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談丨流浪的軍刀:以小人物的視角來描摹大時代的畫卷

文丨流浪的軍刀

我大概算得上是最早接觸網絡文學的那一批人。古早期的網絡作家來自各行各業,電工、軍人、廚子、大學生……大多數都是從未受過系統寫作訓練的小人物,我們隻是出于對文字的虔誠和對文學的摯愛,才抄起鍵盤來敲下一行行的文字。我們的故事肆意洋溢,随意發表在聊天室中,在論壇上、在網站裡、在任何不需要門檻的每一寸網絡空間内。

藝談丨流浪的軍刀:以小人物的視角來描摹大時代的畫卷

所有的網絡文學先行者,其實都是摸着石頭過河。因為我們本身也不是職業作家,創作過程并不嚴肅,也不用像作家那樣走出書齋去觀察生活,去體驗生活,因為我們就在生活之中。我們并沒有身在雲端的虛無身價,是以文章的好壞,全都任由讀者評說,看到好的地方,讀者可以擊節贊賞,看到不好的地方,讀者同樣會大肆抨擊,強烈要求作者重新修改。

身為“小人物”的作者,創作着“小人物”主角的故事,被“小人物”讀者點評贊賞謾罵……這樣的互動性是其他任何載體的文字作品都難以做到的。久而久之,這些網絡作家們就隐約有了一個概念——既要寫自己心頭所思所想,更要寫廣大讀者所喜所好。也正因為如此,許多讀者甚至能夠成為作者的知音,甚至成為現實中的好朋友。

最初被生活淬煉過的這批網絡作家,作為拓荒者,他們寫出來的文字或許不一定精緻,結構或許不一定精巧,但卻必定是情緒熾烈、情感充沛、情懷動天。或許,這就是為什麼讀者一旦進入了網絡文學作品建構的世界,就再也停不下來的原因吧。

每一個已經踏進網絡文學創作門檻的作者,對文字和故事敬畏之心幾乎是與生俱來。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廣闊的市場以及基數廣大的人民群衆。他們的愛憎分明,如白紙黑墨。對于廣大的讀者來說,你故事寫得好看是應分,寫得不好看,你就别吃這碗飯。

是以,在創作的道路上,網絡作家也需要保持學習,時時精進。一旦踏上了創作寫書之路,“學而時習之”這句老話,就應當成為時刻懸挂在螢幕上的警句。

精進途中,不是在校學習,沒有老師會為你劃重點、提優補差;精進途中,要靠自動自覺地博采衆家之長,哪怕是斷管殘沈、吉光片羽,皆為不可多得之珍寶;精進途中,屠狗賣漿、販夫走卒、諸子百家,皆為我師。

我們師從市井小民,是以有了三教九流,販夫走卒的故事,從打行八将到鬼船逐浪,從盜墓掘金到拍賣典當,盡數化入我們書中,從小人物的視角來描摹刻錄大時代的畫卷。

我們師從鄉野俚語,是以言語不拘一格,行文平鋪簡練,不以玩弄辭藻為榮,不以晦澀艱澀為能,不以賣弄專業術語為傲。

我們師從宇航先鋒,渴望征服星辰大海,是以折疊空間,星際穿梭,在無限未來裡延續民族的希望,哪怕是末世廢土,照樣能絕處求生,頑強拼搏。

我們師法史家傳記,是以有了穿越時空,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起馳騁天下,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我們師法傳統文化,是以非遺傳承、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古玩鑒賞皆入作品,将那些已經被人稱為“活化石”的文化孑遺、已然瀕臨滅絕的文化現象紛紛記錄讴歌。

我們不敢說自己寫下的文字,能稱之為“文學”或者“經典”。我們隻想寫好一個個感人肺腑能讓讀者魂牽夢繞的故事。畢竟所謂的“經典”并不是一朝一夕成就的,更不是當場就能蓋棺定論的。“經典”需要時間的沉澱,需要大浪淘沙的篩選,需要千千萬萬讀者口碑的醞釀發酵,才能得以流傳後世。這本該是由後人來評說的,而非自個沾沾自喜,誇誇其談、自欺欺人。

對創作兩個字,我惟願能做到三個“永遠”:永遠的空杯心态,謹言慎思笃行;永遠海納百川,博聞懷欣若谷;永遠植根人民群衆之中,不忘初心,從人民群衆中來,回到人民群衆中去。

藝談丨流浪的軍刀:以小人物的視角來描摹大時代的畫卷

因為,在這個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中,哪怕是一個平凡小人物的一生,也同樣值得被書寫和銘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