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在美國一天賺走1.5億,這可能是中國創業故事中,最戲劇性的案例

最近,有一家上市公司特别熱,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還上了熱搜。

他就是,把檢測生意做到美國去的九安醫療。

作者想寫一寫這家公司。因為,九安醫療可能是中國創業故事中,最戲劇性的案例。

裡面有很多東西,值得思考。

在美國一天賺走1.5億,這可能是中國創業故事中,最戲劇性的案例

如果還沒聽說過九安醫療的朋友,我先大概講述下,他們的背景。

九安醫療是一家1995年成立的公司,你沒看錯是1995年。查這家公司的時候,作者驚呆了,1995年到現在有27年了,相信大家也好奇,為何27年的今天才火出了圈。

這段故事,我會在後面講。

九安醫療的創始人名叫劉毅,作者幹過10年财經媒體記者,從來沒聽過這麼一個人,名氣跟作者前面寫的“500億獨角獸無人接盤,70歲劉姝威呼救,又一創業天團吹不下去了”裡的柔宇科技創始人劉自鴻,名氣“天壤之别”,可謂一個泥巴裡,一個天空上。

在美國一天賺走1.5億,這可能是中國創業故事中,最戲劇性的案例

總之,劉毅就是沒名。他為什麼沒名?一個是,九安醫療以前不火,另一個是,他為人低調。

相關資料顯示,劉毅1967年出生在安徽,畢業于天津大學分析儀器專業,大學期間當過班長、學生會主席。畢業後去了一家儀器廠工作,幹了一年去南下闖蕩。

在一個幹醫療器械的民企,從普通員工幹到了高管。

整體來看,劉毅的經曆并不出彩,跟那種清北出來,跑到美國斯坦福讀書,在全球頂尖科技巨頭上班,又回國創業,吸引融資的精彩路徑,完全相反。

劉毅的經曆非常普通,卻符合一個人創業的邏輯。

那麼,劉毅為何要從民企高管辭職?

關于這個問題,我查閱了很多資料,也從同行口中找到了一些線索。“當年劉毅離開民企,是覺得中國缺乏自主創新的醫療器械産品,他不認為,外國産品就該比中國強。”

由于這個說辭類似坊間傳聞,隻能當作劉毅選擇創業的一個線索。

1995年,劉毅回到了天津,号召有點能力的同學一起吃了個飯,大談自己要創業的想法,至于幹什麼,他想做電子血壓計。一頓飯後,他和其中一些同學成立了九安醫療。

在美國一天賺走1.5億,這可能是中國創業故事中,最戲劇性的案例

下面開始出現一些戲劇性内容,建議不要“氣憤”。

這家公司在1995年——2004年間,于國内醫療器械市場都沒什麼風浪。

直到2005年,劉毅和團隊把德國市場開拓後,公司才好轉起來。

寫到此處,是不是感覺有點“奇怪”。對于這個問題,我咨詢了一個年長的媒體人。

他是這麼說的“當時國内醫療器械公司習慣海外産品國内代銷,國内市場對海外品牌認知度很高。”也就是說,大家可能都喜歡買外國貨,九安醫療這種民營公司很難擁有市場。

作者覺得,很有道理。就像以前我們都喜歡吃洋食品,買耐克、阿迪的鞋,用洋貨,覺得牛。也就最近幾年,消費者意識提升,國貨崛起,國産品牌銷量才慢慢緩上來。

如果回到九安醫療的那個時代,不買他們的産品,可能就不奇怪了。劉毅和團隊要吃飯,要發展,他們就跑到國外去開拓市場,結果被德國人看上了,買入大量電子血壓計。

雖然有了德國市場,九安醫療在國内還是平平無奇。

跨國生意成本太高了,讓這家公司一直虧損。

直到2010年,戲劇性一幕又出現了。

蘋果竟然會跟九安醫療合作。起因是,後者搞出全球第一個能在iPhone、iPad上進行血壓測試的工具。原來,不動聲色的5年,劉毅跟團隊做起醫療智能軟硬體裝置。

關鍵是他們得到了蘋果的認可,乘着東風去美國矽谷開了子公司。

在美國一天賺走1.5億,這可能是中國創業故事中,最戲劇性的案例

那個子公司的英文品牌名叫“iHealth”。請記住這個英文,他将創造奇迹。

很多人都清楚,現在大名鼎鼎的小米,是雷軍受喬布斯影響,自感智能風暴會席卷全球,在2010年成立的公司。按時間推算,九安醫療的産品2010年就得到蘋果認可,簡直不可思議。

劉毅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在一個智能不發達的年代,他的前瞻性超乎想象。

緊接着,又是戲劇性的一幕。

聽聞,有中國公司獲得鼎鼎大名的蘋果認可,還在美國本土開了子公司。

國内一些券商坐不住了。

他們感歎,“差點就錯過了第一股”。紛紛找到劉毅,告訴他,可以通過上市謀發展。

是不是很戲劇性?

