分是由于遺傳或自身免疫性疾病而導緻的。

◆除了難以穩定的血鈣名額,甲旁減患者還面對着血液中鎂、磷、鉀等多項名額的頻繁波動。時常有患者突發嚴重低鈣引起嘴歪、眼斜、房顫,被120搶救;有的因長期補不上鈣導緻癫痫樣發作;有的因常年磷高導緻腦基底節鈣化。

◆對甲減患者來說,他們需要吃優甲樂來補充甲狀腺激素,但斷藥一兩天幾乎不太影響他們的生活,而對于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患者來說,一頓鈣片不吃就會引起手腳抽搐、心髒抽搐、癫痫等嚴重的問題。

“我得甲狀腺癌35年,2010年接受甲狀腺全切和淋巴清掃術時被切除全部甲狀旁腺,由此患上了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至今12年了。我感覺甲旁減給我生活帶來的痛苦甚至比甲狀腺癌還要嚴重。”3月31日,海棠(化名)對健康時報記者說。

甲旁減,即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症,是一種罕見的内分泌疾病,患者會因為甲狀旁腺激素(PTH)分泌過少和(或)效應不足導緻全身鈣磷代謝紊亂,引發以低鈣血症為主的短期症狀及長期并發症,如腎結石、腎鈣質沉着症、腎功能不全、顱内鈣化、白内障等。目前尚無針對性的有效的治療藥物。

“甲旁減”至今無有效藥物

海棠用文字記錄下自己與疾病共生的故事。圖檔源自@天涯風吹海棠陣陣香。

每天都像在生死邊緣

在做完甲狀腺全切手術的第二天,海棠得知,手術切除的不僅有甲狀腺,還有四個甲狀旁腺。從那一天起,她需終身補鈣。

“術後為了補鈣,我連續打點滴200多天,一天都不能斷,到後來手、腳的血管都被針頭紮爛了,手背和腳背還都有大面積的淤青。”海棠說。

之後,海棠不得不換成口服鈣片,可經過多次碘131治療後,腸胃功能嚴重受損,導緻一天8粒骨化三醇和8粒鈣片的量仍然無法讓她的血鈣維持在正常水準,低血鈣頻繁發作。

“低血鈣期間,我常常四肢抽麻,有嚴重的走蟻感,嚴重時雙腳甚至無法走路,好幾次連夜去急診。此外,因缺乏甲狀旁腺素的調控,血鈣波動大,曾經也因高鈣危象而急診搶救。感覺自己随時在生死邊緣徘徊,非常痛苦。”海棠這樣描述現在的生活。

除了難以穩定的血鈣名額,甲旁減患者還面對着血液中鎂、磷、鉀、二氧化碳等多項名額的頻繁波動。海棠告訴健康時報記者,“我們病友群裡,時常有病友突發嚴重低鈣引起嘴歪、眼斜、房顫,被120搶救;有的因長期補鈣補不上導緻癫痫頻繁發作;有的因常年磷高導緻腦基底節鈣化;更常見的是患病時間長的病友罹患腎結石、白内障和器官鈣化等疾病。”

中南大學湘雅二院代謝内分泌科主任醫師、中南大學代謝内分泌研究所所長謝忠建教授介紹,目前甲旁減在大陸尚無大規模流行病學資料。根據美國一項人群研究的資料顯示,美國甲旁減的患病率約為37/10萬,另一項研究顯示日本的甲旁減患病率約為26/10萬,按此資料推算,中國目前的甲旁減患者大約在40萬人左右。而在國内目前已知的甲旁減患者中,由于頸前手術中損傷或切除甲狀旁腺的患者占78%,此外還有一小部分是由于遺傳或自身免疫性疾病導緻。

“近年,随着甲狀腺癌發病率提升,甲旁減的患者也呈增長趨勢,甲旁減的急性臨床表現有抽搐、喉痙攣、喘鳴、驚厥或癫痫樣發作等,長期來看,患者還會出現焦慮、抑郁、白内障、高尿鈣、腎結石、中樞神經系統鈣化等情況。”謝忠建教授說。

