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人都是逼出來的,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
當你陷入困境、苦苦掙紮時,如果抱有“無論如何也必須成功”的緊迫感,就會發現平時忽視的現象,進而找到解決問題的線索。
人們常說“火災現場的爆發力”這句話。
人往往趨向于避難就易,是以,要時時有意識地把自己逼入後無退路的精神狀态,這樣就能夠催生出連自己都驚訝的成果。
尤其在環境惡劣的時候,更要謹記這個道理。為了解決各種問題,我經常故意把自己逼入絕境。
面對殘酷的現實,不是選擇逃避,而是選擇與問題正面交鋒,故意把自己逼入困境。
我從地方大學畢業後,進入京都的“松風工業”工作,在那裡開始了精密陶瓷的研究,但我事先并沒有熟練掌握相關專業知識,算不上是優秀的技術人才。
我原本感興趣的是石油化學,尤其是與合成樹脂相關的有機化學,這是我大學時主攻的方向,也是畢業論文的預定主題。
可由于我在畢業前遲遲找不到工作,最後總算得到了一份屬于無機化學領域的制陶工作,是以隻能臨時把畢業論文的主題改為無機化學,臨陣磨槍完成了論文。
但我對無機化學并不感興趣。随着不斷的努力研究,我終于成功合成了新型陶瓷材料。
後來我才知道,在我之前,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研究機構已經開發出了同種材料,而在他們研發成功的一年後,我用完全不同的方法,實作了該材料的合成。
于是,這種材料成了松風工業當時的主打産品,也是後來京瓷創立初期的主打産品。
按理來說,我這種人畢業于地方大學,且沒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根本不可能成功合成這種新材料。
《京瓷哲學手冊》裡有這麼一句話——隻要拼命努力,把自己逼至極限,終會得到“神靈的啟示”。
當然,靈感源于每個人自身的努力,但我覺得可以認為是神靈看到我們苦苦摸索的樣子,而動了恻隐之心,于是給予了我們啟示。
這樣不斷積累,就能在人生劇本中注入生命,并讓它在現實中展現。
二、人生道路上,必須以百米沖刺的速度全力以赴奔跑
我經常用馬拉松作為比喻,來和員工們講述京瓷的經營。
“京瓷是一家剛剛誕生于京都的企業,就像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這個年輕人拼命努力練習長跑,但他穿着膠底的連襪鞋和細筒褲,十分寒酸,根本不像馬拉松選手。但是,看到他拼命奔跑的樣子,有人說:‘看樣子他能跑上一陣。’于是從背後推了他一把,年輕人跌跌撞撞跑起了馬拉松,跑進了企業競争的經營比賽。”
京瓷創業于1959年。京瓷的參賽是非常晚的。
在這場比賽中,有很多百年老店的大企業,他們就像擁有豐富經驗和良好實績的著名馬拉松選手們一樣,很早就開始了訓練。
這樣的企業非常清楚應該如何合理配置設定體力,才能跑完42.195千米的全程。此外,還有很多戰後快速發迹的企業家,他們充滿活力,積極參與競争。
有個叫京瓷的新人選手姗姗來遲,加入比賽。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從鄉下來的業餘選手,如果還是按照自己的節奏慢悠悠跑的話,根本沒有勝算。
是以,我一開始就全力奔跑,也就是用百米沖刺的速度跑馬拉松。我夜以繼日,拼死狂熱地工作。
看到這種的景象,員工和投資人自然都提醒我說:
“這樣蠻幹,這麼拼命地工作,會把身體搞垮的。企業經營是長途賽跑,像你這樣一開始就拼命狂奔的話,會喘不上氣,中途就會倒下,不可能跑到終點。”
但是我認為,既然已經參加了比賽,就要用百米沖刺的速度,多少也要縮短與領跑陣營之間的距離。
而且,如果一開始就注定無法獲勝,那麼至少也要在前半程拼命沖刺,多少也要讓世人認識到我們的存在。是以,我堅持全力奔跑。
于是有趣的事情發生了,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持續奔跑,我們并沒有倒下,仍然健步如飛。
而且,公司不斷發展壯大,超越了那些原先領先的企業,成為行業第一。
姑且不說真正的馬拉松,在人生和經營中,以百米沖刺的速度持續奔跑,是完全可能的事。
三、唯一能改變現狀的,是自己
在我年少時,不幸罹患肺結核。好不容易治愈後,失敗挫折與我的緣分卻仍然未斷。
考大學第一報考志願沒考上,隻好進了一所地方大學。雖然大學學習成績優秀,但畢業時,正逢經濟不好。
我沒有背景,沒有門路,就職考試屢試不中。我們這些地方新辦大學的畢業生,有時甚至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
我不禁詛咒世道不公,感歎自己命運不濟。
我這個人為什麼就這麼命苦呢?買彩票,前後的号碼都中獎,單單我的不中。
