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一)

如何讓孩子自覺又主動(一)

和孩子開心相處

說實話,看完這個名字我就想,豈止是孩子,我們成年人能夠主動又自覺地畫,這簡直是多好的事,很多成年人在這方面可能都未必能夠做得很好。但今天講的這本書這本書給我們提供了充足的方法,來告訴我們如何培養出一個主動又自覺的孩子。

這本書是一本教孩子對世界說“是”的書。它還提出了一個小實驗,就是你先用非常溫柔、肯定和鼓勵的聲音說七遍“是”:是、是、是、是、是、是、是。再用嚴厲、拒絕、冷酷的聲音說七遍“不”:不、不、不、不、不、不、不。你再回想一下自己剛才的感受,其實,當說“是”的時候,人的心态就是開放型的,就是接納的、歡迎的、好奇的。而當人說“不”的時候,是拒絕的、反抗的、刻闆的。 作者通過寫這本書,希望孩子們都能夠處在這樣的一個環境裡:别人對他說“是”,他對整個世界說“是”。

一、開放型大腦和防禦型大腦

這本書一開始,作者就提出了人的大腦的兩種類型:一種類型叫開放式大腦,另外一種叫防禦式大腦。它們的機理我們後面會講到。 咱們先來看一下作者的“賣家秀”,什麼叫開放式的大腦? 有着開放式大腦的孩子的典型表現是靈活、好奇、堅忍,願意嘗試新事物,甚至願意犯錯。

對于這個世界,對人際關系持開放的态度。這有助于他的社會交往,有助于他了解自己,培養内在指南針,并走向真正的成功。 而有着防禦式大腦的孩子的表現是反應性的,恐懼、刻闆、封閉,擔心犯錯,隻關注外在成就和目标,不重視内在嘗試和探索,他有可能獲得榮譽和外在成功,但嚴格遵守傳統,維持現狀,變得擅長取悅他人,損害了好奇心和樂趣。 有着開放式大腦的孩子,就是屬于我們說的既主動又自覺的孩子,而有着防禦式大腦的孩子,通常就屬于我們說得不主動、不自覺的孩子。 其實,各位家長在生活當中經常遇到的狀态就是,孩子怎麼催都不走,不停地遲到;孩子在赢球的時候“謝天謝地”,輸球的時候就“毀天滅地”;或者說,如果不滿足孩子的需求,他就躺在地上打滾,實在不行,就是想要跟對方拼了。

這些問題,通常都是由所謂不主動、不自覺的防禦性大腦所做出的決定。 我一說完這兩種大腦的典型表現,沒有一個家長會願意自己的孩子是防禦性大腦,肯定都會願意自己的孩子是一個開放型大腦,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靈活、好奇、堅忍,對這個世界持開放的态度。那究竟如何做到呢?怎麼樣幫助你的孩子來建構一個開放型的大腦呢? 這本書裡給出了一個概念、兩個觀點、四種能力和九種政策。 最開始,我們先來說這兩個概念:開放型大腦和防禦型大腦。其實這是針對我們大腦很活躍的兩個部分來說的,一個部分叫前額葉,一個部分叫杏仁核。 杏仁核是人們在生物層面最先發育完成的大腦的部分之一,它主要負責打或者逃的判斷。也就是說,它是控制人類原始本能的。當你走在森林裡,突然蹦出一個大老虎,這個時候你就會呼吸急速,心跳上升,血壓加倍。應該打還是逃?這個時候做決定的就是你的杏仁核。 但是前額葉不然。前額葉相對杏仁核來說,發育得比較晚,成熟得比較晚。

對于人類來講,通常在二十歲以後,或者二十五歲以後,他的前額葉才發育完成。前額葉主要是跟情感、邏輯、推理、判斷和好奇心有關系。 作者在書裡面又把它們分成了所謂的下層腦和上層腦。這個下層和上層,既是它們在我們決定事物的過程當中的關系,也是它們在大腦中的實體位置關系,或者叫生理位置關系。杏仁核比較偏下,前額葉在上面。 也就是說,我們要幫孩子建構一個開放型的大腦,首先是要避免杏仁核過多地參與。 而在整個幫助孩子建構開放型大腦,也就是建構前額葉為主的決策系統的過程當中,家長起到的是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是兩個觀點的其一。因為是家長在更多的時候給了孩子們“是”或者“不”的外部刺激。 如果一個孩子從小接觸得更多的是“是”,那他的前額葉發育就會更加完善,更加迅速,大腦在這方面建構的神經聯結就會更多。這是第二個觀點,也就是說開放式大腦是可以後天習得的。

而如果他接觸得更多的是“不”這種冰冷、強硬的指令性語言的話,那麼他的杏仁核就會在更多的時間當中處于亢奮狀态。他總認為自己處于迫切需要保護的狀态:我要保護我的身體,要避免它受到嚴重的傷害,是以,要麼我就跟對方拼了,要麼我就趕緊跑。 大部分家長都會希望自己的孩子主動又自覺,成為一個擁有開放型大腦的、積極地對世界說“是”的孩子。那要怎麼做呢? 其實,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孩子完成對大腦功能的整合,也就是要把孩子大部分的功能整合到前額葉的管理之下。而整個整盒的過程,靠的生理基礎就是:建構更豐富的神經元聯結。 樊登老師在很多書裡面講過,他為什麼讀書這麼快?其實,這個跟他大腦的神經元聯結有很重要的關系。他經常閱讀,他經常閱讀的地方的大腦皮層就會受到相應的刺激,他的閱讀能力就會越來越強。而且,他的知識存儲得越多,建構橫向連通的能力就越強,他就更容易快速地閱讀、快速地了解和精彩地講述。

我相信大家也都深有體會。所謂的開放型大腦和防禦性大腦也是這個道理,你在哪兒鍛煉得越多,它産生的神經元就越多。産生神經元聯結更多的地方,管理神經系統的中樞就更發達。 那如何建構這個神經元聯結呢?從生物學的原理上來講,就是刺激放電。神經元不斷地放電,就能夠産生更多的突觸,就能夠跟其他的神經元産生更多聯結。那如何刺激放電呢?引導注意力就是刺激放電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作者的原話是說:注意你在哪兒,相應活躍的大腦皮層就在那兒産生放電。 是以,父母可以通過引導孩子的注意力,幫助孩子建構更豐富的神經元聯結,進而幫孩子整合大腦。 作者在書裡面還說:你重視什麼,不重視什麼,你關心什麼,不關心什麼,都會影響到孩子成長為什麼樣的人。 這個不是單純的基因上的遺傳,而是家長為孩子建構了這樣的一個環境。媽媽喜歡唱歌,從小就給孩子唱歌,那麼在孩子關于音樂的了解和接受的這塊相應的大腦的功能區域,就會産生更多的放電,進而就會産生更多的神經連接配接,那當然這塊區域就更發達。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