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历史最憋屈国宝:7000斤玉石打造,忽必烈当宝,却被装了300年咸菜

历史最憋屈国宝:7000斤玉石打造,忽必烈当宝,却被装了300年咸菜

诗人白居易曾经写到过: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说到国宝,顾名思义就是国家级的宝物。既然是国家级别的宝物,国家必定会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保护。中国的国宝比如说大熊猫,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不过,在不同的时代,人们对于国宝的定义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差别。

从白居易的诗句中可以看出,在他那一时期(唐朝)的国宝是谷米和贤才。民以食为天,谷米自然被天下苍生视为珍宝;君王需贤才辅助方可治理天下,贤才同样也被视为非常之宝贵的东西。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不管是任何时候的国宝,都是被人们万分珍惜和保护的。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宝就是自己国家的荣耀和标签。为了保护国家的荣耀和代表国家的标签,人们会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式保护国宝,避免其收到损害。

有被建立博物馆珍藏的;有被专业人员守护的,也有花高价打造适宜的生存以及生活坏境的……但是,在中国的历史上,却有一国宝最憋屈,不仅没有得到特殊保护,还被和尚当做廉价的器皿腌制咸菜。

历史最憋屈国宝:7000斤玉石打造,忽必烈当宝,却被装了300年咸菜

本不以颜值取胜,却被颜值出卖

是何宝物到底遭遇了什么样非“国宝”般的待遇呢?此国宝就是渎山大玉海。对于渎山大玉海这个名字来说,可能许多人不知道它到底为何物。用最容易理解的话来说,它就是一个巨型贮酒器,民间俗称“大玉瓮”、“酒海”。从“巨”、“大”以及“海”三个形容词就可以知道它并非一般贮酒器。

渎山大玉海整体呈椭圆形,椭圆形中间为空,高达0.7米,口径2米左右,其最大周围有4米之多,最为惊人的是它的重量——7千斤。如此庞然大物居然也会丢失,也是非常令人乍舌。

如此巨大的贮酒器为何而产生呢?制造者的意图何在?这要从元二年说起,当时一统中原的忽必烈为了犒赏三军,下令制造了这个能容纳30多石酒(相当于今天的3600瓶规格为一斤的瓶装白酒)的贮酒器。

渎山大玉海由七千斤上好玉石制成,此种玉石是今天河南省南阳市的独山玉,独山玉由两种以上的颜色组成,通常为绿色个和青黑色,这也是渎山大玉海沦落为腌菜缸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不像人们意识中的宝物,晶莹剔透,反而像一个普通的碗的放大版。

历史最憋屈国宝:7000斤玉石打造,忽必烈当宝,却被装了300年咸菜

一落千丈,苦不堪言

渎山大玉海被打造完工之后,忽必烈对其可以说是爱不释手,平时就放在广寒殿闲置着。每当忽必烈大宴群臣时就和大臣们围其而坐,坐其而豪饮,场面的壮观程度可想而知。

可是,随着朝代的更换,被忽必烈当做宝贝的渎山大玉海就逐渐没落。朝代的替换,最少不了的就是战争,战争来临的时候,再喜爱的心头宝贝也不能随身携带着,更何况是七千多斤的渎山大玉海。渎山大玉海就这样被遗忘在广寒殿,后来又随着战争的恶化流落民间。

由于独山玉是由绿色和青黑色组成,整体呈青铜色,所以看上去和普通的石器差不多。流落到民间后,大家都没有发现它是一件宝物,甚至觉得它占地面积过大而且不实用,所以渎山大玉海一直被人们抛弃。

一和尚见到之后觉得可以一次性装很多粮食,可以供应寺庙的众人,而且寺庙也有足够的空间放置,于是就将其搬回寺庙当做腌制咸菜的腌制缸。不知道忽必烈知道自己最喜欢的宝物,还是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打造的贮酒器被当做腌菜缸后会不会气血而亡呢?而且这一用就是300多年。

历史最憋屈国宝:7000斤玉石打造,忽必烈当宝,却被装了300年咸菜

终于靠实力取胜,重拾昔日光辉

直到清朝时,渎山大玉海的高贵面纱才被揭开。专业人士发现它并不是一件能够和普通石器相比的器皿,而是由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制造时,它还在寺庙里面装着满满一缸咸菜。人们将咸菜取出来,用水将其内部清洗干净。为了显示对佛的尊重,人们往里面注入了清水和山石——南海普陀。

不仅如此,还将此寺庙更名为玉钵庵,庵前一胡同也随之更名为玉钵胡同,可见当时的人们对它的尊重。渎山大玉海的好贵地位也由此而逐步上升。

有相关专家称其为“镇国玉器之首”,因为其为中国现存最大型玉器,没有之一,其花纹雕刻细致程度以及精美度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仅如此,渎山大玉海从广寒殿流落民间再到团城,也能够间接性的体现中国首都北京的历史变迁。

最重要的一点是,渎山大玉海是元代国势强盛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中国玉器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镇国玉器之首”的殊荣,渎山大玉海当之无愧。

历史最憋屈国宝:7000斤玉石打造,忽必烈当宝,却被装了300年咸菜

腌菜缸化身“历史教材”

都说历史就是最好的教材,渎山大玉海的经历就是一本最好的教材。它的经历告诉当代人们:即为国宝,当之保护。不管是物体还是非物体;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生命的;不管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还是现有的……只要是国家宝物,只要是代表国家荣耀和为国家添光彩的,人们当之无愧首当其冲的任务就是护其周全。

虽然说渎山大玉海经历过非国宝的待遇,但是让人们感到极其幸运的是它没有流落国外。据历史记载,渎山大玉海是中国现存石器当中唯一一件能够辨别蒙古时期的石器,也就是说它是蒙古时期唯一一件存留下来的石器。

这对于考古学者来说是研究蒙古时期历史的一根救命稻草。如果当时不幸流落国外,其后果可想而知,不仅是财务损失这么简单的事情而是关乎中国历史研究缺失证物的重大损失,可以说是细思极恐。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渎山大玉海流落到国外或者被人们损坏,那后果自己损失是难以估量的。再试想一下如果今天的国宝大熊猫被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面临绝种,那中国能够用来为自己贴金的还有什么?总而言之,力所能及护国宝周全,不仅是相关部门的责任和职责,更是每一位社会成员的任务,不要让任何一件国宝成为“第二个渎山大玉海”。

文/盛弘

继续阅读