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孩子胖,不僅影響身高,還增加這類高緻死率疾病風險

孩子胖,不僅影響身高,還增加這類高緻死率疾病風險

第358篇原創文章

線上和線下的問診中,因為孩子超重肥胖來就診的家庭,是相對較少的,除非肥胖引發了糖尿病、性早熟等問題。甚至,哪怕醫生和營養師已經告誡家長“孩子太胖,需要控制體重了”,也不太容易引起重視。

因為,在國人的傳統認知中,胖乎乎,是“日子過得不錯”的标志。尤其是胖乎乎的小朋友,富态可愛、招人喜愛。“孩子胖,說明營養好”——這是絕大多數家長的心聲。

然而,絕大多數家長不知道、或者不願意接受一個重要資訊:胖可以算得上是萬病之源,不論對孩子還是成年人。超重/肥胖是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重要誘發因素。這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包括但不限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某些癌症等。

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慢病中排名第一的心血管疾病。這類疾病,聽上去似乎很尋常,因為我們身邊很多人有此類問題。但很多人即便已經被診斷,卻并不認為它有多危險。

事實上,在非傳染性疾病中,心血管疾病排名第一,也是緻死率非常高的一類疾病。來自《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的統計資料告訴我們,大陸目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為3.3億,平均每5個人就有1個患病。且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高于惡性良性腫瘤及其它任何疾病,平均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伴随着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這個數字還将繼續增長。

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直接病因或高危因素,主要包括遺傳、超重/肥胖、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以及不良生活習慣如吸煙、缺乏體力活動、高鹽攝入、高脂肪攝入、過量飲酒等。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問,說了半天:

跟孩子有什麼關系?

這麼多年來,醫學界一直沒能總結出「兒童期心血管風險因素與成人期心血管疾病之間有無相關性」。但是,近期,剛剛落幕的美國心髒病學會2022年會(ACC 2022)上,這一證據終于被填補了!《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JM)同期線上發表了這篇彙集 38589 人、7個隊列(來自澳洲、芬蘭和美國)、平均随訪35年的荟萃分析研究。

孩子胖,不僅影響身高,還增加這類高緻死率疾病風險

結論是:兒童期(3-19歲)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上升與成年後的心血管疾病有明确的相關性。也就是說,兒童期一些“名額”超标,意味着孩子們長大後更容易得心血管疾病!這些風險因素包括:

兒童期體質指數 BMI

血壓的收縮壓

總膽固醇水準

甘油三酯水準

吸煙

敲黑闆!家長朋友們注意啦!你們需要:

定期監測孩子有沒有超重或肥胖

定期監測孩子的血壓有沒有太高

定期監測孩子的血脂有沒有超标

避免孩子接觸一手煙和二手煙

這其中血脂需要通過每年體檢來了解,一二手煙需要家長朋友規範自己及孩子。而血壓和體重,可以在家監測。具體方法詳見接下來的内容。

高 血 壓

下表來自美國兒科學會(AAP)《兒童青少年高血壓篩查和管理的臨床實踐指南》,是基于不同年齡、性别、身高第5百分位兒童青少年的第90百分位血壓。家長可以對照孩子的年齡,找到相應的血壓值作為“篩查”的安全上限值。如果血壓值總是高于這個值,就要考慮去兒科就診,讓醫生幫忙判斷孩子是否處于高血壓前期,或者已經可以診斷為高血壓。

孩子胖,不僅影響身高,還增加這類高緻死率疾病風險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也給出了中國3~17歲男、女年齡别和身高别的血壓參照标準。專業版标準比較複雜,家長朋友可以參考一個簡化公式作為就診前的初步判斷,即:

男童,收縮壓=100+2×年齡(歲),舒張壓=65+年齡(歲)

女童,收縮壓=100+1.5×年齡(歲),舒張壓=65+年齡(歲)