治療困境至今無解

“目前全世界針對甲旁減的治療主要都是以活性維生素D聯合補鈣的方式來維持患者的血鈣水準,但這種治療方案隻是一種對症治療,激素替代治療才是内分泌腺體功能減退的最優選擇,可目前全球尚未研發出理想的激素替代藥物。”謝忠建教授說。

沒有針對病因的藥物,患者隻能被被暫時緩解症狀,海棠曾目睹了多位病友因無法通過藥物控制血鈣而突發癫痫或心髒抽搐,最後被急救車拉走搶救。

“即便通過補鈣使我們的血鈣名額達标,也不一定能讓身體真正感到舒适,更不一定能保證我們能應對生活的突發情況,比如情緒波動、溫度的變化或遇到生理期等,都有可能引起突發的低血鈣。”海棠說。

據海棠回憶,有一年夏天,由于天氣炎熱外加當時所處環境不通風,導緻她大量出汗。雖然剛吃藥不到半小時,她還是出現抽搐症狀。她立刻意識到是血鈣出問題了,迅速連續補充2次劑量的藥量,一個小時後抽搐的症狀才逐漸緩解。

“由于身體完全沒有自我調節血鈣的能力,遇到一些特殊環境就會導緻突發的低血鈣。這些環境我們沒辦法預料,隻能随時防備。我現在出門都備着3天藥量,以應付突發狀況。”海棠說。

“甲旁減”至今無有效藥物

海棠用文字記錄下自己與疾病共生的故事。圖檔源自@天涯風吹海棠陣陣香。

據謝忠建教授介紹,人體對血鈣有一個精密的調節系統,一旦人體感覺到血鈣濃度下降了,甲狀旁腺就會加快合成并分泌甲狀旁腺激素,同時作用在骨骼、腎髒和腸道,這些器官會有機地分工合作,比如骨骼增加骨吸收釋放鈣質、腎髒合成活性維生素D并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進而形成一個完善的血鈣調節機制。而活性維生素D聯合鈣劑的治療方案隻能作用在腸道,且半衰期短,藥效維持時間也很短,效果自然無法與甲狀旁腺激素的調節功能相相提并。

“目前,甲旁減的治療存在四大治療困境。”謝忠建教授指出,一是患者的血鈣水準難以穩定,在使用活性維生素D聯合鈣劑進行治療的患者中,大約隻有一半這種患者的血鈣能穩定在正常區間;二是患者血鈣和尿鈣的水準難以兼顧,常常血鈣達标,尿鈣卻超标,導緻腎髒并發症風險大大提高;三是患者異位鈣化的情況難以改善,尤其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鈣化将給患者生命帶來很大的風險;四是即便各名額都控制在正常範圍内,患者仍然常常出現焦慮、抑郁等情況,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多款激素替代藥物國外獲批,但效果并不理想

“對甲減患者來說,他們需要吃優甲樂來補充甲狀腺激素,但斷藥一兩天幾乎不太影響他們的生活,而對甲旁減患者來說,一頓鈣片不吃就會引起手腳抽搐、心髒抽搐、癫痫等嚴重的問題。”海棠說。

關于甲狀旁腺激素的研究和開發實際上已進行了多年,目前,國外也有一些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症的甲狀旁腺激素藥物獲批用于治療甲旁減,如重組人甲狀旁腺素(1~34)和新型重組甲狀旁腺素(1~84),但這些藥物始終沒能得到廣泛的的用。

2015年,美國FDA準許新型重組甲狀旁腺素(1~84)用于治療難治性的甲旁減。該藥物的Ⅲ期臨床試驗——REPLACE 研究顯示:50~100微克/天、1次/天的皮下注射新型重組甲狀旁腺素(1~84)能有效降低成年甲旁減患者對鈣劑和維生素D的需求量,43%的患者能夠停用維生素 D,并且鈣劑需要量也減少至每天500毫克以下。

“由于這兩種藥物都沒能解決半衰期的瓶頸問題,遠遠達不到維持人體全身鈣磷代謝平衡的目的,因而大多數使用該藥物的患者仍需要繼續服用鈣劑和活性維生素D,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用藥負擔,且新型重組甲狀旁腺素(1~84)對于尿鈣的改善欠佳,并且由于長期使用有引起患骨肉瘤的潛在風險,國内外指南僅推薦其用于正常治療難以控制時的補充治療方案。”謝忠建教授說。