一個中國公司在國内沒人關注,跟外國人合作,跑到國外做生意,才引起關注,要把他們拉到國内上市。在一幫“大師”的教育訓練下,九安醫療成功在國内IPO。

劉毅本以為在國内上市,就可以在國内拿下市場。

自從上市,九安醫療頂着“國内電子血壓計第一股”的頭銜,很多人卻覺得他們是“垃圾股”。

畢竟,看一隻股票是垃圾股,還是潛力股,不就看核心競争力、市場空間、業績、盈利嗎?這些要素,很難從九安醫療的财報中,看出他們到底有多出彩。

電子血壓計,不管是不是自研,本身就不是一種高端技術。至于智能軟硬體,這裡面概念多,真貨少,蹭概念得多,幹實事的少,蘋果也不缺供應商。

在美國一天賺走1.5億,這可能是中國創業故事中,最戲劇性的案例

九安醫療繼續過着平平無奇的日子。

2020年,“全球黑天鵝”襲來,九安醫療抓準風口,公司業務核心向防疫産品中的新冠試劑、抗原檢測轉型。2021年,借助中國抗原檢測出口大勢,去美國做起新冠生意。

還記得,前面讓大家記住的英文名“iHealth”嗎?

正是這家子公司,徹底改變了九安醫療的面貌。

“iHealth”跟美國人打了10年交道,對美國本土市場具有“教化”作用。

到了2022年,九安醫療的抗原檢測試劑盒,在美國更是了不得,賣瘋了。

那麼,美國人為什麼願意買九安醫療的産品?

在美國一天賺走1.5億,這可能是中國創業故事中,最戲劇性的案例

我覺得裡面有兩點原因:第一,可能美國消費者覺得“iHealth”是美國公司,這個就像我們覺得好麗友是中國公司一樣;第二,成本效益高,九安醫療的試劑盒售價為6.99美元,這個價格要比當地不少本土公司價格便宜,且試劑盒可以自行采集,15分鐘出結果。

又便宜又好用,傻子才不買。其實還有一點原因,就是美國東西貴,老百姓不存錢,消費能力高,他們吃一頓快餐需要10美元左右,買一個試劑盒才6.99美元,一點都不貴。

是以,九安醫療迅速在美國建立起龐大的市場。根據九安醫療方面表示,試劑盒月産能實作1億人份,要在2022年實作月産能2億人份。什麼概念?美國3.3億人口,月産能過億,相當于美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可能都用過九安醫療的試劑盒産品。

這個資料讓九安醫療2022年一季度盈利能力,驚呆衆人。據他們釋出的業績預告顯示,公司淨利潤預計達到140億元—160億元,同比增長超367倍。

季度資料拆成天數來看,就是一天能淨賺1.5億元,這個資料太牛了。

九安醫療4月17日晚間還釋出了一則公告,内容是他們的子公司有了最新合同進展。各種利好之下,九安醫療股價半年增長15倍,4月19日股價微跌,但尾盤拉升明顯。

“太賺錢了”、“妖股之王”,這是财經媒體給他的稱呼。而作者看到的卻是,一家處境艱難,熬了27年的公司,因為“運氣”時來運轉,給27年的付出,畫上一個美好的問号。

就像作者開篇提到的内容,九安醫療這個充滿戲劇性的案例,裡面有很多東西值得思考。

作者相信,漫長的27年創業旅途,對于劉毅和團隊來說,肯定危險大于機遇,甚至無比艱難,哪怕一個坎沒扛住,他們也不可能擁有現在的成績。

這又要提到作者前面寫的“500億獨角獸無人接盤,70歲劉姝威呼救,又一創業天團吹不下去了”。作者并不是非要拿柔宇科技與九安醫療,進行對比、去證明什麼。

隻是覺得,是否應該多思考一下,與其去拯救那些吹牛、講故事、毫無創造價值的公司,難道不應該多去關注關注,那些踏實做事,還在艱難前行的創業者嗎?

但願創業者中,能少一點戲劇性的案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