當使用簡化公式标準篩查出孩子可疑高血壓,再去就診兒科醫生,讓醫生進一步采用“表格标準”确定診斷。

愛提示:

家用血壓計可能因為袖帶的使用不當、血壓測量頻率、儀器自身誤差等而不能真實反映孩子的血壓情況。是以,要避免盲目樂觀或盲目焦慮。不确定的時候,還是要去求助兒科醫生。

孩子胖,不僅影響身高,還增加這類高緻死率疾病風險

超 重 / 肥 胖

大家可以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判斷/診斷标準來判斷孩子是否超重/肥胖。5歲以下兒童用的是「身高别體重曲線圖」,5-19歲兒童青少年用的是「年齡别BMI曲線圖」。具體如下。

5歲以下兒童:

超重:身高别體重 >世衛組織兒童生長标準中位數的2個标準差(即從上往下數的第二條曲線、旁邊标注紅色數字2的紅色曲線);

肥胖:身高别體重 >世衛組織兒童生長标準中位數的3個标準差(即從上往下數的第一條曲線、旁邊标注黑色數字3的黑色曲線)。

下面兩張圖就是5歲以下兒童的「身高别體重曲線圖」,女孩用粉色圖,男孩用藍色圖。

孩子胖,不僅影響身高,還增加這類高緻死率疾病風險
孩子胖,不僅影響身高,還增加這類高緻死率疾病風險

舉例說明:

女孩,身高100厘米,體重20公斤。在上面粉色圖的橫坐标上找到100厘米這個值,沿着100畫一條豎線;再在縱坐标上找到20公斤這個值,沿着20畫一條橫線。兩條線的交點,處于第一條曲線(黑色)和第二條曲線(紅色)之間,說明這個女孩已經超重。

如果這個女孩身高100厘米,體重21公斤,身高和體重的交點在黑色曲線的上方,這個女孩可以診斷為肥胖。

5-19歲兒童青少年:

超重:年齡别身體品質指數(BMI)>世衛組織生長标準中位數的1個标準差(即從上往下數的第三條曲線、旁邊标注黃色數字1的黃色曲線);

肥胖:年齡别身體品質指數(BMI)>世衛組織生長标準中位數的2個标準差(即從上往下數的第二條曲線、旁邊标注紅色數字2的紅色曲線)。

下面兩張圖就是5-19歲的「年齡别BMI曲線圖」,女孩用粉色圖,男孩用藍色圖。

孩子胖,不僅影響身高,還增加這類高緻死率疾病風險
孩子胖,不僅影響身高,還增加這類高緻死率疾病風險

舉例說明:

男孩,10歲,身高140厘米,體重40公斤,BMI=20.4(計算方法為40÷(1.4) )。先在上面藍色圖的橫坐标上找到10歲這個值,沿着10歲畫一條豎線;再在縱坐标上找到BMI 20.4這個值,沿着BMI 20.4畫一條橫線。兩條線的交點,處于第二條曲線(紅色)和第三條曲線(黃色)之間,說明這個男孩已經超重。

如果這個男孩的體重是44公斤,BMI= 22.4,年齡和BMI的交點就在紅色曲線的上方了,這個男孩可診斷為肥胖。

對于6-19歲的兒童青少年,也可以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衛生标準WS/T 586—2018《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與肥胖篩查》來判斷孩子是否超重或肥胖(見下表)。

孩子胖,不僅影響身高,還增加這類高緻死率疾病風險

目前很多婦幼保健機構使用的是2005年中國九省/市的兒童體格發育調查資料,同樣可行。資料與WHO的多少會有一點差異,但對于肥胖的診斷影響不會太大。

孩子超重/肥胖怎麼辦?