最終,在一位大學教授的幫助下,我總算進了京都一家生産絕緣瓷瓶的工廠。
進去後才知道這家企業非常破舊而且面臨倒閉,工資遲發是家常便飯,而經營者一族還内鬥不斷。
好不容易進入的公司卻是這種狀态,和我同期進去的幾位大學生一見面就發牢騷,每天商量的就是何時辭職。
不久他們找到了新的工作,相繼辭職而去,最後隻剩下我孤家寡人。
人是很奇怪的,一旦被逼入進退維谷的境地,反倒想開了,輕松了。
既然怨天尤人無濟于事,不如将心境來個180度大轉變,幹脆把精力投入工作,全身心沉浸于研究吧。
于是我把鍋碗瓢盆都搬進了實驗室,逼迫自己天天專心做實驗。
作為心境變化的反映,研究成果也開始顯現。看到好成果上司就表揚我,這促使我更加投入,于是又産生了更好的結果。由此進入了良性循環。
就是說,自己身上發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心制造出來的,這是一條根本性的原理。
經過各種挫折和曲折,我終于明白了這個貫穿于人生的真理,這一真理刻進了我的心底。
經曆人生的大起大落,明白了自己的命運由自己的雙手開拓,即使是這樣的智者,他們的幸與不幸,人生的低谷與高峰,毫無例外,也是由他們自己的“心相”招緻的。
自己撒下的種子,必定會在自己身上開花結果。
不錯,命運這東西,在我們的人生中俨然存在,但是它不是人力無法抗拒的“宿命”。命運可以随着我們心态的改變而改變。
唯一能改變命運的就是我們的心,人生由自己創造。
四、凡是能讓你變好的事情,過程都會有疼痛
前面說過,我開發的“U字形絕緣體”成為制造電視機顯像管必不可少的部件,我們公司接到了松下電子工業的大量訂單。
就是這個産品讓搖搖欲墜的公司有了起死回生的希望,全公司的期望集中到我一個人身上。
也正是這時的技術和業績奠定了日後京瓷公司發展的基礎。而且這個“最初的成功體驗”讓我悟到一個重要的道理:
即使在苦難當中,隻要拼命努力地去生活、去工作,就能帶來不可思議的好運。
“那家夥真可憐。”那時周圍的人都這麼說。我想人有一個時期處在這種不幸的境遇裡也未必是壞事。
人這一生,如果不體驗痛苦和煩惱,就很難有大的發展,就不會抓住真正的幸福。
我的人生中曾遭遇過無數的困難和挫折,但恰如奧賽羅棋盤上的黑棋一下子返歸白棋一樣,困難和挫折後來都變為成功的基礎。
現在回顧起來,我感覺到,當初認為痛苦的事情後來全都給我帶來了好結果。
這麼想來,人生中的困難和挫折,正是我人生的起點,或許也正是我最大的“幸運”。
比如,我不幸進入了連年虧損的松風工業公司,同期來的大學生中隻剩下我孤零零一個人的時候,“稻盛君真可憐,大學裡很用功,成績這麼好,卻隻能待在那樣的破公司裡,運氣太差,他的人生今後不知會怎樣呢。”
朋友們這麼評價我,不知是同情還是嘲笑。
看到同僚們一個個憑各自的本領開拓進取,自己卻無處可去,隻能一個人龜縮在這倒黴的公司裡——一種絕望感讓我幾乎精神崩潰。
但是,現在想來,正是這種不幸或考驗教我懂得,隻有拼命工作,隻有主動逼自己做出改變,才能給人生帶來好運。
從這個意義上說,苦難和挫折是神賜予我的最好禮物。
在逆境中堅持認真工作,拼命努力,我現在所有的成功都是建築在這個基礎之上的。如果不經曆苦難和挫折,考進了名校,就職于大企業,我的人生就完全不同了。
五、 真正看透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在用苦難修行
經受各種風浪的沖擊,嘗盡人間的苦樂,或幸福或悲傷,一直到呼吸停止之前,我們都不懈地、頑強地努力奮鬥。
這個人生的過程本身,就像磨煉靈魂的砂紙,人們在磨煉中提升心性,涵養精神,帶着比降生時更高層次的靈魂離開人世。
我認為這就是人生的目的,除此之外,人生再無别的目的。
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摯的努力。在這不懈的工作的過程中,就展現了我們人生的目的和價值。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有時我們甚至怨恨神佛,為什麼隻讓我經曆那麼多的苦難?
但正是這些苦難才能磨煉我們的靈魂。把苦難看作考驗,我們需要這樣來思考問題。
所謂人生中的苦難,乃是錘煉自己人格的絕佳的機會。
能夠把考驗看作絕佳的成長機會的人,再進一步說,現世的人生,是上蒼賜予我們提升心性的一段時間,是上蒼賜予我們磨煉靈魂的一個場所——持有這種觀點的人,隻有這樣的人,才能在有限的人生中結出豐碩的成果,才能給周圍的人們帶來無盡的幸福。
海明威曾說:“優于别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是優于過去的自己。”
每經曆一次痛苦,就是完成了一次蛻變,遇見了一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