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锲而不舍逐夢人

讀了楚成東老師新作品集《乙甲莊騎手》裡的文章,看了幾個作家的讀後感,我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聯翩。我被楚成東老師的優秀品德和優秀文章深深打動,也被楚老師的圓夢行動深深打動。思索之餘,欣然命筆,寫下這篇《锲而不舍逐夢人》的小文章。

孫秉偉老師在他的讀後感中這樣寫到,他和楚成東老師曾經是同一所國小,同一個班級的學友,有趣的是少年時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理想,那就是長大以後當作家。縱觀楚成東老師的一生經曆并不平坦,他幹過很多行當,而且是幹一行愛一行,他曾下過鄉帶過隊,做過工廠中的房間勞工,工會宣傳幹事,大學學生黨支書,英語教師,曾經幹過企業上司,而且上任後在企業連續多年不景氣的情況下扭虧為盈。

他曾經擔任過“青島翻譯協會”的副會長,政府翻譯所所長,并主編過《青島指南》等中英文刊物,在短短幾年中,使翻譯所成了擁有30多個語種,省内最大的翻譯機構。他還曾擔任過國術教練、氣功老師......由于工作出色,還曾經多次獲得榮譽稱号,被評為“青島市勞動模範”。他每做一項事情必定是全心身地投入,連連出彩。

侯修圃老師在文章中這樣寫道,在20世紀80年代,在青島前海沿貴州路公園裡,青島市市南國術協會曾經設立了一個國術輔導站,有一個30多歲的年輕人在這裡教青少年國術,偌大的場子,幾十名學員,練得如雛鷹展翅,如霹靂閃電,真是有聲有色,圍攏的群衆都啧啧稱贊,而這位教練正是楚成東。楚成東老師認真執教、精明幹練的精神風貌昭然可見。

盡管楚老師幹一行,愛一行,并成績頗豐。但是,他并沒有忘記自己的初衷,這個初衷就是要成為一名能描述世态萬物,表達情感心聲的作家。平日裡每有所感他都會形諸筆墨,寫成文章,投到報社雜志社去,每每聽到先進的人物,動人的事迹,他都是細細打聽,有時不怕路途遙遠前往采訪。

楚老師說,有一次為了采訪一個漁村的農民,他走錯了村莊,由于趕路奔波,采訪下來非常勞累,但是當坐下來寫作時,或者想到奇語妙句、神來之筆時,他感到的是一種巨大的精神享受。楚老師還說,文章要好,首先要能打動自己然後才能打動讀者,這真是楚成東老師多年寫作收獲的肺腑之言。

楚成東老師這次出版的文學作品集《乙甲莊騎手》共收集文章60餘篇,我粗粗地初讀了一遍,文章分為三輯,“時代傳奇”、“生活百态”和“歲月鈎沉”。第一輯是小說故事的篇章,是該書的主要部分。

巴爾紮克說過,作家是社會時代的書記員,楚成東老師正是發揮了社會書記員的作用,通過自己開闊的視野、曲折生動的故事,寫了勞工、農民、知青、上司、老師、司機、乘客、樓長、清潔工、證婚人、小攤主、夫婦、逃犯各色人等,并把這些人物放到社會變革的大背景下去考量,透視出作者對人生社會的深度思考,表現了作者的真知灼見。

第三輯是對自己的成長、人生旅程和對親友往事的深情回顧。《憧憬》、《尋找二哥》、《太太學車》、《母校的回憶》、《小菜園》,《我家百歲老嶽父》等,作者描寫的人物、情景如在眼前,作者的深情厚誼會深深地感染讀者。

這其中有一篇文章曾經讓許多讀者讀之動情,熱淚盈眶。文章說,在一個冬雪的日子裡,十幾歲的楚成東用車子推着母親去醫院看病,天冷路滑,他和母親一起摔倒在地上,自行車壓在了他的身上,虛弱的母親費勁地爬到小楚成東身邊,用力把自行車推到一邊,母親這要用多大的力氣啊!