謝忠建告訴健康時報記者,内分泌疾病患者的治療需求非常樸實,就是需要什麼激素就補充什麼激素,不過重組人甲狀旁腺素(1~34)和新型重組甲狀旁腺素(1~84)都是主要用于治療骨質疏松的藥物,與治療甲旁減的作用機理并不一樣。治療甲旁減的藥物需要将其血藥濃度持續穩定在正常生理水準範圍,但目前獲批的藥物中還沒有一款能做到這一點。

“聽說現在已經有長效的甲狀旁腺激素的藥物正在進行臨床試驗,我們非常期待科技的進步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曙光,能讓我們真正脫離疾病折磨的痛苦,過上更有品質的生活。”海棠說道。

參考資料:

Mannstadt M, Clarke BL, Vokes T,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recombinant human parathyroid hormone (1-84) inhypoparathyroidism (REPLACE): a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randomised, phase 3 study. Lancet DiabetesEndocrinol, 2013, 1(4): 275-283。

最新進展:甲旁減長效治療藥國内已進入III期臨床試驗

TransCon PTH是一種甲狀旁腺激素長效治療藥物,用于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成人患者。該藥物由丹麥生物制藥公司AscendisPharma開發,中國上海維昇藥業負責該治療方案在大中華區的開發和推廣,目前正在國内進行三期臨床試驗。

維昇藥業CEO兼董事盧安邦告訴記者,雖然TransCon PTH國内外均尚未獲批上市,從國外的III期臨床資料來看結果是非常好的。3月在國外的III期臨床試驗獲得積極資料:與對照組相比,TransCon PTH組主要複合終點和所有關鍵性次要終點均出現統計學顯著改善,78.7%的治療患者達到了主要終點,對照組患者這一數值為4.8%。

盧安邦指出,該藥物使血鈣和尿鈣水準、血清磷酸鹽水準、骨轉換正常化,或能解決甲狀旁腺功能減退患者的短期症狀和長期并發症。TransCon PTH也獲得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孤兒藥資格。

基于國外的臨床試驗資料良好,該藥物在大陸的III期臨床試驗已于2021年5月獲得準許,首例患者也已于當年成功入組。盧安邦告訴記者,目前在中國的III期臨床試驗招募仍在進行中。計劃在7家醫院展開,要招募500名名願者。“如果國内三期臨床順利的話,或許未來甲旁減患者每天注射一針激素便可以恢複與普通人一樣的生活。” 盧安邦說。(邱越整理 )

相關閱讀:

差點被放過的甲狀旁腺瘤

我于2013年12月12日在美國佛羅裡達州坦帕總醫院做了甲狀旁腺瘤摘除手術,瘤體大小1.6厘米×0.7厘米。失眠、亢奮、無力……這顆瘤子折磨了我6年,甚至一度“躲”過了一些醫生的診斷。

2007年,我開始出現失眠、亢奮、睡不好覺等症狀。神經科醫生建議我增加鍛煉。可是,我不鍛煉就已經沒力氣了。晚上10點半躺下,12點就會從深睡眠狀态醒來,有時500米的路走了一半,就突然沒力氣走完下一半。

其間,也做了甲狀旁腺素檢查,結果顯示數值在正常範圍内。看内分泌專科醫生,查了甲狀旁腺全套,結果顯示血鈣低于正常高限,血VD低于正常低限,甲狀旁腺素正常,24小時尿鈣接近正常高限,同位素掃描什麼瘤子、結節都沒看見。診斷不是甲狀旁腺疾病,治療的方法是補VD、補鈣。然而治療後,血壓更高,心率紊亂愈加嚴重,胯骨疼得睡不好覺,走路邁不開步。

最後,我想到上網查詢。甲狀旁腺疾病診斷标準讓我茅塞頓開:隻憑“血液中鈣曾經高于正常高限”就足以診斷甲狀旁腺疾病。随即,我選擇進行手術。

更加先進的同位素掃描結果清楚地顯示了我甲狀旁腺左側的瘤子!最終症狀終得緩解。

據健康時報2014年6月6日總第1126期20版,美國馬裡蘭州陳可清文

“甲旁減”至今無有效藥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