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附家長會火出圈,宇宙名校果然沒讓人失望過……
米粒媽愛分享
2024-05-31 09:00釋出于北京育兒領域創作者
文 | 米粒媽
前些天,人大附家長會上的一張圖,在各個家長群裡被傳瘋了。

宇宙名校果然沒讓人失望過,這一條條、一件件,紮心又真實。
可能家裡娃還小的沒有這麼深的感受,等孩子到了五六年級,就會發現,學習也好、生活也好,家長能幫的、能做的,越來越有限了。
家長圈不是一直流傳着一條鄙視鍊嗎?(無關學曆和财富哈~)
鄙視鍊最頂端的,是孩子已經考上大學的家長,無事一身輕,有錢又有閑;
次頂端的,是孩子還沒上學的家長,沒有升學和擇校壓力,帶娃轉戰各種興趣班,憧憬着以後上清華還是北大,混藝術圈還是走競賽;
“三等公民”,自然就是小初高家長哈哈哈,各有各的卑微。
國小還能對孩子的學習指點江山,偶爾河東獅吼一個,等到了初高中,家長就隻有一條:把飯做好!
看了人大附家長會上的那張PPT圖,不得不說,名校就是名校,對家長的要求都不一樣。
“學生是司機,家長是副駕駛”這個說法,太形象了,一秒get到精髓。
咱們來一條一條看哈——
切記不要搶方向盤,不要在旁邊一直念叨開得不好,不然你行你上;
學習說到底是孩子自己的事,當我們感慨孩子考不上名校,無緣985的時候,也要想想,自己當年考沒考上清北。
好,也許你就是清北家長,可能還是“三清”呢,這樣的家長在海澱一抓一大把,各種名校組合,什麼清華碩士爸爸+人大博士媽媽,中科院博士爸爸+藤校媽媽……
我們經常說,自己的孩子很難考上自己的母校了,這是絕大多數帝都“考二代”的心結,不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恰恰因為一代勝過一代,牛娃都通貨膨脹了,100分的牛,已經變得普通,周圍多的是200分、300分的牛。
那麼就不得不說到——
不要把當年開拖拉機的經驗反複說,現在開的是電車;
有一說一,咱們當年,但凡家裡重視點教育,升學、工作就不會太差。咱們那時候哪有什麼“大國文”?國小四年級開始學英語,已經赢在起跑線上了。國中、高中,學校名正言順掐尖,組建實驗班,用最好的師資,吃最豪華的小竈,推舉着你考名校。
我覺得媽媽們還相對克制,隻是在心裡默默懷疑孩子的智商到底随了誰。但很多爸爸,真的特别喜歡把自己當年“不費吹灰之力”考上清北複交、競賽拿獎、保研的這些故事,講給孩子。
時代不同了,對孩子的要求不同了。以前“寒門出貴子”,現在哪那麼容易?
我之前在《看了我爸的聯考試卷,再看看兒子的作業,我淩亂了》裡跟大家分享過,米粒外公是當年恢複聯考後的第一屆大學生,當年怎麼說也是考上了湖北數一數二的大學,但我有一次偷偷看了米粒外公的聯考試卷,真是驚呆了!
有段時間,米粒外公的檔案在自己手裡放着,我翻抽屜的時候發現了,正好牛皮紙檔案袋的側面已經磨漏了,我悄悄把裡面的檔案拿出來,瞅瞅都有些啥。
不看不要緊,居然還有米粒外公的聯考卷。數學卷我記得特清楚,有一道題是sin30°+cos60°……當時我内心os:好歹也是聯考吧,就這?
米粒外公後來知道了,就開始跟我憶當年:他們農村的高中老師自己都沒上過大學,他就和其他3個想考大學的農村小夥子逃課,去後山上複習,互相講解,互相探讨,沒想到那一年,聯考考的很多題都是書上例題
是以米粒外公經常感慨,現在孩子太難、太累了。
沒錯,現在孩子,家家都有助推器,各種名師課、各種原版書,父母有些也能下場輔導,但怎麼不說,現在對孩子的要求也高呢。
我同僚說,有一天她5歲的兒子問她:媽媽,你知道“安史之亂”嗎?