她抹掉孩子臉上的雪,喘着粗氣斷斷續續地問楚成東:“孩子,慢慢動,看傷着骨頭沒有?”聽得出,媽媽的聲音裡飽含着擔憂和驚慌,楚成東吃力地轉過臉朝向母親,媽媽臉上的焦慮和喘不過氣來的痛苦表情,深深地刺痛着小楚成東,母親閉一會眼睛休息一下又睜開眼睛,一句話也沒有說出來,媽媽一點力氣也沒有了。

楚成東眼睛噙着淚花不停地叫着“媽!媽!”媽媽靜靜地看着孩子趴在她身旁,孩子含着眼淚對媽媽說:“媽,以後我就能推着你看病了。”母親的态度是“媽以後甯願不看病,也不能讓你摔出個好歹來。”文章彰顯了偉大的母愛,也表現了作者對慈母的一片深情,讓讀者無不為之動容。

對我而言,我更加喜歡第二輯裡的那些夾叙夾議的篇章,文體上接近散文随筆。通過作者對社會生活各種事物的觀察,描述,議論,透視出作者的思考結果和見解。例如《影子》,作者首先寫到的是真實的實體學上的影子,雖然寫了不少,但卻不是真意所在。作者真正要寫的是心靈的影子,是一代人留給下一代人的影子,老師給學生留下的影子,家長給孩子留下的影子,這個影子功莫大焉,給人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由此,楚老師對人生的思考和見解凸顯在眼前,這真讓我感到作者是一個凡事都能往深處思考的有心人,這使得楚老師更像一個學者,一個哲學家。

《味道》一文則是從飲食上的味道說到人生的百味,味道的範疇早已超出原有的定義,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文化内涵。通過眼前的味道,還能折射出故鄉的味道,親人的味道,朋友的味道。睹物思人,通過味道,讓我們想起從前的父母,姐妹和朋友,想起那些溫馨美好的往事,那些艱苦奮鬥的歲月。正如作者所說,“味道帶給人們甜美的生活,鼓起人們遐想的風帆,味道還拉近了人間真情,搭起世人交流和溝通的橋梁。”

在《聲音》篇章裡,作者要告訴我們的是凡事要有度,要用對地方。美妙的音樂,能給人以愉悅、和諧、奮進向上之感。但是分貝若超越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變成噪音,聲音就變成了可以傷害對方的利器,作者舉例:兩個健身團體在廣場上不斷以擴大音響來幹擾對方,豈不是适得其反地違拗了音樂的原意。

在寫以上這些篇章時,作者都是在篇首就把自己對這些事物最原始的了解擺出來,然後通過閱曆的不斷加深,對事物的了解也不斷得到升華。這其中有叙述,有描寫,有議論,生動活潑,曲折變化,搖曳生姿,讓讀者在美感享受中獲益匪淺,“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是深谙為文之道的。

賦閑恰好圓夢時。退休之後,為了實作自己的“作家夢”,楚成東老師“奔跑”得更急了,近兩年來我更是常常見到他在報刊和網絡上的發文。他在本書後記中這樣寫道:“我在70歲的時候突發奇想,要出一本屬于自己的‘文學作品集’,我設定了一個創作計劃,争取用兩年的時間出這本書,有人說我是癡人癡夢,這話沒完全說錯,我心中确實有一個夢......隻要生命猶在,我就是一名不懈的寫者,筆下流淌的東西多,有色彩了,夢就圓了。”

實際上,楚老師的作家夢早已經圓了,就我近年來讀過的楚老師那些思想深刻而文采斐然的文章,絕不次于那些浪得虛名的所謂“作家”!

我和楚老師是數年前在青島沙灘節幾次會議上認識并熟悉的,話不多,給人以中肯,親切的感覺,而後我就常常注意起他發在紙媒和網絡上的文章。我們的老祖宗,關于寫文章有兩句經典語言,一是“言之無文,行之不遠”,一是“絢爛之極,趨于平淡”,即是說文章既不能太平,沒有文采,也不能太花哨,炫耀賣弄。

楚老師的行文風格,遣詞造句、構思寓意都屬成熟的作家一列。我曾經與楚老師交談過為文之道,他說他寫一篇文章前都要問一下自己有沒有必要。一篇文章或者給人以美的享受,或者給人心靈的啟迪,不能為了寫而寫,更不能炫耀和賣弄。

思想的成熟和技能的成熟應當是相輔相成的,楚成東老師做到了。楚成東老師,是一個逐夢的人,一個為了圓夢而锲而不舍的人,一個有着浪漫情懷又紮實肯幹的人,一個讓我敬服的人。

楚成東新書首發答謝宴及座談會: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锲而不舍逐夢人

攝影:張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