一旦發現孩子超重或肥胖,建議還是帶着孩子去兒科專科醫院的營養門診,請專業的營養師或營養醫師幫助具體制定個體化的飲食及行為模式調整方案。

對于暫時沒法去就診的家庭。可以簡單參考中國學生營養與健康促進會聯合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機關共同倡議的“52110行為目标”。

“52110”行為目标:

5—— 中國小生每天應吃5個成年人拳頭大小的蔬菜和水果,蔬菜是指煮熟或切碎的生菜葉,約300-500克,水果約200-400克

2—— 玩電腦看電視、使用電子遊戲的時間每天不超過2小時

1—— 每天應該進行1個小時以上中等或高等強度運動

1—— 每天吃1份肉。一份肉,約80-110克,相當于1個成年人的手掌心(不包括手指)的大小及厚度

—— 不喝含糖飲料

需要提醒家長朋友們:家庭氛圍對于幫助孩子調整飲食行為是至關重要的。家長自己先要糾正不良飲食行為習慣,才能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哦~

孩子胖,不僅影響身高,還增加這類高緻死率疾病風險

一條小知識:中國胖孩知多少?

根據《中國兒童肥胖報告》,中國兒童的超重/肥胖率不斷攀升。1985—2005年,大陸大城市0~7歲兒童肥胖檢出率由0.9%增至3.2% ;1985—2014年,7歲以上學齡兒童肥胖率由0.5%增至7.3%。預估2030年大陸0~7歲兒童肥胖檢出率将達到6.0%,肥胖兒童數将增至664萬人;7歲及以上學齡兒童超重/肥胖檢出率将達到28.0%,超重/肥胖兒童數将增至4948萬人。

今天的内容,資訊量有點兒大。希望家長朋友們可以熟讀牢記,提高警惕。畢竟,相比于其它,孩子的健康永遠都是一個家庭快樂與希望的根基和源泉。

祝願小朋友們都能遠離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健康茁壯成長!

—— 全文終 ——

喜歡就轉發

(文中用圖來自網絡)

遂謙碎碎念

别忘了,超重肥胖會影響身高哦~

孩子胖,不僅影響身高,還增加這類高緻死率疾病風險

小屋主人簡介

劉遂謙:澳洲DAA認證注冊執業營養師(APD),中國營養學會認證注冊營養師,澳洲DAA及中國營養學會會員,悉尼大學臨床營養學碩士研究所學生(MND),同時持有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兒科營養研究所學生課程證書,臨床營養師,科普工作者,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關愛孕産婦健康公益活動專家團成員,北京健康管理協會營養管理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營養保健食品協會嬰幼兒輔食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Krause營養診療學》等譯著的翻譯委員,衆多雜志及媒體營養專欄作者,曾主編過五套母嬰類圖書,著有《寶寶喂養7堂課 告别焦慮從食育開始》一書。十年面對臨床老幼孕産病患,認定未病防治和心理支援,是醫者幫助和療愈的方向——科普之路,我們一起努力。

個人微信公衆号平台:Liu_suiqian

參考文獻: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編寫組,(2021).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0概要.中國循環雜志,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1.06.001.

Jacobs DR, Woo JG, Sinaiko AR, et al. Childhood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Adult Cardiovascular Events. DOI: 10.1056/NEJMoa2109191

JT Flynn,DC Kaelber,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Screening and Management of High Blood Pressure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ediatrics. 2017;140(3).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 高血壓聯盟(中國) , 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 等.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 [J] . 中國心血管雜志,2019,24 (1): 24-56.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J].營養學報,2020,42(6):52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Obesity and overweight[OL]. (2021-06-09)[2021-11-12].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obesity-and-overweight.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營養與代謝管理分會,中國營養學會臨床營養分會,等. 中國超重/肥胖醫學營養治療指南(2021)[J] . 中國醫學前沿雜志(電子版).2021,13(11):1-55.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nutritional status of Chinese school-aged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from 1995 to 2014: an analysis of five successive national surveys, 04-01, DOI: 10.1016/S2213-8587(19)30075-0

中國營養學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馬冠生,《中國兒童肥胖報告》,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