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未了|劉洪建:喊魂

喊魂

文/劉洪建

上世紀八十年代,村子上有文化的人屈指可數,也沒醫生,大人小孩生了病,基本上是不會送去醫院的,一是沒錢,二是有口口相傳多年并深信不疑的“土方”。就像起了炸腮(即腮腺炎)用墨汁塗抹;得了蛇膽瘡,不光用墨塗,還得請“高人”念咒語。

哪家孩子受了驚吓,焦急的長輩會在不顯眼的一處電線杆上貼張符文,求助神靈保佑自家孩子健康平安:“天靈靈,地靈靈,我家有個夜啼郎。過路君子念三遍,一覺睡到大天光。”

青未了|劉洪建:喊魂

喊魂,是一種至今讓我印象深刻的古老儀式。

其實“喊魂”二字,是我現今從書本上看來的,那會的莊人多稱之為“找魂”或者“招魂”。

那年夏天,太陽如火,出奇的熱,莊子上還沒用上電,大人們蒲扇扇出的都是熱風,吃頓午飯的功夫,人們都像在洗三溫暖。傍莊而過的小河成了最受大人小孩們喜愛的地方,如果可能,大家都願意在清涼的河水裡待上一天。當然,小孩必須得有自家的大人帶着才能下水。大人們會用水鬼來吓唬我們,這樣的效果出奇的好,除了些膽大的,大多數孩子都不敢獨自下河。

在那個夏天的一個傍晚,平靜的村莊突然被歇斯底裡的哭聲打破。一位可憐的孩子,赤裸裸、溫漉漉的被他的父親抱回了家,傷心無助的媽媽則哭喊着自己的孩子,踉跄地跟在後面。莊子上德高望重、經驗豐富的“史二太”聞聲踩着“三寸金蓮”而來,在裡三層外三層圍觀的莊民注視下,笃定給出了孩子魂被水鬼吓走了的結論。“史二太”着人找來一個大腳盆,倒扣在那命懸一線的孩子身上,她找根棍子敲一下腳盆,讓孩子的媽媽大聲喊一下小孩的名字後,再綴上“回來吧”,然後她再用力敲一下盆,專注地高喊“回來了”,如此反複多次,孩子到底還是沒了。後來,“史二太”逢人便說,水鬼太厲害,時間又被耽擱了,娃娃的魂叫不回來了。

青未了|劉洪建:喊魂

還有一年,我記得是初冬,天氣不冷不熱的。往常,除了拾糞的老頭,天剛麻麻亮的時候莊道上是沒什麼人的。那天,整個莊子籠罩在漫無邊際的薄霧之中,我被一片嘈雜聲吵醒,奶奶跟我說,家後面麻三奶奶家的小兒子“小老虎”魂沒了,得找回來。于是,我半憧憬半疑惑地跟着奶奶一起去見證“找魂”儀式。

到了麻三奶奶家,還沒進家門,就看到小老虎的父親手拿一個竹耙,走出家門上了莊道。麻三奶奶則抱着小老虎走在前面,“小老虎”不知受了什麼驚吓,昏厥中手腳依然抽搐不停。圍觀的莊鄰議論着:“聽說昨天人還好好的,一覺醒來人就這樣了。”

“小老虎,飯好了,來嘎(家)吃飯喽……”

麻三奶奶一臉沉重,滿帶虔誠地開始了喊魂,圍觀的人群越來越多,人們自發地保持着安靜,生怕因自己的出言不遜惹惱了神靈。

就連剛起的太陽,也睜開惺忪的眼睛,透過薄霧,靜靜地觀賞着儀式。

麻三奶奶每喊一遍,她的男人就拿着耙子耙一下,并大聲地應着:

“回來了,回來了!”

青未了|劉洪建:喊魂

夫妻二人就這樣默契配合着邊走邊喊,一直走到莊子東邊的石橋,麻三奶奶站在橋上,用腳在橋面上劃了一個笆鬥大的圈。最後,她的男人在她又一次喊過兒子的魂後,使出渾身的力氣,用耙子将一團空氣耙進了圈内。到此,在一路圍觀的莊鄰喝彩聲中,莊嚴而神聖的儀式順利結束。

至于為什麼在橋面上畫圈,有言之鑿鑿者稱,頭天下午,他們親眼看到“小老虎”在橋面上被一條突然遊過的蛇吓到了。

慶幸的是,在我半信半疑地等待中,“小老虎”的魂真的被喊了回來,當天傍晚,我就看到他在自家的場院裡活蹦亂跳地拴(抽)起了得溜(陀螺)。

青未了|劉洪建:喊魂

喊魂,最早見于《楚辭》,據說是屈子為招回屈死秦國的懷王魂魄而作,沿傳至今已2200餘年,如今這一帶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古老儀式日漸式微。其實喊魂更多的是心理治療,生病的孩子最渴望的就是躺在媽媽的懷裡,在媽媽的呼喚聲中心情大好,病自然而然好得快些。

喊魂喊的不是魂,是在呼喚孩子回家。

青未了|劉洪建:喊魂
青未了|劉洪建:喊魂

作者簡介:劉洪建,男,1981年出生,江蘇淮陰人。1997年畢業于淮陰縣碼頭中學,業餘文學愛好者,曾在媒體上發表作品若幹。

來自淮陰國文

編輯:馬學民

壹點号青未了菏澤創作基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