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锲而不舍逐梦人

读了楚成东老师新作品集《乙甲庄骑手》里的文章,看了几个作家的读后感,我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我被楚成东老师的优秀品德和优秀文章深深打动,也被楚老师的圆梦行动深深打动。思索之余,欣然命笔,写下这篇《锲而不舍逐梦人》的小文章。

孙秉伟老师在他的读后感中这样写到,他和楚成东老师曾经是同一所小学,同一个班级的学友,有趣的是少年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那就是长大以后当作家。纵观楚成东老师的一生经历并不平坦,他干过很多行当,而且是干一行爱一行,他曾下过乡带过队,做过车间工人,工会宣传干事,大学学生党支书,英语教师,曾经干过企业领导,而且上任后在企业连续多年不景气的情况下扭亏为盈。

他曾经担任过“青岛翻译协会”的副会长,政府翻译所所长,并主编过《青岛指南》等中英文刊物,在短短几年中,使翻译所成了拥有30多个语种,省内最大的翻译机构。他还曾担任过武术教练、气功老师......由于工作出色,还曾经多次获得荣誉称号,被评为“青岛市劳动模范”。他每做一项事情必定是全心身地投入,连连出彩。

侯修圃老师在文章中这样写道,在20世纪80年代,在青岛前海沿贵州路公园里,青岛市市南武术协会曾经设立了一个武术辅导站,有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在这里教青少年武术,偌大的场子,几十名学员,练得如雏鹰展翅,如霹雳闪电,真是有声有色,围拢的群众都啧啧称赞,而这位教练正是楚成东。楚成东老师认真执教、精明干练的精神风貌昭然可见。

尽管楚老师干一行,爱一行,并成绩颇丰。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衷,这个初衷就是要成为一名能描述世态万物,表达情感心声的作家。平日里每有所感他都会形诸笔墨,写成文章,投到报社杂志社去,每每听到先进的人物,动人的事迹,他都是细细打听,有时不怕路途遥远前往采访。

楚老师说,有一次为了采访一个渔村的农民,他走错了村庄,由于赶路奔波,采访下来非常劳累,但是当坐下来写作时,或者想到奇语妙句、神来之笔时,他感到的是一种巨大的精神享受。楚老师还说,文章要好,首先要能打动自己然后才能打动读者,这真是楚成东老师多年写作收获的肺腑之言。

楚成东老师这次出版的文学作品集《乙甲庄骑手》共收集文章60余篇,我粗粗地初读了一遍,文章分为三辑,“时代传奇”、“生活百态”和“岁月钩沉”。第一辑是小说故事的篇章,是该书的主要部分。

巴尔扎克说过,作家是社会时代的书记员,楚成东老师正是发挥了社会书记员的作用,通过自己开阔的视野、曲折生动的故事,写了工人、农民、知青、领导、老师、司机、乘客、楼长、清洁工、证婚人、小摊主、夫妇、逃犯各色人等,并把这些人物放到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去考量,透视出作者对人生社会的深度思考,表现了作者的真知灼见。

第三辑是对自己的成长、人生旅程和对亲友往事的深情回顾。《憧憬》、《寻找二哥》、《太太学车》、《母校的回忆》、《小菜园》,《我家百岁老岳父》等,作者描写的人物、情景如在眼前,作者的深情厚谊会深深地感染读者。

这其中有一篇文章曾经让许多读者读之动情,热泪盈眶。文章说,在一个冬雪的日子里,十几岁的楚成东用车子推着母亲去医院看病,天冷路滑,他和母亲一起摔倒在地上,自行车压在了他的身上,虚弱的母亲费劲地爬到小楚成东身边,用力把自行车推到一边,母亲这要用多大的力气啊!

