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說話拐彎抹角讓人着急?這還真不是孩子天生不直爽

莉莉又跟6歲的女兒幹仗了,用她的話說,女兒是上天派來懲罰她的。事情的起因挺簡單,孩子做完作業想看電視,又不直接說,開用迂回戰術繞圈子。

她說,“媽媽你看,我作業都做完了”。莉莉好歹是親媽,一看她閨女的樣子,就知道她想幹嘛,莉莉也不說破,就跟女兒說,“是啊,你做得挺快的”。

女兒接着說,“媽媽,我是不是可以放松一下了?”

莉莉故意擰着女兒說,“那你去玩會兒樂高吧”。女兒撅着嘴,不開心了,使勁摔了下手裡的筆。莉莉看到也生氣了,分貝大了起來,“你是想看電視嗎?你想看你就說,你不說就是不想看。”

女兒撅着嘴,硬邦邦的甩出兩個字,“不看”。整個上午都不高興,莉莉也憋着一肚子氣。她跟我說,“我最讨厭她說話拐彎抹角的,想要什麼都不直接說,不給她就生悶氣。”

很多孩子都像莉莉家女兒一樣,心裡想的跟嘴裡說的不是一碼事,家長看着幹着急,難免跟莉莉一樣,一天的心情都受到影響。

孩子說話拐彎抹角讓人着急?這還真不是孩子天生不直爽

孩子的行為背後都有它的原因,如果孩子有話不直說,偏要拐彎抹角,家長先别急着糾正孩子,找到行為背後的原因,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01

孩子說話拐彎抹角,是因為有防衛心理

孩子之是以不實話實說,是因為孩子有防衛心理,孩子不敢說實話,才會表達“雙重資訊”,心裡想的跟說出來的不一樣。孩子表達雙重資訊有以下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中國式客套”,讓孩子學會“言不由衷”。

“中國式客套”存在于很多家庭中。給老人買了新衣服,老人一邊開心的試穿,一邊指責你,“給我買這幹啥,淨花錢,以後别買了啊。”

孩子怯生生的問,“媽媽,我能出去玩兒嗎?”媽媽嘴上說着“去呀,誰不讓你去了,”臉上的表卻是萬分不情願。如果孩子按照媽媽嘴上說的出去玩了,媽媽就不開心,讓孩子對語言的判斷标準産生質疑,會去揣測家人的真實心意。

這些言不由衷的話,會讓孩子心裡充滿不确定感,孩子也會學着這樣表達,原來心裡想這個,可以說成那個。

孩子說話拐彎抹角讓人着急?這還真不是孩子天生不直爽

第二個原因,說真話下場很慘。

雖說成年人的世界裡存在不能“有話直說”的情況,但那也是利弊權衡後的結果。在孩子的世界裡,還是應該率真表達自己,享受天真的快樂,在他長大的過程中,再慢慢加入人情世故的東西,孩子體會過天真,才會享受簡單的快樂。

有話直說可能會讓孩子的處境更糟糕。孩子說“媽媽我想看電視”,媽媽可能會發出一連串的質疑,“就知道看電視,作業做完了嗎?你看人家誰誰誰從不看電視,天天看書,你怎麼不學學人家?”

孩子表達的是真實的想法,缺換來噼裡啪啦一頓批,慢慢地孩子就會選擇讓自己更安全的方式。

不管是因為以上哪兩種原因,都會導緻孩子安全感的缺失,不确定性太多,讓孩子心裡有話不敢說,産生防衛心理,才會藏着掖着的,變成拐彎抹角的孩子。

孩子說話拐彎抹角讓人着急?這還真不是孩子天生不直爽

莉莉家孩子有話不直說,跟莉莉也有關系。莉莉說話就總藏一半,想讓别人頓悟,别人領悟不到她的點,她就少不了抱怨牢騷的,這些都被孩子看在眼裡。

連她跟女兒生氣也是一樣的套路,她嫌孩子有話不直說,她也是一樣。明知道孩子想看電視,偏要擰着孩子來,與其說她是跟孩子怄氣,不如說她在跟自己怄氣。

02

孩子有話不直說,家長要做好這3點

孩子說話藏着掖着,我們不要跟孩子怄氣指責孩子,應該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做到了家長該做的事情。

第一,父母言行一緻,給孩子做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是父母的鏡子,是以,孩子身上出現的這樣那樣的問題,或多或少都有父母的影子。

作為父母,我們首先要言行一緻,不能說一套做一套,讓孩子看着雲裡霧裡的。剛看到鄰居還笑容滿面,關上門就惡狠狠地中傷他人,這也不是君子所為。如果确實有讓你讨厭的人,你可以“君子之交淡如水”,但也沒必要惡意中傷。

家人之間也要學會表達感情,從言語和行動上表達對家人的感謝和愛意,讓家裡充滿愛。孩子也會學會表達,接受被愛和愛别人。

孩子說話拐彎抹角讓人着急?這還真不是孩子天生不直爽

第二,正視孩子的需求,引導孩子表達真實感受

孩子拐彎抹角的時候,我們沒必要跟莉莉一樣擰着孩子來。我們要正視孩子的需求,滿足孩子的需求,同時注重引導孩子表達真實的感受。

拿莉莉女兒來說,當她委婉表達想看電視的願望時,我們可以跟孩子說,“做完作業啦,我猜你是不是想看電視放松一下,那我們就看10分鐘吧。”孩子會很開心,我們可以再多說一句話,“下次你想看電視可以直接告訴媽媽,萬一下次媽媽猜不對不就糟糕了嗎?”

不管孩子用什麼方式表達,我們都要正視孩子的需求,不要強迫孩子用我們喜歡的表達方式。我們隻要讓孩子明白,除了現在的表達方式,他還可以有别的選擇,至于選什麼,就看孩子自己了。

孩子說話拐彎抹角讓人着急?這還真不是孩子天生不直爽

第三,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安全感這三個字幾乎出現在任何一本育兒書籍裡,安全感對孩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安全感是孩子一生的底氣,如果他确信他是被愛的,确信爸爸媽媽的家是堅不可摧的,他就會有無窮的力量和勇氣。

孩子的安全感是如何獲得的呢?

在他是嬰兒的時候,讓他吃飽穿暖,哭的時候抱抱他,無聊的時候哄哄他;

在他蹒跚學走路摔倒的時候,站在他身後鼓勵他,抱抱他;在他跟小朋友有沖突打人或挨打的時候,都出現在他面前,告訴他爸爸媽媽在這裡,不用怕;

他拿着一份不及格的考卷回到家時,給他一個擁抱,接納他的失落,跟他一起分析試卷提高成績。這些行為都會給孩子安全感。

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能解決孩子很多看起來稀奇古怪的問題。

孩子的很多看起來叛逆搗亂的行為,其實都是他在試探,試探父母對他的态度,試探父母有多愛他,能容忍他多少。

孩子說話拐彎抹角讓人着急?這還真不是孩子天生不直爽

孩子說話拐彎抹角的讓你着急,你可以覺得孩子這種說話方式不好,你可以引導孩子改變,但你不能是以就拒絕孩子的情緒,拒絕跟孩子繼續溝通。

每個孩子的表現都不同,有的表現符合父母的期望,有的表現就讓父母頭疼。但不管孩子表現如何,我們都應該接納孩子。

接納孩子,并不是接納孩子的一切,孩子的行為有對有錯,我們要接納的,不是孩子的行為,而是孩子的情緒和孩子本身。

當孩子内心有足夠的安全感,孩子就沒必要用“防衛心理”來保護自己了,因為他知道,不管他說什麼,他都是被愛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