同僚說,當然知道,安祿山麼……還沒往下說,兒子又問,那你知道“史”是誰嗎?同僚愣住了。她一路學理工科,當年中學學曆史就是背背老師畫的重點,完全沒印象。
她家娃脫口而出:“史思明”,然後把安史之亂前前後後講得頭頭是道。
其實這樣的瞬間特别多,我經常看米粒做的題、讀的書,心裡就默默對标我當年這麼大的時候在幹嘛。
現在的孩子,一二年級就抱着英文原版《哈利波特》去啃,上知天文下知地理,10個裡面9個會樂器,背的小古文是我們沒學過、更沒聽過的……
是以,千萬别在孩子面前秀優越感、也别瞎指導。時代變了,拖拉機現在不能上高速。
默默看導航,關注周邊路況,快走錯時提醒一下
孩子是小嬰兒的時候,我們家長做喂養者、撫育者,關注吃喝拉撒,生病吃藥,晚上陪睡。
孩子要上學了,我們給他們選好的駕校、适合的教練,老師教開車,我們做陪練,平時練車的時候,給予一些經驗指導,交通法規幫着多熟悉。等到了高年級、到了中學,家長要學會放手,适時閉嘴。
但不是徹底退出。
沒有成年之前,我們還是要看着導航,關注路況,以免他們走錯路,或者開溝裡去。
僅此而已。
已經走錯了,趕緊說:“沒關系,不就多繞幾公裡!”
孩子是親的,哪怕走錯了路,埋怨也于事無補。
做好心理建設,給足情緒價值。中年人,最懂什麼是“情緒穩定”。
及時調整導航。
最近在年輕人中,不是特别流行一句話麼——人生是曠野。
咱們中年人什麼時候能有這“松弛感”就好了
但真心的,希望孩子們該努力努力,該松弛松弛,就是我常說的“雞過程,佛結果”。努力過了,結果也許暫時沒有令你滿意,但沒走到最後,誰又能輕易下結論,這不是最好的安排呢。
現在的孩子,學習壓力大,心理壓力更大,常常有些孩子敏感又小心,最後關上了自己通往世界的大門
是以,如果孩子開車走錯了路,趕緊告訴他們:沒關系,多繞幾公裡有什麼關系,還有美妙的風景,不該被辜負。
特别讨厭副駕駛啥也不幹,睡大覺刷抖音
這其實是對家長最基本的要求。
我小時候,米粒外婆一直陪我寫作業到高中,但她不管我寫什麼,隻是拿着一本書,安靜地坐在旁邊,借着我台燈的燈光自己讀書。
我記得當年很多同學都會抱怨,父母讓自己在房間刷題、寫作業,但是他們卻在客廳裡看電視,《還珠格格》裡的《當》一遍又一遍地想起,誰寫得進作業啊……
不要求家長坐旁邊工作、學習,但至少不要打擾。我一個朋友就經常跟我吐槽,她每天晚上陪孩子寫作業,她老公在客廳裡刷抖音,哈哈哈地笑,最後朋友忍無可忍,跟老公約定:在家如果不能保持安靜,就呆在車庫裡,抖音刷夠了再回來。
打開零食或者削水果的時候,遞點吃的到嘴裡
其實孩子上了中學之後,家長能做的真的不多了。
孩子需要補課,就找老師;孩子喊餓,趕緊做飯;孩子約同學出去,多給點錢;孩子有心事,默默聽着(如果人家願意講給你)。
後勤工作做好,就足夠了。
看到沒?孩子大了,由不得你不退出,是以趁他們還沒大,打好基礎、養好習慣,最重要的是保持好親子關系。
米粒媽之前看過這樣一個段子:養一個孩子,就像發射衛星,花費十幾二十年心血,來確定每個環節和資料的精準無誤。
考上大學,就算衛星發射成功了,慢慢地,它會消失在茫茫的外太空,隻剩下定期不定期發回來一些微弱的信号……打點錢……打點錢……
你把錢打了過去,各種叮咛囑咐,衛星又消失了,隔了好久,又發回來一些微弱的信号……别叨叨……别叨叨……
覺得自己又好笑又悲催是不是?
更悲催的是,等信号穩定了,你又要掏出大半個家底,歡天喜地給人家建空間站
個人簡介:@米粒媽愛分享 米粒媽,美國海歸,海澱家長。專注學習幹貨、教育經驗和升學。
檢視原圖 1.76M
-
人大附家長會火出圈,宇宙名校果然沒讓人失望過…… -
人大附家長會火出圈,宇宙名校果然沒讓人失望過…… -
人大附家長會火出圈,宇宙名校果然沒讓人失望過…… -
人大附家長會火出圈,宇宙名校果然沒讓人失望過…… -
人大附家長會火出圈,宇宙名校果然沒讓人失望過…… -
人大附家長會火出圈,宇宙名校果然沒讓人失望過…… -
人大附家長會火出圈,宇宙名校果然沒讓人失望過…… -
人大附家長會火出圈,宇宙名校果然沒讓人失望過…… -
人大附家長會火出圈,宇宙名校果然沒讓人失望過…… -
人大附家長會火出圈,宇宙名校果然沒讓人失望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