她抹掉孩子脸上的雪,喘着粗气断断续续地问楚成东:“孩子,慢慢动,看伤着骨头没有?”听得出,妈妈的声音里饱含着担忧和惊慌,楚成东吃力地转过脸朝向母亲,妈妈脸上的焦虑和喘不过气来的痛苦表情,深深地刺痛着小楚成东,母亲闭一会眼睛休息一下又睁开眼睛,一句话也没有说出来,妈妈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楚成东眼睛噙着泪花不停地叫着“妈!妈!”妈妈静静地看着孩子趴在她身旁,孩子含着眼泪对妈妈说:“妈,以后我就能推着你看病了。”母亲的态度是“妈以后宁愿不看病,也不能让你摔出个好歹来。”文章彰显了伟大的母爱,也表现了作者对慈母的一片深情,让读者无不为之动容。

对我而言,我更加喜欢第二辑里的那些夹叙夹议的篇章,文体上接近散文随笔。通过作者对社会生活各种事物的观察,描述,议论,透视出作者的思考结果和见解。例如《影子》,作者首先写到的是真实的物理学上的影子,虽然写了不少,但却不是真意所在。作者真正要写的是心灵的影子,是一代人留给下一代人的影子,老师给学生留下的影子,家长给孩子留下的影子,这个影子功莫大焉,给人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由此,楚老师对人生的思考和见解凸显在眼前,这真让我感到作者是一个凡事都能往深处思考的有心人,这使得楚老师更像一个学者,一个哲学家。

《味道》一文则是从饮食上的味道说到人生的百味,味道的范畴早已超出原有的定义,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通过眼前的味道,还能折射出故乡的味道,亲人的味道,朋友的味道。睹物思人,通过味道,让我们想起从前的父母,姐妹和朋友,想起那些温馨美好的往事,那些艰苦奋斗的岁月。正如作者所说,“味道带给人们甜美的生活,鼓起人们遐想的风帆,味道还拉近了人间真情,搭起世人交流和沟通的桥梁。”

在《声音》篇章里,作者要告诉我们的是凡事要有度,要用对地方。美妙的音乐,能给人以愉悦、和谐、奋进向上之感。但是分贝若超越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变成噪音,声音就变成了可以伤害对方的利器,作者举例:两个健身团体在广场上不断以扩大音响来干扰对方,岂不是适得其反地违拗了音乐的原意。

在写以上这些篇章时,作者都是在篇首就把自己对这些事物最原始的理解摆出来,然后通过阅历的不断加深,对事物的理解也不断得到升华。这其中有叙述,有描写,有议论,生动活泼,曲折变化,摇曳生姿,让读者在美感享受中获益匪浅,“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是深谙为文之道的。

赋闲恰好圆梦时。退休之后,为了实现自己的“作家梦”,楚成东老师“奔跑”得更急了,近两年来我更是常常见到他在报刊和网络上的发文。他在本书后记中这样写道:“我在70岁的时候突发奇想,要出一本属于自己的‘文学作品集’,我设定了一个创作计划,争取用两年的时间出这本书,有人说我是痴人痴梦,这话没完全说错,我心中确实有一个梦......只要生命犹在,我就是一名不懈的写者,笔下流淌的东西多,有色彩了,梦就圆了。”

实际上,楚老师的作家梦早已经圆了,就我近年来读过的楚老师那些思想深刻而文采斐然的文章,绝不次于那些浪得虚名的所谓“作家”!

我和楚老师是数年前在青岛沙滩节几次会议上认识并熟悉的,话不多,给人以中肯,亲切的感觉,而后我就常常注意起他发在纸媒和网络上的文章。我们的老祖宗,关于写文章有两句经典语言,一是“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一是“绚烂之极,趋于平淡”,即是说文章既不能太平,没有文采,也不能太花哨,炫耀卖弄。

楚老师的行文风格,遣词造句、构思寓意都属成熟的作家一列。我曾经与楚老师交谈过为文之道,他说他写一篇文章前都要问一下自己有没有必要。一篇文章或者给人以美的享受,或者给人心灵的启迪,不能为了写而写,更不能炫耀和卖弄。

思想的成熟和技能的成熟应当是相辅相成的,楚成东老师做到了。楚成东老师,是一个逐梦的人,一个为了圆梦而锲而不舍的人,一个有着浪漫情怀又扎实肯干的人,一个让我敬服的人。

楚成东新书首发答谢宴及座谈会: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锲而不舍逐梦人

摄影:张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