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最憋屈國寶:7000斤玉石打造,忽必烈當寶,卻被裝了300年鹹菜

曆史最憋屈國寶:7000斤玉石打造,忽必烈當寶,卻被裝了300年鹹菜

詩人白居易曾經寫到過:古稱國之寶,谷米與賢才。說到國寶,顧名思義就是國家級的寶物。既然是國家級别的寶物,國家必定會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保護。中國的國寶比如說大熊貓,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不過,在不同的時代,人們對于國寶的定義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從白居易的詩句中可以看出,在他那一時期(唐朝)的國寶是谷米和賢才。民以食為天,谷米自然被天下蒼生視為珍寶;君王需賢才輔助方可治理天下,賢才同樣也被視為非常之寶貴的東西。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不管是任何時候的國寶,都是被人們萬分珍惜和保護的。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國寶就是自己國家的榮耀和标簽。為了保護國家的榮耀和代表國家的标簽,人們會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式保護國寶,避免其收到損害。

有被建立博物館珍藏的;有被專業人員守護的,也有花高價打造适宜的生存以及生活壞境的……但是,在中國的曆史上,卻有一國寶最憋屈,不僅沒有得到特殊保護,還被和尚當做廉價的器皿腌制鹹菜。

曆史最憋屈國寶:7000斤玉石打造,忽必烈當寶,卻被裝了300年鹹菜

本不以顔值取勝,卻被顔值出賣

是何寶物到底遭遇了什麼樣非“國寶”般的待遇呢?此國寶就是渎山大玉海。對于渎山大玉海這個名字來說,可能許多人不知道它到底為何物。用最容易了解的話來說,它就是一個巨型貯酒器,民間俗稱“大玉甕”、“酒海”。從“巨”、“大”以及“海”三個形容詞就可以知道它并非一般貯酒器。

渎山大玉海整體呈橢圓形,橢圓形中間為空,高達0.7米,口徑2米左右,其最大周圍有4米之多,最為驚人的是它的重量——7千斤。如此龐然大物居然也會丢失,也是非常令人乍舌。

如此巨大的貯酒器為何而産生呢?制造者的意圖何在?這要從元二年說起,當時一統中原的忽必烈為了犒賞三軍,下令制造了這個能容納30多石酒(相當于今天的3600瓶規格為一斤的瓶裝白酒)的貯酒器。

渎山大玉海由七千斤上好玉石制成,此種玉石是今天河南省南陽市的獨山玉,獨山玉由兩種以上的顔色組成,通常為綠色個和青黑色,這也是渎山大玉海淪落為腌菜缸的原因之一,因為它不像人們意識中的寶物,晶瑩剔透,反而像一個普通的碗的放大版。

曆史最憋屈國寶:7000斤玉石打造,忽必烈當寶,卻被裝了300年鹹菜

一落千丈,苦不堪言

渎山大玉海被打造完工之後,忽必烈對其可以說是愛不釋手,平時就放在廣寒殿閑置着。每當忽必烈大宴群臣時就和大臣們圍其而坐,坐其而豪飲,場面的壯觀程度可想而知。

可是,随着朝代的更換,被忽必烈當做寶貝的渎山大玉海就逐漸沒落。朝代的替換,最少不了的就是戰争,戰争來臨的時候,再喜愛的心頭寶貝也不能随身攜帶着,更何況是七千多斤的渎山大玉海。渎山大玉海就這樣被遺忘在廣寒殿,後來又随着戰争的惡化流落民間。

由于獨山玉是由綠色和青黑色組成,整體呈青銅色,是以看上去和普通的石器差不多。流落到民間後,大家都沒有發現它是一件寶物,甚至覺得它占地面積過大而且不實用,是以渎山大玉海一直被人們抛棄。

一和尚見到之後覺得可以一次性裝很多糧食,可以供應寺廟的衆人,而且寺廟也有足夠的空間放置,于是就将其搬回寺廟當做腌制鹹菜的腌制缸。不知道忽必烈知道自己最喜歡的寶物,還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的貯酒器被當做腌菜缸後會不會氣血而亡呢?而且這一用就是300多年。

曆史最憋屈國寶:7000斤玉石打造,忽必烈當寶,卻被裝了300年鹹菜

終于靠實力取勝,重拾昔日光輝

直到清朝時,渎山大玉海的高貴面紗才被揭開。專業人士發現它并不是一件能夠和普通石器相比的器皿,而是由四大名玉之一獨山玉制造時,它還在寺廟裡面裝着滿滿一缸鹹菜。人們将鹹菜取出來,用水将其内部清洗幹淨。為了顯示對佛的尊重,人們往裡面注入了清水和山石——南海普陀。

不僅如此,還将此寺廟更名為玉缽庵,庵前一胡同也随之更名為玉缽胡同,可見當時的人們對它的尊重。渎山大玉海的好貴地位也由此而逐漸上升。

有相關專家稱其為“鎮國玉器之首”,因為其為中國現存最大型玉器,沒有之一,其花紋雕刻細緻程度以及精美度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不僅如此,渎山大玉海從廣寒殿流落民間再到團城,也能夠間接性的展現中國首都北京的曆史變遷。

最重要的一點是,渎山大玉海是元代國勢強盛的重要展現,同時也是中國玉器史上裡程碑式的作品。“鎮國玉器之首”的殊榮,渎山大玉海當之無愧。

曆史最憋屈國寶:7000斤玉石打造,忽必烈當寶,卻被裝了300年鹹菜

腌菜缸化身“曆史教材”

都說曆史就是最好的教材,渎山大玉海的經曆就是一本最好的教材。它的經曆告訴當代人們:即為國寶,當之保護。不管是物體還是非物體;不管是有生命的還是沒生命的;不管是曆史遺留下來的還是現有的……隻要是國家寶物,隻要是代表國家榮耀和為國家添光彩的,人們當之無愧首當其沖的任務就是護其周全。

雖然說渎山大玉海經曆過非國寶的待遇,但是讓人們感到極其幸運的是它沒有流落國外。據曆史記載,渎山大玉海是中國現存石器當中唯一一件能夠辨識蒙古時期的石器,也就是說它是蒙古時期唯一一件存留下來的石器。

這對于考古學者來說是研究蒙古時期曆史的一根救命稻草。如果當時不幸流落國外,其後果可想而知,不僅是财務損失這麼簡單的事情而是關乎中國曆史研究缺失證物的重大損失,可以說是細思極恐。

試想一下如果當時的渎山大玉海流落到國外或者被人們損壞,那後果自己損失是難以估量的。再試想一下如果今天的國寶大熊貓被生态環境惡化等問題面臨絕種,那中國能夠用來為自己貼金的還有什麼?總而言之,力所能及護國寶周全,不僅是相關部門的責任和職責,更是每一位社會成員的任務,不要讓任何一件國寶成為“第二個渎山大玉海”。

文/盛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